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周诒春在贵阳私立清华中学的教育实践与意义 |
范文 | 摘要:抗战时期,周诒春在贵阳私立清华中学担任董事长,为解决南下流亡学生的教育问题,他多方奔走,积极筹办学校,谋划学校的基础建设。在学校管理上,他注重优化师资来源,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管理学生既严格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他要求学生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坚持教育独立性,避免了国民党的政治干扰。在周诒春及其同仁的努力下,私立清华中学对解决南下流亡学生的教育起了重要作用,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对贵州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周诒春的办学思想与实践为私立清华中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天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他的人格和敬业精神值得教育工作者学习。 关键词:周诒春;贵阳私立清华中学;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9.29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7-0136-04 周诒春(1883年-1958年),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宁,生于湖北汉口,青年时期曾留学美国学习教育学。1913年至1918年,他出任北京清华学校第二任校长,为清华大学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抗战爆发后,周诒春仍心系教育,支持清华学生创办贵阳私立清华中学。从1938年到1948年,他长期担任私立清华中学董事长,为学校创办和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作为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以往学术界对他在清华学校的建树有较多的观照,对其在私立清华中学的教育实践关注不多,本文对周诒春如何创办和治理私立清华中学及其历史、现实意义作一研究。 一、周诒春与私立清华中学的创建 贵阳私立清华中学的创建出于两个契机:一是特殊的时代背景。抗战爆发后,大批学生流亡到南方,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的一个关注点。在这种情况下,流亡到武汉的清华大学研究生王万福(思立)、唐宝鑫(宝心)二人在教育救国的思想引导下,提议创办一所学校,解决南下流亡学生的教育问题。他们的提议得到了清华同学宋仕英、徐步墀、索天章、李振麟、赵永昌、冀吉普等人的支持,在征得清华大学校长和各领导人同意后,定校名为“私立清华中学”。同时,由于清华老校长周诒春即将到贵州出任省政府委员,一些清华大学同学决定投奔周诒春,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实现自己的理想。二是周诒春所学专业是教育学,他一直心存教育救国的理想。周诒春在清华学堂担任过四年校长,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可是由于政治腐败,他不得不辞职,郁郁而不得志,一直希望有机会实践他的教育理想。因此,当得知清华学生们的建校计划后,他当即决定把建校重担担在自己肩上。 周诒春把来黔的同学安置在自己刚刚租妥的住所后,便立即开始了筹备建校工作。首先是确定校址,贵州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往贵阳内迁的各种机关单位接踵而至,所有的寺庙、会馆等公产房统一由省协济委员会掌握,供给异常紧张。周诒春为了校舍亲自奔走,最后总算租到私产颜(回)氏宗祠勉强作为校舍。1938年5月1日,私立清华中学正式开学。当时其他学校早已开学两三个月,但是社会上还是有许多仍然没有入学的学生,特别是从北方流亡到贵州的学生。因此学校招收了高中和初中一年级各一个班,经过三个月的准备,私立清华中学就开学了,这充分体现了周诒春办事的高效。 1938年秋季,私立清华中学搬迁到贵阳郊区花溪后,周诒春更是兢兢业业谋划学校的基础建设。在征得校董事会同意后,周诒春将花溪定为永久校址,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周诒春托人疏通,用较高的价格购得一家待售的榨油作坊作为校址,接着又购买了毗连的土地扩充校园,他细致地筹划校园建设,邀请著名建筑师、清华校友童隽设计了远景规划,预定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礼堂、宿舍等。这些建筑都要求具备永久性,只需容纳三四百名学生,不求大规模。建设期间所有规划图纸、房屋方位、面积、招标、施工等,周诒春都一一过目。他严格要求工程质量,如果不合格就要求拆掉重建,甚至施工期间还亲自参加劳动。几年后,教学楼、图书馆、礼堂纷纷建成,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周诒春在私立清华中学的办学思想 周诒春本身的学术背景是教育学,在清华学校又有着四年的办学经历,可以说理论与实践都具备,这为他创办私立清华中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诒春在清华学校首倡完全人格教育,他曾经指出:“我清华学校历来之宗旨,凡可以造就一完全人格之教育,未尝不悉心尽力。”