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精准扶贫实践困境与对策 |
范文 | 蔡增军 【摘 要】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是让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尽快脱离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精准扶贫”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有四年时间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全面贯彻实施扶贫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困境,需要我们进一步对扶贫机制进行创新,从而完善精准扶贫。 【关键词】精准扶贫;实践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1-0069-02 一、 精准扶贫实践现状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尽管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几十年,社会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的贫困人口还比较多,由贫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饥饿、疾病、社会矛盾等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发展,影响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因此扶贫工作一直都是我国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但传统的扶贫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难以满足当前扶贫的实际需要。以“精准”为核心,更加严谨地精准扶贫模式将成为我国解决贫困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手段。 目前,我国还有7 000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而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角落里”——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边远山区等地,无论采用何种扶贫方式,难度都很大,而原来传统粗放的扶贫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扶贫的实际需求: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的趋势下,我国数亿人口脱离了贫困,解决了温饱,现在正在奔向小康生活。而当下这7 000多万的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较之其他人来讲却更加恶劣、贫困因素更加复杂,脱贫难度相当大;其次,传统粗放型扶贫模式已无法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而精准扶贫的实施则能够对现有资源进行全面合理的使用;最后,扶贫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政府引导支持,聚全社会之力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因此,更加精准的扶贫模式才能够进一步实现扶贫政策的目标。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必须要有更加明确的思路,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措施,众志成城将脱贫目标全面实现,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位贫困群众。 二、精准扶贫实践困境 (一)缺乏统一标准 我国已经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近四年时间,基本上做到了全国推行,但要想7 000多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任务非常艰巨,要想把这7 000多万贫困人口在几年内解决贫困,国家要保证每年脱贫2 000万,这就要求国家制定一个统一的实施标准,否则扶贫工作将会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而现实也确实如此,不同地区的贫困标准的划分不同,措施也不一样,扶贫工作没有真正深入下去,大部分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一直停留在宏观指导层次上,虽然部分区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一些细则在扶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2011所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对贫困治理的方式与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细化,在2013年颁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促使很多地区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各种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实施的现状来看,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区域的实际情况,但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精准扶贫政策,一方面会影响到贫困对象的集中管理;另外一个方面,所形成的“各自为政”模式根本不利于精准扶贫工作上的统筹与交流。 (二) 受传统扶贫模式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扶贫模式也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同时也影响到当前精准扶贫的开展。第一,传统粗放的扶贫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精准扶贫的精准定位,导致很多资金无法被有效利用,很多重要项目无法被有效开展;第二,传统粗放的扶贫模式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不仅忽视了贫困具体原因,更加没有对贫困户的识别,导致扶贫开发资源投入大,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三,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也会影响到精准扶贫的效果。因此,传统粗放的扶贫模式无论是理念,还是发展模式都难以满足当前扶贫的需求。 (三) 致贫原因分析不够精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着手解决了数亿人口的贫困问题,致使我国贫困程度得到了很大改善。以某地区贫困人口数据为例子,截止到2016年年底,贫困人口的数量降到了220万。通过对这些贫困人口的全面调查与分析:因老弱病残所导致的贫困人数占有40%-45%,部分农村占到了50%;因各种灾害导致贫困的人数占有20%左右;因供子女读书导致贫困的人口数占10%左右;因缺乏劳动技能导致贫困的人口数占10%左右;因其他原因所导致贫困的人数大约有5%-10%。这是某个地区贫困人口的基本结构,只有在充分了解这个结构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下一步精准扶贫设计。