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药都安国中药炮制的传统工艺及当代困境
范文

    

摘要:河北省安国市因为药材的种植、加工和交流,被誉为“一夜秋风度,十里药飘香”的“药都”。安国的中药材传统加工炮制工艺,从净选加工到饮片切制以及最后的药材干燥,都体现着安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手工炮制却遭遇了西方文明的冲击,遇到了传统手工加工、晾晒被机械加工、烘干替代;传统中药讲究贮存,而现代却讲究“保质期”,一切都标准化,这就使中药的疗效大打折扣;尤其是国人渐对中医的不信任,这无疑是对自己文化的自残。在西方文化传入的今天,应当让传统中医药走出困惑和不安,重拾文化自信。

关键词:药都安国;中药炮制;当代困境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4-0045-03

    安国,旧称祁州,现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为县级城市。我国有两千八百多个县,像这样以“国”字命名的县寥寥无几。从春秋时期到民国,名称曾几经变化,有义丰、蒲阴、祁州等,因祁州用名历史最为长久,故每提起祁州也知所指为安国。尧出生于古唐侯国,现是河北唐县,故称尧为唐尧。春秋时安国属于鮮虞,末期归属于中山国。因尧封在这里,所以山被叫做尧山,水被称为祁水,州则是祁州。“安国”是在西汉时所更换的名字,当时汉高祖取“安邦定国”之意,把开国功臣王陵封为安国武侯。因祁州用名时间最长,而且在宋朝药市发展后闻名于外的也是“祁州”。现今人们常在安国前加上“药都”二字,凸显安国的特点,也显示了安国的重要性。

    药都安国声名远扬,吸引着中外药商千里迢迢“轮蹄辐辏,驰奔四州”。随着庙会的声名日隆,围绕着药材交易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本地人也因地缘优势被吸纳进药材经济圈中,被编制进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环节中,共同推动着药业的发展和兴旺。这一文化范围影响着安国人民的生活模式和劳作模式,四周农民一方面进入城里的药材交易行业,一方面也在市场的刺激下,逐步成为药材的供应方,发展出种植药材的传统,也产生许多远近闻名的种植加工专业村,形成了具有安国特色的祁州中药炮制技术。

    一、药都安国中药炮制的传统工艺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中药药性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对天然的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是中国医药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和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古代的医学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中药炮制便是随着中药的使用而产生。随着社会活动的发展,人们在对食物的创造过程中,也提高了药物的加工技术。炮制古称“炮炙”,还被称为“治制”“修事”“修制”“修治”。“‘炮‘炙二字,据《说文解字》解,‘炮,毛炙肉也。段玉裁注:‘毛炙肉,谓不去毛炙之也。《礼记·内则》:‘涂之以堇涂,炮之。《诗经·小雅·瓠叶传》:‘炕火曰炙。”[1]可见炮制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人们的生活实践积累了药物知识,也积累了相应的炮制方法,一直发展至今。中药炮制理论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一定的技术,改变药物性能,使它能达到治病的需要。

    (一)净选加工

    净选是药物的初步加工过程,为下一步生产做准备。某些药物直接经过净选之后即可使用,但有的药材要经过进一步切片、炮制方可入药[2]。

    首先要清除杂质,清除杂质又分为挑选、筛选、风选和水选几个步骤。挑选是人工进行的除去非药用部位及杂质,根据药材的品种不同,要大小形状分开,便于进行进一步地加工处理。例如莲子去芯、半夏大小分开等。筛选是根据药物的不同和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网筛去除药物中的杂质、泥沙等,也可对药物的大小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挑选和筛选是交替配合进行。风选是借助风力将药用部位和杂质分开,可以用人工簸箕或者风车来进行。水选是通过水洗的方法漂洗除去杂质,即通过淘洗将附着在药物上的泥沙等去除。

    其次,是要除非药用部位。经过清除杂质这一步以后,还要除去药材本身的非药用部位。方法有去壳皮以便于切片和称量;通过刷、烫、刮等方法去除药物表面和内部的绒毛,防止刺激咽喉或者产生其他副作用;去芦头,芦头一般指头、根茎、叶等部位;去心是因为心和肉的功能不同,故要分开入药;去核与去心同理,《雷公炮制论》中记载:“使山茱萸,须去内核,核能滑精”;去头、尾、足、翅多针对昆虫动物类,认为其头、尾、足、翅多有毒性或无药物作用。

    还有一些其他加工方法来帮助药物发挥其最大作用。将某些质地松、呈丝条状的药物揉搓成团以便调剂和煎药;某些药物由于质地坚硬或者体积小而软,不便切片,为充分发挥药效便进行碾碎,多针对矿石类、介甲类和果实种子类;拌衣是使药物表面湿润,让辅料粘附于药物表面而起到一定的药效,例如朱砂拌麦冬可以用于宁心安神;制绒是将药物压碎,以缓和药性以便于调和制剂。