[1]96完全人格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为此,他大力在清华学生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激起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为避免传统知识分子读书只为做官,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端,周诒春号召学生发扬实干精神,关注社会,通过组织会社、创办刊物为民众鼓与呼,解危济困。清华学校成立了很多社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这种精神为将来清华大学承担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华学校大力开展体育教育活动,让学生保持体格与人格并重,真正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为了达到以上教育目标,周诒春对学生的管理异常严格,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居等都必须遵守校规。学校管理也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保证,包括行政、教学等都有章可循,罗素曾赞誉清华“一进校门就可以发现中国惯常缺少的所有美德都呈现在眼前,比如清洁、守时和高效。”[2]172实际上,私立清华中学的办学思想也是周治春在清华学校教育思想的延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师资来源,教师管理注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教学质量是學校生存之本,学生成绩以及学校荣誉取决于师资力量,周诒春深谙其理,他对教师要求十分严格,强调教学专业对口。他经常对教师进行资格检查,不合格的教师不能放在私立清华中学滥竽充数。私立清华中学的创办者大都是清华研究生或者毕业生,他们专业不同,没有语文、生物、地理等专业的毕业学生,按理说代课也是能够做得到的。可是,周诒春却尽量坚持所教与所学必须一致。他专门聘请开明书店的编辑丁晓生任语文教员,地理专业毕业生李良骥任地理教员,清华生物系毕业校友潘复婧任生物教员,音乐教员则由教育部战时服务团团长章辑五物色推荐[3]122-134。迁校花溪后,私立清华中学所有课程则一律由专任教师任教,体育、美术等学科也不例外。 周诒春受过美国式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受美国影响较大。他说:“教学不等于教育,光是教学好还不够,你们都应该学学欧美人怎样办教育。”[3]所以,在教学中他实行了给教师更多教学主动权的方针。私立清华中学的教师水平高,要求多,但工资却不高。最开始,学校的教师工资发放方式实行供给制,后来改为薪金制。虽然工资普遍比其他学校低,但还是有许多教师愿意在学校任教,一个原因是受周诒春高风亮节的影响;另一个原因就是学校民主气氛浓郁,学校支持、放手教师工作,教师有自由教学权。私立清华中学的课程设置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但是具体怎么授课是由教员自己负责安排。学校只对教员提出一般性要求,对课本、教法、成绩考核不做一般要求,且不督促。清华中学师与生、师与师、生与生之间关系融洽,上课时师生有别,下课后有嬉闹但也能互相尊重,学生思想活跃,学习主动。教师之间为荣誉进行竞争,虽有争抢教学复习时间的现象,但是他们互相尊重,不会为了竞争而使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另外,周诒春认为只要条件允许,可以实行教师休假制度。因此学校规定在校连续任教满10年的教师可由学校出资出国考察学习1到2年,比如1947年工作满10年的唐宝心被送出国考察,说明周诒春遵守了自己的承诺。 正是由于私立清华中学环境优美,有民主氛围,有良好的学风,教师劳动得到尊重,因此吸引了很多高素质的知识分子任教。如古典文学功底深厚的刘明水,宋史专家程明谬,著名物理学者萨本栋的夫人黄淑慎,历史学者王德昭,诗人方镜等。周诒春的女儿周珊凤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儿子从美国留学归来也都到学校任教。当年的图画教员李宗津成为后来知名的油画家,体育教员吴伯钰之所以在后来历届全国运动会上负责场地工作,就是在清华中学支持下放手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 (二)学生管理既严格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为了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周诒春一方面规定清华中学学生入学要经过严格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入校。另一方面控制生源、班级人数,他要求每个教室能容纳30个学生即可。也就是说:私立清华中学每个班以25人为度,最多招收30个学生,而公立学校每班一般为50人。学校规定每班由一名教员为导教,除授课外还要对每个学生的课业、操行、生活等各方面负责。 如前所述,清华中学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相互监督帮助。学校对学生实行自治教育,学校的很多事物都交给学生自己管理。学校每年的新生入校由学生自己负责,学校食堂每天的食材由初中两人、高中一人领钱和食堂师傅出去采办。学校提倡“光荣考试”,对学生考试不加监督。学生自己制作了一根大杖,一般由高年级学生保管,哪个学生犯了错,就用大杖轻轻敲击,以作提示,这是学校规定的最严厉的惩罚。当一届高年级学生要毕业时,就会把大杖移交给下一届高年级学生保管。此外,学校还有一个规定,对于家境不好的学生,学校除了设立奖学金外,如果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校做一些如图书馆值勤、管理学校文具、刻蜡板等事务,可以申请批准减免学杂费。在一次会考中,初中毕业生梁燕在正确答卷之后加了几句评语,指出数学试题虽然可以计算,但命题不符合逻辑,一时传为佳话[3]。