标题 | 云南沿边地区在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浅析 |
范文 | 杨娟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当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云南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本文从当前云南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总体情况入手,着重分析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和践行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云南沿边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点进行总结。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6-0071-03 一、引言 一个国家要有一个高度统一的价值引导体系,中国是社會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中国权威的价值引导体系。大学生作为国家的主人翁,更有责任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国家主流价值观念相符合,使自己成为一位合格的公民,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指大学生在社会适应中依据社会主流价值的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和观念以使得自己适应社会价值要求的过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则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培养目的,通过一系列教育行为,对其施加影响使大学生把外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而践行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践行行为,价值观培育的意义才得以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而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百害无一利。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省份,沿边地区则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第一窗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和谐问题不容小觑。在民族和谐的问题上,我国沿边地区因地理位置、人口等原因具有重要意义,而沿边地区的高校更是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仅为我国边境沿线地区培养了众多的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还是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地。 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沿边地区高校因位于与境外接壤的第一线,难免会受境外文化的影响,一些反华势力也容易以此打开文化侵蚀的入口,危害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样本为云南省沿边地区5所高校在校生:本科高校,普洱学院、文山学院;专科高校,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双版纳职业学院;民办高校,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此外,另选取了云南省3所本专科院校云南艺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和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部分在校生与研究样本进行比对。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从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共抽取云南沿边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52份问卷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对云南8个边疆州市区域内的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实证研究为线索,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云南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展开调查研究,探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特点。首先,根据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性,编制了含年龄、年级、性别、民族等条目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问卷编制综合考虑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维度的认同度、培育情况和践行力度。并通过信度分析得出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证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用此问卷测量的结果是有效的。另外,研究者还深入各大高校展开实地访谈,通过与云南沿边地区的部分高校师生展开交流,了解问卷不易收集的主观性数据。 三、云南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抽取云南沿边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88份,回收率为98.28%,剔除基本数据缺失5%左右的问卷之后得到有效问卷652份,有效率为93.14%(表1)。 (二)云南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现状 云南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总体现状主要从认同、培育和践行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只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不同途径培养和教育自己的价值观念以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才能使自己发自内心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1.云南沿边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情况 数据结果表明(表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认同均值为1.32~1.48,认同总均分为1.41,介于(1分)完全认同和(2分)不完全认同的区间内,总体偏向完全认同,认同度的排列情况是对国家价值目标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最高,其次是对个人行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次高,最后是对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认同度。 2.云南沿边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情况 在“你认为当代大学生是否需要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一题中,有86%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有12.8%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学习,仅仅有1.2%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系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来说,学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国家长治久安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当今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途径中,通过调查得出同学们学习途径主要有学校教育、社会、家庭、同伴和偶像。其中,有80.8%的同学认为学校教育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途径,社会和家庭次之,而同伴和偶像的价值观念也对自己道德观念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可见,学校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国家对学校自上而下的政治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对学校的自下而上的直接需求。通过调查还发现云南沿边地区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相对缺乏,有5%的同学明确表示自己在学校内从未接受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这样的情况多见于大一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应该从入校的新生教育就开始实施,贯穿于大学生活的整个始终。另外,关于云南沿边地区高校针对少数民族或者边疆地区的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是少之又少,有17.6%的学生表示本校从未对特殊人群开展过针对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44.7%的同学称不清楚学校是否对类似于少数民族同学展开针对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是非常不可取的,高校作为政治制度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阵地,云南沿边地区高校的功能显然没有得以发挥,应该因地制宜根据群体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对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刻关心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把握其思想动态,必要的时候还可加大意识形态教育力度,形成高度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局面,提升价值认同的凝聚力,最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添砖加瓦。 3.云南沿边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 據调查(表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践行维度上也存在差异,践行层面包含自觉维护国家荣誉、遵守社会公德和保护自身权益三个维度,且三个维度的践行情况均值在1.23~1.39之间,践行情况总均分为1.3,介于能自觉践行(1分)和不一定能自觉践行(2分)的区间内,总体偏向于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对三个维度的践行情况最容易实现的是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其次是自觉维护国家荣誉,最后是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此次调查,得出结论如下:云南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是非常优秀的,大部分同学都认可目前的社会价值导向并能顺着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前进,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主动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荣誉之后,同时还非常重视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对于个人、学校乃至国家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云南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点 在云南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践行体系中,云南沿边地区高校最薄弱的环节还是在培育一环当中。习近平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在认同环节中,云南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非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认同度相差不大,但是在政治理论学习层面远远低于非沿边高校地区大学生,这就要求沿边地区高校做出调整,加大政治理论的宣传和学习,从学校教育层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消除差距,最终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的大好局面。在践行环节中,云南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体现在问卷上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在个人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大部分同学能有舍小我而维护大家的意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也为“90后”正名,树立了起正面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2]。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3],提供了重要遵循。位于云南沿边地区的高校应响应党和国家要求,重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得这一特殊地区的大学生思想不掉队、行为不掉队,为实现全国安定团结统一和谐的局面尽到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2014年02月26日01版)。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05-29]。 [3]习近平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华网[引用日期2017-1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