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陕西高校科技伦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范文

    郗芙蓉 赵柔

    

    

    摘要:通过对陕西5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科技伦理教育在陕西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普及程度非常低,大学生对科技伦理规范认知也亟待提升;本文就此现状进行分析,认为陕西高校在科技伦理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缺失的状态。为此给出以下建议:科技伦理教育是一个交叉学科,应增加通识教育的内容;要创新教学方式,多开展学术讲座、课堂讨论等;要鼓励学生创建科技社团;现代大学生应用科技伦理武装自己、发展自己。

    关键词:高校教育;科技伦理;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1世纪全球进入了一个科学技术主导的时代,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时至今日,科技成果已经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按理说科学技术越强大,人类的生活越安定幸福,但事实是日益强大的科技反而让人类置身于更危险的境地。环境恶化、食品安全、生化危机等一系列的危险纷至沓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使得“科技伦理”成为这个时代最急切的呼唤。

    科技伦理是指与科技活动相关联的人或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产生于科学实践活动而非科学技术知识本身,是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消除或避免科学技术的负效应的。虽然,现阶段科技伦理仅限于对科学家职业道德的约束,但是,逐步进行全民科技伦理教育,应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之意。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是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是各种事件的执行者,因此,对其进行科技伦理教育,是现代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陕西作为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高校众多,其中不乏在科技领域中有杰出贡献的专业院校。本文所选取的这五所高校,分别在科技领域的不同方面有所擅长,其学生的科技伦理教育状况在陕西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调查设计

    (一)研究方法及问卷说明

    调查通过实地发放问卷的方式,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问卷共设有问题17道,全部为不定项选择,内容包括了对科技伦理的概念理解,科技伦理规范认知和高校科技伦理教育状况等。

    (二)研究样本说明

    主要以西安市内公立全日制大学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分别调查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陕西科技大学共5所高校,发放问卷330份。发放时尽量把握性别和年级比例,以及专业的多样性。问卷发放于2015年6月,共计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91%。在调查对象中,女生占43%,男生占57%,其中本科生占90.3%,研究生9.7%。本科生一至四年级的比例分别是23%,25%,40%,2%;研究生数量较小,三个年级共占10%。调查对象涉及二十多个专业,但基本以理工科为主,其中文科类专业占调查对象总数的14.3%。包括哲学、法学、经济学等,而理工科占85.7%,包括机械、金属、建筑航天、车辆工程、桥梁、计算机、制药、环境工程等。

    二、调查分析

    分析发现,在陕西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中主要反映出以下三个问题:

    (一)科技伦理课堂教育缺失

    科技伦理是一门系统化、多学科交叉性的新兴学科。尽管其进入高校课堂教学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但就目前调查结果显示,科技伦理教育还远未成为高校课堂教育内容之一。首先,就高校科技伦理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几乎98%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是空白,仅有2%的学生认为有类似的课程教育。查阅分析选样高校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也未发现有科技伦理课程的设置。其次,学生对科技伦理相关知识的了解十分欠缺,对基本概念的认知仅依赖自身的感性体悟,理解模糊、片面,这与高校没有讲授科技伦理课程有着直接的关系。最后,高校课堂中也未进行其他形式的科技伦理教育活动。显然,陕西高校对于科技伦理教育几乎没有涉及,而这些高校没有开设科技伦理的相关课程,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由上图可知,关于没有开课的原因,选择学校不重视的占到26.67%,思政课和其他理工科课程中有涉及占到45.67%,另有27.6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没必要和其他原因(如图一)。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开课的原因是:“高校思政课程中已经涉及相关知识,没必要专门开设。”反映出高校科学技术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的脱节。科学技术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本应相辅相成、交融互动,但在高校的教学环节上,科学技术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伦理道德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相比并无区别,很少体现专业特点。几乎所有学生的科技伦理知识都来自思政课,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将科学技术教育与伦理道德结合起来,更缺乏细致的专业伦理教育。

    (二)科技倫理教育方法欠妥

    分析问卷时发现,大学生对科技伦理的了解主要来自思政课中德育这部分内容,而教师在讲解时基本上都是对概念的灌输,很少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在对科技伦理概念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大学生对科技伦理的理解普遍来源于他们的感性认识。50%的学生认为科技伦理是科学技术实践活动本身的伦理规范问题,20%的学生认为是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22%的学生认为是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伦理规约问题,而18%的学生认为是科学技术应用中的伦理冲突问题。对选项全部认同的并未出现,显然学生对科技伦理概念的理解均有失偏颇。