学校通过诸多措施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治的能力,所以私立清华中学学生学习主动,在全省会考中经常名列前茅,高中毕业生绝大多数都考进了一流大学[3]。 (三)坚持学生的德、智、体、群、美五育全面发展 周诒春认为生活主要由体育、道德、生活与精神三部分组成,体魄与人格并重[4]90。所以,他强调学生在学校学习是为了出校以后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服务。因此,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感受社会的现实,面向社会,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完善自己。他还认为学校教育不只是传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体魄健康,重视体育锻炼,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抱负、负责任、爱集体、爱学校名誉的人,将来走上社会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材。 周诒春非常重视德育与体育,早在清华学堂时,他就倡导“端品励学”和“体育强迫运动”[5]122。这一套教育方法也被他用到私立清华中学。在德育的培养方面,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学校规定清华学生不论家住远近一律全部住校,每个学生一星期只能回家一次。清华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要收学杂费。学生有的来自于职员、知识分子家庭,有的来自于官僚、地主、资产阶级的家庭。这些孩子根性未定,全部住校有利于学生摆脱家庭影响并且习惯集体生活,增强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了防止学生胡乱用钱,学校给每个学生一个账本,记录他们日常开销,还要拿给教师检查、核对签字,任何人不能因为权力、财势表现出优越感。学校还有一些规定,如学生统一穿制服,不准留长指甲,男生不准留胡须,走路不准手插口袋,学生剪发由自己完成等。学校作息有严格要求,必须按时休息,按时起床。学校有一个专门负责打钟的班,叫“钟儿班”,每人一周轮流打钟,每天用收音机校准时间,学生起床后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状用白布包好。 体育方面,周诒春提倡强迫劳动锻炼,把游泳、足球作为基本体育项目。私立清华中学搬迁到花溪后有一个规定,每届新生入校,都必须集体爬上花溪后面的大将山,在山顶大声欢呼。毕业之前,一定要学会游泳和踢足球,不然就算其他成绩如何优异,学校都不会给予毕业。学校学生、教师都有自己的球队,学校除了游泳和足球外,每天早上起床还得出操,由体育教员或青年教员带领出去跑步,下午还有课外活动,只要不下雨,学生都不准留在室内,必须到外面运动,久而久之,热爱体育运动已成为私立清华中学师生的习惯。在清华学校,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并且是穿着短裤,个个被晒得黑黝黝的,如果哪个人皮肤偏白,都会觉得不好意思。由此可见,在周诒春的影响下,私立清华中学的体育锻炼氛围是多么浓厚,也因为这些措施,使得私立清华中学学生体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周诒春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为了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周诒春提倡團体活动,如唱歌、表演话剧、演讲、组织出墙壁报、远足、宿营、参加植树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学校重视迎新仪式和欢送毕业仪式,建立了校友总会和校史陈列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加入任何一个团体,邀请名人讲演或是自己演讲,通过这些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爱集体、合作的精神。周诒春经常利用周末组织学校师生讲话,宣传他的道德观,他讲述的主要内容有爱国、诚信、自立、合群,他讲述时常常举例列强侵华的史实,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爱国心,讲到激动时普通话、方言、英语一起上[3]。多年后的清华毕业生对清华学校一直表现出真挚的感情,学生之间也经常通信,此现象的形成尽管因素众多,但主要得益于周诒春所坚持实行的一系列培养集体精神的措施。 此外,作为学校的董事长,周诒春坚持以身作则树立师德榜样。例如,周诒春强调言而有信,他不只是这样要求学生,也要求自己。有一次,周诒春哄一个正在哭的小宝宝,答应下次给他带个皮球,人们都以为他只是随口说说,谁知第二次他还真把皮球帶来了[3]。周诒春提倡勤俭朴素,要求学生养成勤俭朴素的好习惯,对他自己或是儿女也是这样的要求。私立清华中学中流传着他这方面的不少事例。如周诒春常常为私立清华中学募集资金或是募集课本等到处奔走忙碌,每次出差他都是用自己的钱,没有向学校报销,哪怕是坐汽车的司机工资、汽油都是他自己出钱。周诒春还是一个谦虚恭敬的人,反对自我吹嘘,他建立、管理私立清华中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是他却规定不许向报纸投搞宣传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在清华中学礼堂建成后,周诒春提议命名为“达公楼”,校内教师建议至少应有一个建筑物命名为“寄公楼”,他表示反对说“只要我在世一天,就不允许用我的名字命名任何建筑。”[3] (四)坚持教育独立,避免国民党的政治干扰 周诒春认为,学校是培养国家和社会骨干人才的地方,社会事业是学生时代唯一可以帮助国家的[3],所以他强调办私立学校,抵制国民党的政治干预。