而现实中我们往往并没有真正去了解致贫原因,导致上报时出现致贫结构与实际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而影响到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 加强精准扶贫实践的对策 (一) 细化精准扶贫工作标准 按照《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内容对精准扶贫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例如,精准扶贫考核标准、精准扶贫监督标准、精准扶贫管理标准等等。每一项工作的具体都需要完善,从而制定统一的扶贫工作标准。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分析指标内容,以科学发展理念为导向,保障长效指标的效果;另外一个方面,针对特殊地区需要预留制度的空间。因此,在精准扶贫政策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面对区域特征与统一完善之间的矛盾,则需要对精准扶贫的含义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测量与考核更加完善,让精准扶贫的统一性、灵活性相互协调、相互统一,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开展、调整提供更加有力的参考依据。 (二) 加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 传统粗放的扶贫模式侧重点是改善贫困对象的生活条件,而精准扶贫模式则不能局限于这一点,要将重点放在对脱贫对象的内生能力培养方面,最大限度地保障扶貧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帮助他们拔掉“穷根”,从而使脱贫效果更加具有持续性。 因此,笔者认为精准扶贫要重视教育扶贫的作用,这是提高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主要手段。第一,扶贫资金要用在“刀刃上”,建设农村优良文化环境,完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例如:修建阅览室、社区广场、开展科技讲座等等,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进来,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从而增强他们的认知水平;第二,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中小学硬件设施,提高教师的薪酬,引进更多专业性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为农村文化、农村设施的严重落后,在文化熏陶不足的情况下,农民思想处于消极状态。笔者认为要拔掉“穷根”,就一定要重视农村教育建设,在农村营造出文化氛围,改善农民的思想,让更多的农民能够留下来。加强教育投入力度,主要针对农村地区没有考上大学的新生劳动力,给予一定的补助,将他们推荐到中职或者高职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只要能够掌握一门技能,在毕业之后就能够顺利就业。唯有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才能全面激发农民自力更生的内动力,坚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摆脱贫困的面貌,这才是精准扶贫的宗旨。 (三) 分析致贫原因,做好分类扶贫 经过统计与分析,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呈现出这些特征:第一,由于自然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等等原因所导致的贫困;第二,由于家庭劳动力过少、无资金来源等等内在发展动力不足所导致的贫困;第三,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比如自然灾害、重大疾病以及其他意外事件所导致的贫困;第四,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只能依靠国家的救济的特殊群体。精准扶贫要分析致贫原因,做好分类扶贫。 针对以上这些贫困类型,笔者认为具体的扶贫措施是:针对第一类贫困户,精准扶贫要将生态环境与农民经济收入结合起来,可以组织当地的农民结合自身的优势种植一些经济植物或中药材,也可以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当然这些产业要想发展起来首先要解决的是交通问题。要想富,先修路。很多边远山区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苦于交通落后,产品外销不了,严重束缚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导致这些山区的群众贫困落后,交通部门就要拨专款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第二类贫困户,精准扶贫则重点是培养他们的内生动力,对其主要劳动力给予技能培训,让其掌握劳动技能,同时在他们掌握技能后给予他们资金上的帮助,解决其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当地政府或村委会要组织他们集中进行技能培训,同时要帮他们引进生产车间或出资帮他们建立扶贫车间,让他们忙时种地,闲时生产,既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同时还能有经济来源,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脱贫;针对第三类贫困户,精准扶贫政策需要政府及时给予资金上的救助,同时还要提高贫困户的发展能力。当地政府应号召相关部门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扶贫,比如电力公司可以利用专项资金帮助贫困户建太阳能发电站,除了能解决自家的用电外,还可以把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这既减轻了贫困户的日常开支,同时还增加了经济收入,是一项长期脱贫的好路子;针对第四类贫困户,则完全需要依靠政府的财政兜底保障。需要大力提高并巩固民政救济、医疗救助、五保供养补助比例等等,加强农村特困户人口社会保障力度。 总之,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阵风,当地政府要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只表面应付,关键在于落实,扶贫关键在于“扶”,给钱给物只能解决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断掉穷根,因此要求帮扶干部和当地政府部门要对致贫原因进行认真分析,从而实施分类保护,能够全面提升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性,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扶贫模式的单一化、形式化的情况,要真正实现精准扶贫,从而全面解决贫困问题。 参考文献: [1]彭琪.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困境研究[J].中国集体经 济,2017,(19). [2]陈柯臻.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对策分析——以达 州万源市永宁乡柏树坝村为例[J].管理观察,2017, (14). [3]温丽,乔飞宇.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的实践困境及其 对策[J].长白学刊,2017,(3). [4]李萍,李飞.精准扶贫实践中的重点难点与有效治 理[J].理论学习,2017,(4). [責任编辑:褚永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