    举个例子,从大学生密切接触的网络来了解其对科技伦理的认识。首先从大学生对网络伦理获得的途径来看。

    根据SPSS分析中的多选项二分法可见(图二),对于上网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规范,被调查者中25.7%的人获知网络道德的途径是学校课堂教育,26.5%的人选择的是学校的实践活动,41.1%来自网络途径。说明学生们的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大多来自外界,其中网络是高校学生获得科技伦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从对网络伦理学习的效果来看,学生是浏览网络信息,还是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学习,都表明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自主的学习方式。学校在主观方面还是希望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科技伦理的知识,但是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没有将课堂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三)科技伦理教育效果甚微

    爱因斯坦曾告诫他的学生说,应保证用他们所学的科学思想的成果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祸害。可见这位大科学家对其学生科技伦理教育的重视。而据调查发现,陕西高校学生大多缺少科技伦理的基本素质。对于科技与伦理的关系,19%的学生认同“技术上能做的一定是伦理学上应该做的”这个观点,32%的学生反对这样的观点。另外,49%的学生则对科技与伦理的关系不能有明确判断。技术上能做的一定是伦理学上应该做的,这句话从因果联系上来讲是毫无根据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应用本身就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伦理既是人类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规则,就必然会对科技应用产生一些约束,比如克隆技术的应用,直至今天依然是科技界争议的话题。从选择结果来看,学生所受到的科技伦理知识并不能使他们理解科技与伦理的关系,无论学生是从什么途径接受的科技伦理教育,只能说从问卷上看,效果甚微。

    近年来,学术造假问题时有发生,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学术伦理的态度,问卷设置了这样一道问题“你认为科技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从选择的结果来看,同时选择不抄袭不造假不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人将近80%,说明对于科技工作者本身,学生认为其应具备起码的学术道德,尊重科技求真的本质,对科技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比较了解。15.4%的人选择了不因为个人利益接受或拒绝任何科学知识,说明被调查学生对科技工作者利与义的认知还是比较模糊,大部分学生对学术腐败的态度表现出一种宽容的态度。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是科学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却被选中的比率最小,说明在现代教育中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大学生对科学创新天然的缺乏一种探索的精神。从大学生對于学术伦理的态度可以看出,学校科技伦理教育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较小,学生对学术伦理持有一种随大流的心态。

    三、总结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被调查的陕西高校在科技伦理教育方面统一显示出严重缺失的状态。窥斑见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高校教育中科技伦理教育的缺失。我国自古以来都注重科技与道德的关系,先秦时期就有关于“道”与“技”关系的探讨。更何况世界已进入了以科技为主导的新纪元,科技伦理教育应当成为当代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从现实来讲,科技伦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对于现在高校科技伦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尽管我国的科技伦理教育发展比较晚,然而也有了一定发展。对于陕西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中反映出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希望能够对整个高校科技伦理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由于科技伦理是一个交叉的学科,在教育过程中也应该有一个宽阔的思路,对学生的教育除了必须的专业伦理教育之外,应增加通识教育的内容。尤其对理工科的学生,学校应该提供一些伦理学、技术史相关的课程,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该增强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多开展如学术讲座,课堂讨论,在线课堂等学习方式,提倡“服务学习”将教学方法与社区服务紧密融合,化理论为实践,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科技伦理。再次,鼓励学生创建科技社团,扩大科技伦理教育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生自发的进行科技实践,在不断运用科技知识的同时,科技伦理的影响也会不断深入学生内心,长此以往,学生必能将其内化为个人素质从而达到全面发展。最后,现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后备力量,应主动学习科技伦理知识用科技伦理观武装自己,发展自己,为我国的科技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郗芙蓉,李昊.科技伦理教育的三重维度[J].中国高校科技,2014(12).

    [2]陈彬.科技伦理问题研究:一种论域划界的多维审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王前.科技伦理意识养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陈晓英,邹雨希.对大学生科技伦理观的培养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5]张岂之.论科技伦理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1(2).

    作者简介:郗芙蓉(1969-),女,甘肃人,陕西科技大学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理论。

    赵柔,女,陕西人,陕西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李直)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