为此,周诒春做了如下努力: 首先,在募集办校资金方面,周诒春认为一个学校的校董会成员和经费来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学校风貌。在这一点上周诒春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第一,他突出强调这所学校的“私立”性质,不要政府的津贴,所以他都是以个人身份去募集,而不是以贵州省府官员身份去募集。第二,学校要扎根贵州,必须有当地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参加。这一点,对后来私立清华中学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三,既然学校是校友集体创办的,就应该广泛地依靠清华校友参加[3]。所以,初期的清华中学大多教师都是清华校友。在抗日战争期间,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都紧缺,私立清华中学能够在这种形势下维持下去,就是靠清华校友以及周诒春友人的支持。 其次,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周诒春坚决抵制国民党政治干预,实现教育独立。周诒春一向不支持学生参加政治活动,他认为学校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地方,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这也是他在建校之初就强调学校的私立性质的原因。他认为强调学校的私立性质就可以避免政府干预,其实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国民党对所有学校,不问公立私立,都想控制,概无例外。正因如此,反干预是周诒春坚持教育独立的又一努力。当时国民党控制学校、控制学生思想的两种主要方式包括军训和发展三青团。在周诒春的有力支持和学校领导人的强烈反对下,国民党每次到私立清华中学招募青年军,学校都没有人参加,学生始终没有被国民党政治思想控制。 三、周诒春创办私立清华中学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历史意义 在周诒春的悉心管理下,贵阳私立清华中学成为当时贵阳为数不多的名校之一。“民国32年(1943年)首届毕业生参加全国高中会考,贵阳私立清华中学在贵州仅次于国立十四中名列第二。”[6]416很多社会知名人士都慕名把子女送来就读,如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达,国民党著名将领戴安澜、陈明仁,著名医师李宗恩、杨济时、朱章庚、贾魁,著名学者萨本栋、徐淑希、罗尔纲、吴泽林,还有隐居上海的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等。很多华侨子弟从南洋回国也慕名前来报考[3]。私立清华中学的创办对解决南下流亡学生的教育起了重要作用,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他所吸引入黔的教师让贵州师资力量更加充实,与当时聚集贵州的优秀人才一起促进了贵州教育的发展。同时,为贵州引入了新思想、新观念,对贵州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现实意义 在周诒春的影响下,由于私立清华中学几个创办人和多数青年教师的倡导,逐渐形成了所谓的“清华精神”,这是一种提倡勇敢、负责、守纪律、爱荣誉、爱集体的精神。这种清华精神既承继了我国在教育上重视修身、崇尚德育的传统,又是近代中外教育新思想、新观念的融合。周诒春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措施不仅使私立清华中学成为抗战期间一所著名的学校,而且奠定了贵阳清华中学后来的发展基础。 周诒春作为教育家的风范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一生艰苦朴素、谦虚恭敬,树立师德榜样。为了学校建设他四处奔走,表现出坚定的毅力,令人钦佩。据当时主办学校的几位校友回忆:“三月初,全校从贵阳转到花溪后……从此,周诒春每到星期日,便早早地乘他的小车从贵阳到花溪,视察学校或与师生交谈。午饭常在好客的虞振镛夫妇家中吃(周、虞是老朋友,关系非常亲密),每次总是下午很晚才回城里,风雨无阻,几无例外。”[3]可以说“周诒春在贵州七年多,绝大部分休假日是在私立清华中学度过的。若说周诒春用于清华中学的心血比之用于省政府的工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句话并不过分。”[3]这样的人格和敬业精神值得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学习。 参考文献: [1]黄延复.水木清华: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罗素.中国问题[M].秦悦译.上海:上海译林出版社,1996. [3]王思立,宋士英,唐宝心.周诒春与贵阳清华中学[A]//贵州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C].1985. [4]金富军.周诒春在清华学校的教育思想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6(10). [5]陈晓东.周诒春在清华学校的教育思想与实践[J].兰台世界,2014(13). [6]孔令中.贵州教育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张大伟(1972—),男,汉族,湖北洪湖人,玉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责任编辑:朱希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