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代大学批判精神的反思与重塑
范文

    李文娟

    [摘要]批判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同时也是社会批判的动力源泉,大学批判精神在与时代价值观的碰撞中推动社会精神文明进步,新时代的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多重社会思潮和多样性文化交错致使大学精神追求和社会价值取向都出现片面性,大学批判精神在塑造大学之独立思想,培育现代社会之独立公民,以及为社会批判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动力、维持社会良性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阐释大学批判精神的时代价值,厘清大学批判精神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发挥其正确的社会功效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批判精神;时代性;反思;重塑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2-0089-03

    批判精神是保持大学追求真理的动力,现代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洗礼,但其所应当承担的作为一个时代文化精神引领的重担是不变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家社会正发生深刻的变革,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现代大学的发展和精神价值引领是不能缺少的。大学之所以能引领社会时代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其批判精神的延续。大学作为批判精神的策源地,为社会批判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动力,使得批判精神作为一种社会自我平衡的调节机制,为社会良性发展和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大学批判精神的时代价值

    从现代大学制度的兴起,就被认同为社会的思想中心和精神脊柱,大学的发展受同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影响,同时也塑造着社会人和社会精神。对于当今全球化融合的时代,理性的大学批判精神不论对大学自身发展还是对社会进步都是必需的指引。

    (一)大学批判精神是引领时代文明发展的先锋

    大学精神之所以引领时代文明的发展,关键在于大学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先锋,而之所以能成为精神先锋的根本就在于其批判精神的存在,批判精神是大学的内在本性,这是由大学的性质和功能以及大学师生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对“大学精神”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但其中继承与创新永远是现代大学的使命,把人类长期创造的先进文化和思想传授给学生,并且继续创造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解决社会新问题,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继承与创新的这一时代责任本身就是不断批判的过程,正是批判精神使得大学不断的超越历史、不断的创造新思想,使得大学保持其独立思想和精神,并且合理地引导社会发展,因此批判精神是现代大学精神的生命力所在。

    (二)大学批判精神的时代价值合理性在于追求真理

    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一个由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他指出,社会希望在它的疆界之内的某个地方开展纯粹的、独立的、没有偏见的科研,提供探索真理的服务,大学正是社会需要的这种机构,它把以探索、传播科学真理为职业的人联合在一起,共同追求真理。按照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追求真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去伪存真、接受批判的过程。从价值取向来说,就是要正确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不论是大学思想还是社會追求都应该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或自然发展规律。批判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人的批判精神也是在教育实践中培育的。大学作为社会良心和社会政治的风向标,显示着一个社会和政治的文明程度。社会的发展有着偏离历史规律正常轨道的时候,而大学作为社会思想的中心,追求真理的使命成为社会发展的标杆,在必要的时候大学批判精神的出场成为拯救社会的精神源泉,因此秉承真理合理地批判就是大学为社会服务最好的方式。

    (三)大学批判精神的时代价值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

    大学作为批判精神的策源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为社会朝着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价值指引。在近代中国许多大学学者看到社会现实影响大学发展的同时,也认识到大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大学里孕育着社会的未来人,酝酿着社会发展的思想源泉,因此他们要在刺丛里求索,通过大学精神和人才的培养来拯救社会,鼓励大学人走出围墙,以“行”来与社会的黑暗势力抗战。

    回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过程,首先是以一种批判精神在学界引起共识而迅速在校园中传播,得到一批有志之士将之作为社会批判的有力武器,引导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征途。李大钊先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和传播真理,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终身。近代中国社会的大学是需要勇气直面黑暗的现实和岌岌可危的民族命运的,正是大学批判精神的无所畏惧和鲜明的指引,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新的康庄大道,建立了一个新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中心任务是如何更好地建设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大学教育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1958年毛泽东明确提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强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中同样提出教育是为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从我国大学教育思想的变迁来看,大学批判精神的目的和要求是与同时代的现实相契合的,因此对于不同时代的大学批判精神的内涵要有准确的时代定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原有的秩序和平衡状态不断被打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都呈现出很多新的时代问题,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难题;文化强国建设,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诉求相差甚远,社会在自我调节中,需要批判精神来澄清价值认识。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大学批判精神在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使命,在不断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中构建着新的时代价值体系和追求。

    二、大学批判精神面临的时代问题

    大学精神与时代发展相互影响,大学发展从来就不可能独立于现实社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入,社会的包容性更强,多样文化和多元价值观渗透进我们的大学校园,传统大学精神受到来自强大的社会力量的影响。

    (一)政府主导办学与大学精神的独立难以平衡

    近现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以蔡元培、蒋梦麟、梅贻琦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大力倡导“自主办学”“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办学理念,促进了我国近代大学的发展,大学也慢慢成为了社会思想的中心,形成独立的价值追求,并逐渐的影响和改造着近代中国。而后中国现代化大学基本都是在政府统一指导下建设和发展的,大学建设和人才培养在现实中也基本上是在政府理性规划中完成的,政府主导型的高等教育是我们的特色,也是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发展依赖政府和社会提供资源,大学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表现突出。但政府主导型办学和大学精神的独立很难保持适度平衡,特别是现代大学更趋向于行政化管理,大学思想的独立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整体来看大多高校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规划都是由上而下的统一定制,同等层次的大学拿来比较并没有什么区别和实质的不同。从大学的机构设置来看行政机构体系庞大,学校治理行政化。大学治理应该有别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行政权力是为保证大学思想独立发展提供服务的,只有大学思想独立才能保存其批判精神,才能承担其社会批判的责任,引导社会思想文化的正确发展。

