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童声合唱教学策略 |
范文 | 蒯舒童 童声合唱被称为“天籁之音”,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童声合唱具有音色纯美、和声丰满且表现力丰富的特点,因而具备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童声合唱也受到很大的重视。合理地利用童声合唱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及对艺术的向往,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一、游戏式基础训练技巧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必须要依靠一定的手段,选择正确的方法,才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依靠柯尔文手势,引导小学生参与合唱练习。所谓柯尔文手势,是约翰·柯尔文创立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试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在合唱练习中,柯尔文手势共有7种手势,分别表示7种高低不同的唱名,能够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识谱学唱,这也是柯达伊教学方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手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符位置的高低,调动学生的视觉参与合唱,从而降低音乐学习的难度。在日常学习中,音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的小游戏,将手势融于其中,加深学生对柯尔文手势的印象,既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达到加强训练的目的。 其次,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将游戏设计到学习过程中,也要注意将其他的学习手段或学习工具融于游戏当中。在合唱教学中,音准是非常基础的内容,但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如果在合唱中,二声部加入合唱,出现受到一声部影响的问题,那么其原因大多出现在音准上,即二声部音准唱不准确。所以,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器乐的固定音高,来培养学生的音准,准确地学习二声部。例如,《我爱中华》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歌曲,旋律动人,但是很多小学生难以把握二声部的旋律,合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口风琴带动学生把握音准,让学生使用口风琴互相演奏二声部的旋律,熟悉之后进行合奏,慢慢转移到合唱当中,从而准确地把握音准问题。也可以在平时的合唱练习中,将学生分组,几个同学轮流给某一个声部伴奏,其他同学进行听音小游戏,借助乐器提高合唱效果。 二、训练节奏的趣味性技巧 (一)节奏卡游戏 节奏卡游戏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节奏记忆和内心听觉,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合唱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小学的合唱训练都是合唱音乐教材内容,如果能够为本已熟悉的歌曲设计一些较简单、固定的节奏型伴唱,则可以提高学生的新鲜感和接受度。为了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熟悉地把握持续稳定的节拍感,锻炼听觉和节奏记忆,可以使用节奏卡进行相关的小游戏训练,帮助学生完成练习。 游戏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教师将节奏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口读手拍,熟悉每張节奏卡的内容;第二步是老师同时出示四张节奏卡,但是随意调取位置,或者指明任意一张卡片,抑或是随意抽掉一张卡片,让学生一起根据节奏卡打节奏,锻炼他们的随机反应能力;第三步是老师将其中任意一张卡片抽掉,让学生自己在内心默读该节奏卡的节奏,锻炼他们的内心听觉;第四步是老师在学生反复手拍口读节奏卡时,依次逐张抽掉卡片,让学生依然不停顿地进行节奏背诵,锻炼节奏记忆。 节奏卡游戏的作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二)“卡农”节奏练习 在进行班级合唱之前,节奏多声部训练是必要的过渡。合唱和齐唱存在的最大区别,就是合唱有多声部和声效果。对于很多音乐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其最大的困难在于合唱的多声部旋律演唱。一般情况下,节奏和旋律是较为容易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所以,节奏多声部训练就成为较为必要的过渡。 在进行节奏多声部训练时,两个声部的卡农是比较容易训练的内容,因为“卡农”的旋律只是不同时间的重复,是复调音乐和合唱最简单的形式,其两个声部的节奏也较为相似,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更容易倾听。所以,对于合唱练习来说,“卡农”节奏练习是较好的选择。 三、对比聆听,体会合唱的感染力 在合唱训练中,我们会发现打击乐器对于调动班级的氛围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欢乐的氛围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教学范例。音乐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该歌曲之后,使用三角铁作为歌曲的伴奏,选择一位同学敲击三角铁,再选择一位同学模仿三角铁打击的声音“叮”,从而和歌曲旋律一样,形成二声部合唱的效果。 不仅仅是三角铁,其他的打击乐器也能够产生不同的声部音响效果。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色有不同的美感,聆听和体会不同的节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协调与和谐,从而培养学生参与合唱的热情。 四、重视合唱内容选择 小学生具有无比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各种节奏训练的基础上,教师也要重视形式和内容的选择创新,保持学生对合唱的新鲜感,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真正提高童声合唱教学的效果。 在具体的合唱教学中,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内容和形式选择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性别和年龄、兴趣爱好等各项因素,综合考量合唱歌曲。 例如,《金铃铛》就是一首非常适合合唱教学的歌曲,内容短暂,但是具有非常简单欢快的旋律。为了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合唱积极性,老师可以结合“金色秋天”的主题,展开歌词内容,引导学生对歌曲生动形象的画面进行想象。 五、加强合唱训练 在完成各种练习之后,就需要加强学生的合唱训练,真正地提高合唱能力。在以上节奏练习当中,音乐教师采用各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合唱训练同样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在学习和应用合唱技巧的基础上,还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为了加强童声合唱练习的效果,音乐教师需要在合唱之前,让学生了解小号、鼓等乐器。同时,音乐教师也要做好分工安排,有的学生负责小号乐器,有的学生负责鼓,还有的学生负责相应的动作和舞蹈工作。让学生在正式的练习中巩固合唱基础,把学习到的基础技巧融会贯通。 音乐教师也要学会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调进行训练,对比不同声音带来的效果,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程度,即内心听觉,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音准,提高合唱效果。 六、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童声合唱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更加全面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笔者简要探讨了五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童声合唱教学的策略,包括使用游戏训练基础技巧、进行节奏训练,通过打击乐器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合唱的感染力,以及加强合唱内容的选择,加强合唱训练等策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方法和途径不仅限于此,还有很多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和总结。希望文章对小学合唱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李君.小学音乐课堂中班级合唱教学策略的研究[J].读写算,2021(2):137-138. [2]张师梅.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策略初探[J].师道,2020(11):58-59. [3]叶小芳.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20(15):101-102.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附属小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