    (二)饮片切制

    将药材洗净后开始切片,入药配处方所用的药物均称为饮片。切制饮片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煎药质量,更容易发挥饮片的药效;利于炮制,临床处方的药多用炮制品,炮制药物时会添加辅料以扩大药效,饮片有利于与辅料的接触和吸收;便于制剂;便于贮存和调配。

    在饮片切制加工前要先进行水浸润的过程,目的是使药物吸收相当的水分以后,质地由硬变软,以便于切制[2]。主要方法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浸润法。这些方法根据药物不同的特性来进行,例如鲜益母草适用于用清水喷淋药物;贝母天冬等淘洗后可以切片、切丝;对于比较坚硬的黄芪等适合泡法吸入一定的水分,以达到软化的目的;像半夏南星等带有一定毒性的药需要较长时间在水中浸泡,经常换水以达到去除毒性的目的;对于一些特别坚硬的药物通过前几种方法还无法达到炮制的程度时则需要浸润法,质地较硬的黄芪等浸润时间较长,质地较软的浸润1至2天即可。

    切制方法分为机械切制和手工切制。机械切制是工业发达以后利用机器对药材进行加工。在安国更为传统的是手工切制,分为磅片、锉、刨片、劈。著名的“祁州四绝”——百刀槟榔、云片鹿茸、蝉翼清夏、磅制犀角是安国炮制加工的典型代表,其精绝的加工技艺不但具有欣赏价值,同时也能充分发挥药物的药效。“百刀槟榔”指一个枣大小的槟榔用刀可切出100片,切完扔向空中,會缓缓下落,不会直接坠落。据实际情况来看,一个槟榔并不能真正切到100片,大约就在80片左右,只是借用了“百刀”这个名字。“云片鹿茸”指根据不同鹿茸的品种提前润药处理,然后在蒸汽锅蒸3分钟后迅速取出切片,切好的鹿茸状如云片、薄如棉绢,放置舌尖可倾刻融化。“蝉翼清夏”指的是大小如蚕豆的清半夏,经白矾蒸煮,呈半透明状,再切片,切出的片薄如蝉翼,轻似雪花,置于手中,可随风飘动。“镑制犀角”指将犀牛角用冷水浸泡24小时,即刻拿出用特制的钢锉把坚硬如石犀牛角切成如木头刨花一般的薄片,也可锉成丝状。

    饮片形态有薄片、厚片、直片(顺片)、斜片、丝条、块、段(节)等,根据不同药物的性状将药物炮制成不同的形态。黄芪肉厚且硬适合切薄片、山药这种粉大易碎的适合切厚片、细辛具有毒性且是草药类适合切成小段。

    (三)饮片的干燥处理

    药物经过润、泡等过程,会变得含水量较高,若不及时对药材进行处理,则易滋生细菌,使得药物变得霉烂。为了防止药材变质,采用干燥法烘干药材。

    饮片的干燥处理主要有日晒、阴干和人工干燥三种方法。日晒是利用太阳光自然干燥,通常只需要将药物放在洁净的地上或者塑料布上,勤加翻动以加快干燥时间。这个方法的缺点主要在于易受天气条件的影响,而且需要场地面积较大,需要人们时刻观察晾晒状况。

    阴干是将炮制好的饮片置于空气流动阴凉的场所,阴凉干燥,让水分徐徐蒸发。主要适用于芳香易挥发、颜色鲜艳易变色或质地较粘的药材,如荆芥、红花等。

    人工干燥是人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进行加热干燥。此种方法不受天气影响,也比较干净,干燥时间也可缩短。需要将干燥后的饮片取出晾凉,再进行储藏。

    二、中药炮制的当代困境

    安国药文化是由“神·商”复合体发展而成,可以说无“神”商衰,无商“神”灭,两者缺一不可。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在西方现代化的影响下,“科技标准化”变成了我们处理一切事物的标准。在不变的“神·商”复合体中,这一标准意味着我们一直秉承的东西开始受到冲击和挤压,面临了从没有的挑战。

    (一)手工业者的困境

    安国的“祁州四绝”远近驰名,因此常有电视台前来拍摄,我们也能在外国纪录片中看到它们的身影,手工切药也是在药交会或者企业开幕式上的保留节目。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是这些药工只减不增,初始切药的工人有132位,2010年时有16位老药工,到2017年就仅剩11位,而且这些药工年龄都已偏大。年轻人没有想再学习切药技术的,切药也都是用机器,手工切药面临即将被淘汰的局面。

