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多元文化主义的本质是一种虚无主义 |
范文 | 崔政 郭晶
摘要:多元文化主义旨在推动社会群体间平等,尤其是文化平等,客观上为少数群体争得了一系列的正当权利,作为一股思潮在思想界和政治界都有着重大影响。但由于其非理性主义的传统,多元文化主义逐渐转变为一种虚无主义。一方面,多元文化主义否定和虚无了西方政治的理论基础,造成了系统性的社会危机。在现实政治实践当中转变为一种带有“血统论”色彩的身份政治,否定和虚无其自身。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主义以文化矛盾为主要矛盾,遮蔽阶级矛盾,从而导致社会少数群体根本无法找到解放自身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义;身份政治;政治正确;虚无主义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4-0023-03 从上世纪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旨在推进社会群体间平等,甚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身份政治和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当下美国各地愈演愈烈的大规模的抗议事件说明,多元文化主义显然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多元文化主义已经走到了其自身的反面,同时也再一次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 一、何谓多元文化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犹太学者霍勒斯·卡伦于1924年正式提出。所谓的“多元文化”有别于美国传统的文化“熔炉论”,即美国以盎格鲁—萨克逊新教文化为主体融化接纳了各个族群的文化。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美国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各族群、性别和文化传统在美国所经历的是不同的,所以不能以某一个群体的历史经验为评判标准,每一个群体自身的文化都必须被尊重,每一个群体自身的观点也必须获得尊重,并得以公平表达。[1]长期以来主流文化对各种社群进行了系统的话语权剥夺和污名化,各种社群要获得尊重和公平表达,就必须重新恢复话语权和去污名化。 在理论上,虽然多元文化主义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理论复合体,但一般来说他们在理论上一般都认为:首先,多元文化主义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去中心化和反理性主义。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多元文化导致民主和平权,而理性导致社会压迫和专制。其次,强调不同文化的平等共存,而不是互相斗争和排斥,各个文化之间是平等的。正是因为否定了理性主义的一元论,所以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理论上,都不存在讨论各个文化优劣的可能。正因为如此,在多元文化主义内部讨论各个文化的优劣,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禁忌。最后,多元文化主义者追求建构一个各个社群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社会,最终达到全社会各个社群之间的平权。但现实中,多元文化主义者却没有建构一个长期有效、有跨文化和全球影响力的讨论公共空间和商谈机制。 在政治上,多元文化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一种思潮,进入到西方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一开始,作为旨在协调了少数群体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矛盾的政治思想,发挥了重要而积极作用。1971年加拿大颁布法令,宣布将多元文化主义立为国策。1988年加拿大正式颁布了《加拿大多元文化法》,承认族裔与文化多样化之合法性。自此之后,有40多个西方国家宣布了类似的法案,为各个西方发达国家的不被承认的少数群体争取一系列正当权利。 在当今政治实践中,多元文化主义在西方政治领域建构了一整套身份政治。身份政治理论认为,社会运动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在于阶级结构,也不在于思想的“左与右”,而在于人们在种族、性别、性取向、年龄、公民身份、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身份。在选举当中,每一个人都在为自身的身份认同而斗争。显而易见,在党派选举的过程中,这种身份政治也很快变成一种“血统论”,以肤色和性别等社会学特征来划分敌我。在此基础上,身份政治导致了西方社会和家庭的解构,使之成为文化斗争的现场。在社会文化上,多元文化主义表现为“政治正確”的意识形态宣传。政治正确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不能使用冒犯及歧视任何群体的词汇,或歧视和打压不同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和少数群体,不能冒犯不同种族、性别、性取向、身心障碍和宗教。 二、对于西方政治传统而言,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虚无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在否定西方种族主义政策的同时,否定了当代政治的前提——自由和理性,且不支持任何现代社会的同一性建构,而代之以非理性的、前现代性各种身份政治。所以,在思想和理论上,多元文化主义逐渐从追求平等,滑向了否定平等,从而虚无和否定其自身。在政治实践上,从追求少数群体的权利,最终沦落为一种竞选工具。 