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16、17世纪中西方服装审美差异
范文

    【摘? 要】服装艺术,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是审美和功能性的统一,表现人体必须通过服装内部的结构设计,所以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服装结构的深入研究。通过对比16 、17世纪间中西审美的不同在对中西方服装文化研究的影响,去比较去掌握中西传统服装的不同。这个时期处于中国明代,明代的服装突显出中国传统服装平整流畅的特性,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的特点则是立体塑造。

    【关键词】中西方;服装审美;差异

    引言

    中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不同的审美观念对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明朝末年,中国的美学审美思潮从题偏向于儒学的回归,并在回归的路途中建成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审美体系,与此同时,服装文化也深受影响,以简洁概括的形式而存在。而在同时期的西欧,随着中世纪的压迫逐渐消失,在欧洲各国掀起了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追寻现实的美和现实的美,肯定人本身和现世的生活,宣传人文主义精神,期间涌现了大量的艺术作品。服装也与中世纪的风格截然不同。服装款式上屡屡变更,色彩和面料上也极度考究,形成了这一时期的服装特色。

    1.中国古代简单朴素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考究与理性

    中国人一直以来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已经是一种固化的艺术哲学观念,并且也是明代服装在简单朴素大气特点上的体现。人对于自然美的认识和理解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人倾向表现自然形态之美,倾向自然形态之美。中国自古就认为人本身是归属于自然的,服装应该追随人的身体,而不能与身体背道而驰,所以明代服装的特点都是与自然和流畅相联系。在服装上对于自然美的追求表现出服装流畅美追求的倾向。

    文艺复兴时期在追求科学探索思潮的影响下的服装,对人体流畅曲线进行科学研究。强调人体的同时又对其夸张,强化追求超越人体。文艺复兴时期对于服装制作立体内衬方法正是这一美学思潮的体现,建立在正常体量上并强调突破。文艺复兴时期服装体感塑造的结构方法带有鲜明的科学理性特征,考究又理性。

    2.中国古代表现美的特质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再现美

    实际上,偏于表现才是中国的艺术美学语言,用表现的手法来再现;而西方的侧重点在于再现,基础是写实模仿,用再现的方法来表现。表现美的手法是中国古代美学之一,也是最具特色的,是推崇主观写意,和神似的规则,而且明代的服装注重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主张追求气韵生动,而不是形体,中国传统艺术最大的长处是对艺术的抒情表现,对艺术空间的扩展和艺术意味的延长。明代的服装相比以前朝代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它善于利用门襟的不对称和两侧协调的长开叉,不仅使服装看上去纤细瘦长,而且更加宽松飘逸,达到了对人体的掩藏作用。和唐代的服装袒胸漏乳间的风格产生了非常鲜明的比较。拿气运作为美的形式,是通过简化了形体的塑造而得到的。运用在服装上就是体现在对服装塑造的简略化和意象化。在中国传统的服装式样上,所有的形式都大同小异。大同指的就是服装整体外形都是很宽松。几乎没什么变化。而小翼指的是在细节的地方,如袖部,领部,腰部等。明代的男女服装相对以前来说要保守许多,这正是在传承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体感的简略化的特征。

    西方文艺时期后期的时候,人们强调体现人体的美,强调现实美,着重体现在了文艺复兴时期服装美学文化中,即使在遥远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已经对人体艺术痴迷成风,人们的自豪和自信都来自于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身材。我们可以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留下来的大量的人体雕塑艺术作品中看得到他们对于人体美的热爱。自打西方的服装文化诞生,在服装上对于胸部的刻画对于女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之一。从来不避讳对美的塑造和描绘。即使在当时服装非常宽松的情况下,也是极力的去塑造胸部的造型。美学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被认为和谐的基础在于人体理想的优美结构。来自英国的哲学家同样也是认为人体的美才是对于精神美的标志,并且也对人们审美观念中完美的人体做了刻画和描绘。由于对人体美学的极力追求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对再现和模仿的美学追求,引发了透过服装结构对人体曲线进行塑造的思考,也就促进了服装塑造感的形式的形成和发生。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通过对服装裁片的曲线变化和立体裁剪的方式,对于服装立体塑造的认识已经非常的成熟。当然对于女子胸部造型的体现上不需要像古希腊时期那样,用更多的材料才能体现女子胸部的造型美丽。而是采取了用不同的裁剪方式組合裁剪,从而达到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实现对于服装立体感的塑造。

    3.中国古代的传承性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开拓性

    对于西方文艺时期大多上的概述都是一次改头换面的推翻中世纪灰暗的统治,文艺复兴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对于人文主义的传播,对于新的事物的开拓和创新。但是同时期的东方的中华文明兴起的是复古运动。这次复古运动实质就是复兴古学。在反对明代一种歌功颂德的文字样式,台阁体的同时,对于古人奉若神明。当时的人们认为秦汉至盛唐都是尽善尽美的,后人应该以他们为楷模。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运动,一般被称为人文运动。主张强调人的主观创造性和伟大。具有外向型的鲜明特征。这正是与中国同时期的明朝恰恰相反的。在服装表现上勇于对以前的款式形式加以否定,不断的对服装款式和式样进行开拓和创新,服装设计上更是开拓了结构复杂的款式式样。

    3.1东方的仿古继承

    中国古时各个朝代服饰都各有千秋,但无论怎样变化,服装的式样和心态永远受到当时的法规制度和民风习俗的影响。古代东方的服装永远是直线性很强,服装裁剪要简化于西方服饰表意大于表态,公元 1368 年明朝建国,历史发展到明朝时期,封建制度已经相对完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成为社会的主体思想,所以当时的人们除了思想行为生活上受到儒学的影响,在服饰上也无可挑剔地遵循着儒家思想而变化,承接仿古继承的风潮。明代对于服装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周朝唐朝宋代的继承,即使有局部改良,但大体上还是保留了上衣下裳等特点。明代对于服装的承袭使得古代服装对于外形简略化的特点又延伸了一步,这样的继承使得中国的这种略简化的特点有了一定的惯性。

    3.2西方的颠覆创新

    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肯定了人的价值,在宣扬人权的基础上表现为乐观主义、现实主义的生活态度。与此同时,服饰文化也受到了人们关注。人们对于服装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的服饰为了追求个人意识而日趋夸张,呈现超自然的美。 而与此同时欧洲人们的审美与中国截然不同。在文艺复兴的美学思潮下,这一时期的服装特点和被神权压制的灰暗的中世纪自外形上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本质的区别,在外形塑造上摆脱中世纪只会模仿教堂的固化思路。勇于体现人们对于美的内在渴望和追求。

    简约的平面结构,是中国明代服装裁剪的最主要的特征,显现出了汉族独特的传统艺术美学。在服装结构上,就是对服装整体体感的简略化。而西方对于裁剪的方式,正是对于体感的极度追求。利用裁剪方式的曲线变化,去体现和塑造服装人体的立体性。直至今日,在世界服装造型上更是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对16世纪到17世纪间100年,东西方服装的差距来比较它们由于不同结构手法运用,而使服装体感呈现了简略化和塑造的不同。东西方服装文化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正是世界服装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碰撞交融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庞卫娜(1980-),女,山东莒县人,汉族,硕士,讲师,从事戏剧影视人物造型设计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