    (二)大学市场化发展与大学精神的价值取向难以同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以市场作为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模式迅速崛起,大学也不可避免的参与到市场化过程中,其市场化主要表现在:第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人才需求,有些大学在大众化的进程中沦为“技能培训的工厂”,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大学作为社会思想中心的地位在降格,承担社会批判和思想引领的能力也在减弱。第二,大学精神的自我坚守不牢固,高等教育在市场化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自我生存和巨大的就业压力背景下大学不断妥协和让步,“实用主义”成为部分学校衡量办学的标杆。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立德树人,现代大学市场化发展不应偏离这一核心功能,人才培养除劳动技能的训练外更多应关注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的批判精神体现在育人层面就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公民,是能够拥有独立思想审视社会矛盾并促进社会良序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大學人的功利化与大学精神难以融合

    人是精神的载体,大学精神需要通过具有自由独立思想的大学人表现出来,大学精神的传承很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大学是一个由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这个追求真理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批判中完成的。现代大学批判精神无法发挥其社会功能很大程度上是人的问题。首先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大学人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精英群体。而且大学作为知识生产者和真理掌握者的地位被强大的社会技术力量所取代,部分大学沦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场所。其二,以物质利益为导向的市场原则也深深改变着人们价值观的选择,这当然包括被市场化影响的大学人,大学精神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在大学人群体中弱化。在一些大学里,教师忙于评职称,学生热心于考证兼职,大学知识分子的功利化偏离了教育的本真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大众化更加需要大学人关切教育的本真目的即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真正的接班人,绝不是市场化分工的技术人。

    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批判精神的重塑思考

    批判是一种在反思中建立的认识,批判地认识就是通过对负面的否定,在否定基础上的肯定。大学批判精神承担的社会批判功能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上。作为社会思想中心的大学,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为社会提供教育场所和输送人才,更在于以其神圣的真理标准对社会的理性批判和价值重构。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的目标更加清晰伟大,但同时也更关注民生大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新时代的大学批判精神应更加理性、合理,关怀社会和每个人。

    (一)大学批判精神的价值取向:关怀社会

    所谓的价值取向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批判精神作为大学精神的核心总是能以其独特的视角来敦促大学和社会的变迁,其中大学批判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否合理是决定其对社会的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大学批判精神首先应彰显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断革新旧思想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批判的本质在于对过去或现存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规范等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质疑,彰显的是一种超越主观意识、追求社会终极意义和关怀社会的内涵。首先批判是理性的,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大学批判精神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一样的,对于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社会而言,我们的大学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旨在建设一个新社会。而对于今天的新时代批判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恶意的、极端的去诋毁这个社会。其次,批判的本质一定是超越任何阶级意识、追求社会终极意义的、关怀社会大众的。大学批判精神的存在和人的培养终究是为时代发展进步服务的,大学是社会机构的一部分,大学批判精神应承担起社会批判的责任和义务,关怀社会才是大学批判精神的价值取向。

    (二)大学批判精神的伦理准则:以人为本

    批判是在否定中推进的,批判意味着革新,但在现实社会中批判会受到多层压力的阻扰。在市场经济利益至上原则的影响下,“批判”往往带有个人的或特殊群体的利益诉求,或者说理性的批判同样也会受到利益的干扰,保持大学批判精神的独立性,坚持批判精神超越阶层立场和利益影响,追求社会关怀的终极目标,应遵循基本的伦理准则,批判的合理性主要看其利益诉求是否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即坚持人本主义伦理准则。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新时代发展的初心,新时代的人民社会就是应该坚持人民的基本利益,大学批判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秉承这样的伦理准则,一切以有利于人民利益为中心。

    (三)大学批判精神重塑的理想导向

    大学批判精神在新时代建设发展过程中能否起到突出作用,除了应该以关怀社会为价值导向和以人为本的道德准则外,更多的应该把重心放在培养大学理性批判精神这一根本问题上。

    1.在教育市场化中保持思想独立

    约翰,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所说,“如果在一所大学里听不到与众不同的声音,或者是它默默无闻地隐没于社会环境之中,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所大学没有尽到它应有的责任。”在强调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更应该保证现代大学的思想独立,大学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智囊团”,维持其社会思想中心的地位。教育市场化是大学发展面临的实际境遇,物质利益至上、实用主义、功利化是大学必须面对的现实,在与社会双向博弈的过程中大学最伟大的使命就是保持思想的独立,成为社会革新的思想动力。思想的独立才能培养独立思考的新时代人才,具有独立思想人才的存在是时代文明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是一种良性的大学批判精神和时代文明的相互碰撞,这也就是大学批判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时代力量。

    2.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宗旨

    “立德樹人”是现代大学培养人才的核心要求,“立德”的目的是为了“树人”,“树人”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九大报告中,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新时代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立德树人也是新时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与要求。因此大学应以担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任务从而实现其批判功能,从培养人的道德认知水平、价值选择能力、审美追求等方面探寻人的全面发展方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大学从“立德树人”的目标视角为社会培养有批判能力的人才。

    3.敢于承担起批判社会的使命

    时代文明进步有赖于批判精神的存在,在批判和否定中推进社会发展,否则社会生活将停滞不前,甚至会流入僵化和没落,只有容许批判的余地,才能避免社会发展误入歧途。新时代的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重要时期,新时代的大学批判精神导向一定是与时代文明发展保持同向的,是否承担起社会批判的责任和义务是检验大学批判精神存在与否的标准,大学批判精神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社会文化和精神建设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批判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落后愚昧的精神文化。

    思考大学批判精神的时代性问题是认识新时代大学批判精神重塑重要性的关键,大学存在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但其批判精神的引领应该是超乎于时代条件的,站在更前沿的视角以更有前瞻性的思考承担起批判社会的使命,推进社会更好的发展,这也是大学服务于社会的基本功能决定的,理性合理地批判是对时代发展更负责任的服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