尼采将虚无主义定义为:“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2],虚无主义就是一个自我否定和自我虚无的逻辑发展过程。启蒙社会依赖资产阶级设立的社会最高价值是自由,建构在理性基础上的自由。自由和理性构造了法和权利,从而建构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这是自巴黎大革命《人权宣言》发表以来,所确立的现代世界政治基础。多元文化主义所追求的平等,却不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不是在理性的层面上重构当代自由,而以非理性的方式追求某些群体的平等,最终这种对平等追求却倒向了对特权的追求。此时,多元文化主义就变成了非法,其所主张的理论就变成了对现代社会的否定。如黑格尔所言:“背离公认而有效的东西并且能够发明某种特殊物的时候才觉到自己是自由的,那末这种法反而变成不法了。”[3] 在思想和理论上,多元文化主义因其内涵的非理性主义,一步步地使多元文化主义逐渐从追求平等,滑向了否定平等,从而否定其自身。 多元文化主义认为,理性主义现代政治所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并没有顾及社会中广泛存在各个不同社群,忽视了多样化需要,最终造成了广泛地不平等。这种普遍主义的政治和法律的平等是虚伪的,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并不能消除社会差异,尤其是无视了少数社群在历史上遭受的不平等待遇,造成了巨大的不平等,其本质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同化政策。接下来,多元文化主义首先要求实现真正的文化平等,实现文化上的“去中心化”。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文化”是政治权力的表达,文化的不平等是由政治经济的不平等造成的,而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又反过来加剧文化的不平等,只有通过追求文化平等,才能进而达到政治经济的平等。英国学者霍尔指出,“转换性的多元文化主义包含至少两个方面的内容:支持‘不同群体在文化和物质方面的繁荣和‘在自由和人类尊严原则范围之内的群体认同,要求政府采取激进措施来保证受压迫群体的进步,其核心内容是将多元文化主义的政治转换为政策。”[4] 要想跳过经济平等,首先达到文化平等,以美国学者玛丽恩·杨为代表的激进的多元文化主义者首先提出了“差异政治”的思想。她认为不仅需要承认少数群体的文化身份与主流群体的地位相同,同时必须根据少数群体自身特点,给予他们有差异公民身份和特殊的文化权利,在此基础上促使他们有效地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玛丽恩·杨进一步构想,在与少数群体利益相关的法案中,少数群体应具有特殊的投票权。[5]加拿大学者詹姆斯·塔利则在玛丽恩·杨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恢复前现代的“古宪法”传统,他称之为普通法宪政主义,要求全社会承认某些少数群体当中已经存在的前现代的习惯法,所有的政治政策都应该征得相关少数群体的同意。自此可以看到,多元文化主义在政治哲学和法理层次上虚无了现代政治的根基,承认某些群体在法律上拥有特权。他们从追求平等出发,走向了追求特权,否定和虚无了自身。[6] 在现实政治当中,由于多元文化主义所包含的非理性主义因素,并没有提出真正能够触及资产阶级制度的政治主张,所以很快被美国民主党等西方所谓“左翼”政党篡夺,变成一种竞选工具。多元文化主义观点随着民主党的政治动员活动走向了全社会,推动社会改革,从而形成了美国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为了拉拢少数群体,以美国民主党不断向少数群体发放各种福利,提供各种政治特权,从而严重地损害了其他底层无产阶级的利益。在现实中,形成了有色人种和底层白人的尖锐对立,特朗普的意外上台就是这种对立的具体体现。这种对立又将这种追求平等的政治主张,转变为身份政治,一种类似于“血统论”的政治等级制度。为了将这种身份政治贯彻到底,民主党利用自身控制的媒体,建构了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最终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禁忌,使得任何对少数群体文化的正常讨论,都违背政治正确,进一步窒息了社会中理性的讨论。 三、对于少数群体的解放而言,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虚无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虽然在客观上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少数群体争取到了一定的政治权利,但是却闭口不谈经济平等,遮蔽了少数群体争取自身解放的主要矛盾,某种意义上撕裂了西方社会的无产阶级,事实上阻碍了少数群体自身的解放。所以,对于少数群体自身而言,也同样是一种虚无主义。 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迁往发展中国家,各国无产阶级比例明显下降,而依附于资产阶级的“中产阶级”(即小资产阶级,主要是:医生、律师、教师、记者、公务员等,服务于资产阶级而不服务与社会生产领域的专业职业群体。)借着第三产业发展的东风迅速增长,中产阶级劳动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脱离,阶级压迫弱于无产阶级,更多的体验到的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带来的文化压迫。所以,多元文化主义恰恰迎合这一群体的需求,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压迫,通过改造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从而实现。 中产阶级不仅仅是被压迫者,他们同时还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直接的运转者。