    手工切制的没落,离不开机器加工对其的冲击和影响。在1991年之前,我国中医药法规政策很少,大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的。安国药市自1980年恢复全国药交会以来,自发繁荣了20多年。2003年非典的到来给了安国药市一个沉重打击,因“非典”时期中药材价格疯长,7月国家六部委颁布《中药材专业市场主项整顿的紧急通知》,要下大力气整顿中药材市场,在安国出现了凡是个人私自加工的中药材都不让进市。由于安国加工的历史,加工和售药已经融为一体,整顿使得安国药业一瞬间陷入混乱。许多饮片加工作坊多被迫关门,有的悄悄转移地下加工,饮片厂短时间也消耗不掉堆积的药材。在安国药业的衰落期间,与安国竞争的亳州趁势而起,成交量大幅增长。面对这种情况,2006年安国政府对初加工环节解禁,随之药材市场得到一定恢复。2013年国家又出台政策,严令禁止私自饮片加工,凡入市销售的药材必须是经GMP认证企业所售[3]。安国药市再度因政策原因陷入低迷,饮片加工纷纷转入地下,在大厅摆摊的药商流失了不少客户。中药材都要根据《药典》规定进行种植和炮制,连从事多年药业工作的质检员都在感慨。药材跟蔬菜一样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土地、天气、肥料都会影响它的含量,国家按西医的那一套要求什么都标准化,就像找出两个一样的西红柿一样那么难。比如在加工菊花时,需要用硫磺熏,方便保存和晒干,但是经过熏制的菊花在检查过程中硫磺会超标。这种情况下,不加硫磺没办法炮制,加了又不过关。于是药监局曾提出一个说法叫自动脱硫,指炮制完将菊花放置到硫磺挥发到标准之内。但事实上用硫磺熏制过的药材,无法自动脱硫。

    (二)中医从业者的无奈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我国封闭的大门,惊醒了人们对于科学的认识,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化的推崇。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批判成为了主旋律。中国被拖入一个强制性的参照背景下,在这里,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构成方式成为现代化的唯一标准形态,是“先进”的,而其他的社会形态则被定性为落后的,必须改变的,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被摧毁,国人掀起了对文化的自残[3]。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延伸到了对中医药的批判,许多人固执地认为西医优于中医,这种理解甚至影响到现在。“标准化”的中医等同于无用,是在扼杀中医的发展。一位老中医讲:“许多药材都是没有年限的,保存得当,越久疗效越好,例如用于针灸的清艾条,是越陈越好,但现在却要标出保质期。还有中医讲究要信任大夫,如果病人对大夫将信将疑,那大夫宁可不给病人看病。现在的人只有得了绝症、重病,才能想起中医,还要把中医神化。不是中医出了问题,是人们的心态出了问题。”失去传统文化的中医,就如同离开土壤的大树,虽可残活,但面临的也终将是死亡。20世纪初提出的“中医现代化”理论,在实践过程中趋向于“中医西医化”,凡事都要求“标准”。在这个“标准”下,本应要求阴干的药材,饮片加工标准要求烘干,人们按照标准烘干后检测又不达标,这些药材不能上市流通,形成恶性循环。

    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在历史发展的文化模式里,都有其内在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随着民族的文化自觉不断演变,并且逐渐内化成民族精神。但是这种演变是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自己的文化基础上才能在多元文化世界里奠定自己的位置。安国人要深挖自己的文化底蕴,并确立这种文化自信,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使中医药文化依托安国发扬光大。同时也不应再与西方标准相比,在创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拾起自己文化中的精华。不仅不要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传统产业既是一个国家经济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承载一个国家、民族的记忆与文化的精华。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中国经历了痛苦的巨变和调适,到今天,中国已逐渐走出困惑和不安,开始反思、正视自己的文化价值。中国曾以“中医药”打包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成功,但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国传统制剂方法、针灸、正骨疗法和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七个项目,已进入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意味着,中国也在提高对中医药的重视,也在不断反思,中途虽有波折,但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中医药会逐渐发展前进,或许会延伸出“新中医药文化”并作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世界。

参考文献:

[1]丁安伟.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药炮制[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

[2]張力学.祁州中药材加工炮制工艺[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3]孔旭红.一个庙会与一个产业——药都安国药王庙会与重要产业之变迁[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

[4]刘铁梁.中国节日志·安国药王庙会[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5]金光亮.中医西医化的现象原因与对策[J].中国医药学报,2000(6).

作者简介:许文茜(1993—),女,汉族,宁夏银川人,博士在读,单位为宁夏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为民族学、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

    (责任编辑:李直)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