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个了不起的女兵 |
范文 | 李文 今年24岁的她,18岁入伍,21岁入党,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第七届“武警部队十大标兵士官”、吉林省三八红旗手;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2016年12月,作為家庭代表参加全国首届“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9年10月,她加入女兵方队,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得到习近平主席的通令嘉奖。她就是武警吉林省总队参谋部通信大队固定通信中队一班副班长籍尹来。 投身部队,她要做一名军人 见到籍尹来,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英姿飒爽、亭亭玉立、青春洋溢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然而,她的出身让人十分的唏嘘,她是一个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孩子。幸运的是,盲人籍雅琴收养了她。在籍雅琴的精心抚育下,小尹来健康成长。转眼到了2014年8月,18岁的籍尹来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因为籍雅琴生在军人世家,一家三代都有很深的军旅情结。考上大学的籍尹来看到街头播放的征兵宣传片,立刻被习近平主席强军兴军的时代号召深深打动,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她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走进了军营,开始了全新的军旅生涯。 入伍以来,籍尹来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纯洁思想、塑造灵魂,迅速成长为理论学习骨干,被选为总队史馆第一位士兵讲解员。她坚持熟悉总队队史,熟读红色经典,感悟强军目标,对馆内布展的1000多张照片、百余件文物如数家珍,被官兵称赞为“金牌解说员”。几年来,籍尹来出色完成40多场讲解任务,使3000余名官兵接受教育,让官兵在学史知史中催生强军动力、投身强军实践。她连续3年被聘为新兵理论小教员,引领新兵迈好军营第一步,为2000多名新兵作报告,用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 苦练本领,她是精武好战士 “当兵就要当标兵,履职就要做尖兵。”这是籍尹来入伍以来始终不变的信念与坚持。在总队各级党委的培养下,籍尹来从穿上军装那天起,收起柔弱骨,放下娇娇气,同男兵一样摸爬滚打、挥汗如雨,巾帼不让须眉。她队列体能等训练科目科科过硬,参加总队队列会操,5年都当排头兵,次次拿第一名。无论是在哪个岗位,籍尹来对装备都了如指掌,值勤5000多个小时,没有出现过失误。 2019年3月,籍尹来被选派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集训。10月1日,经历了数月挥汗如雨、严苛到令人“崩溃”的集训,武警吉林省总队通信大队女兵籍尹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阅兵式上,作为女兵方队的一员,接受了检阅。这或许是籍尹来24岁人生中最重要的96米、最有力的128步、最激动的66秒。这三个数字,是北京天安门东西华表之间的距离、阅兵正步步数和通过时间。在这个荣耀时刻的背后,凝结着汗水和血水,蕴含着伤痛与坚韧,同时更锻造出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的意志与精神。“在北京,我们平均两三天就要用去一瓶防晒霜,但还是无济于事。半年时间,我总共踢烂两双崭新的皮靴,体重减轻了22斤。”籍尹来笑着说。作为方队300多个女兵之一,她以优异稳定的表现圆满完成了受阅任务,树立了“标兵”“最美女兵”的良好形象,受到军地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为部队赢得了荣誉。 传承家风,她是品德好模范 籍尹来的姥爷是一位参加过长征和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他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感恩孝顺勤俭自强”作为家训教育子女,养母籍雅琴先后收养了50多个孤儿、弃婴,照顾70多位重度残疾人,获得“国际杰出伤残人士”、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3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在“助人奉献”家风的熏陶下,籍尹来把“关心人、帮助人”作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当时年仅13岁的她就成为四平市扶盲助残协会最小的志愿者,几年如一日力所能及地帮助残障人士。和籍尹来家住同一个社区的杨某母子患有“马凡氏综合征”,因家庭生活困难无法负担医疗费,籍尹来把自己积攒了10年的“压岁钱”捐给了她们,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照顾杨某智力不健全的儿子,鼓励他要自信自立自强,更好地融入社会。入伍后,籍尹来经常到吉林省孤儿学校看望慰问孩子们,并长期捐助家乡失学儿童,得到老家父老乡亲的称赞。 责任编辑/艾? ? 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