多元文化主义的创始者恰恰是资本主义职业的“意识形态家”,教师、律师、记者、医生等职业,恰恰在社会中扮演者意识形态传播者的角色,“他们提供的意识形态也正是与他们各自的任务相适应的……”[7]。多元文化主义恰恰是中产阶级为自己制造的了一种新的异化形式,在这种新的异化当中,“而职业的意识形态家的角色则需要一种带着尊重(即带着恰如其分的轻蔑、敲诈和煽动)去影响人们意识的能力,以大谈道德、德性、超越”,多元文化主义通过一种精神分析治疗式的方法,来唤醒其对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的憎恨。在这种情感的召唤下,通过对其灌输虚假意识,以完成一个主体的意识形态灌输。同时,多元文化主义和选举政治相勾结,“政治的机器使个人臣服于政治的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政治运动,“多元文化主义因此也变成一种意识形态,其功能在于动员和集合广泛的力量,推动现实的社会改革。换言之,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具有转换和改造社会功能的思想。”[8] 多元文化主义对阶级压迫问题避而不谈的同时,颠倒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中的剥削压迫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利上的不平等,最终导致文化上的歧视。而多元文化主义则认为,文化上的歧视导致了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解决文化上的不平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核心。多元文化主义理论遮蔽了社会主要矛盾,用文化矛盾遮蔽了阶级矛盾,造成了西方国家无产阶级无法认识到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无从解放自身。同时也否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主要动力,从而否定了各个文化通过自身革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可能。对于少数群体的解放而言,多元文化主义无异于南辕北辙。 占据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也决不允许任何群体挑战其在经济上的权利,一旦有人试图挑战资产阶级的经济权利,必然切身体会资产阶级专政的威力。美国知名社会心理学家卡尔·拉特纳就曾在《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实质》一文中精彩地指出:“一旦他们超出公民权利的范围开始批评政治经济时,主流领导者和大众都会拒绝他们。马丁·路德·金从黑人民权转向批判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社会阶级,马上就被社会领导者断然抛弃,甚至多数黑人也抛弃了他。马丁·路德·金的行为政治化以后,他很快便被谋杀了。”[9] 结语 虽然多元文化主义的初衷是追求平等、反对歧视,客观上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少数群体争得了一系列的正当权利。但是它内在的逻辑核心依然是虚无主义,它绝不敢触及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的统治权,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构造的软弱且缺乏深刻思想的文化革命。最终这一理论被统治的资产阶级篡夺,成为对国内各阶层的统治的“虚假意识”。 参考文献: [1]Cashmore Ellis.Dictionary of Race and Ethnic Relations[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 & Kegan Paul,1996:244-245. [2]尼采.权力意志[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80. [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张企泰,范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4. [4]Hall S.Racist ideologies and the media[J].Media studies:A reader,2000. [5]Young,Iris Marion.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J].ethics,1990(1). [6]J·塔利.陌生的多样性[M].黄俊龙,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92. [7]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J].李迅,译.当代电影,1987(3). [8]王希.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J].美国研究,2000(2). [9]K·拉特纳.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实质[J].刘子旭,译.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6(1). 作者简介:崔政(1982—),男,河北张家口人,石家庄铁道大学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 郭晶(1991—),女,河北石家莊人,单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责任编辑:董惠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微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动力学研究”(HB17MK026)阶段性成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