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加强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管理的若干思考 |
范文 | 摘 要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网络贷款事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校园网络贷款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通过对网络贷款平台特点和大学生网络贷款特点的分析,提出高校加强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教育管理的有效措施,从学校层面防止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发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网络贷款 管理 作者简介:邱海松,福建省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政政治课教学和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2.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309 从2014年到目前,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在校大学生网络贷款事件从个例发展到现在的多例,从发生在个别高校发展到每个高校,大学生校园网贷好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極大地干扰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笔者作为多年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结合处理多起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的事例,从网络贷款平台的特点、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的特点以及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的管理为切入点,希望对广大高校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加强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的教育管理能有所帮助,不足之处,请广大专家批评指正。 一、网络贷款平台的特点 2014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出现迅速发展趋势,许多网络贷款平台应运而生。这些网络贷款平台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数量众多,实力参差不齐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网贷平台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急剧增长,仅仅p2p网络贷款平台(即peer-to-peer,借贷双方利用中介机构推出的网络平台完成小额贷款交易的新型金融业务)就多达2,000多家,国内最有名的P2P网络贷款平台有:人人贷、拍拍贷、宜人贷,有利网、微贷网、投哪网,陆金所、红岭创投、积木盒子、招财宝等等,其余大小网络贷款平台更是不计其数。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种类基本上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比如趣分期、任分期等,目的是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第二种是P2P贷款平台,例如校园贷、投投贷、名校贷等平台,目的是满足大学生助学和创业;第三种是传统电商平台,比如阿里、京东、苏宁、国美等等。这些网络贷款平台有的资金雄厚,如阿里等电商平台,有的名声显著,如人人贷、爱学贷等,有许多网络贷款平台名不经传,也不知资金是否雄厚,实力参差不齐。 (二)无人监管 网络贷款平台不是金融机构,所以现在不是银监局的监管范围。目前,要成立一家网络贷款平台,只要拿到工商局的营业执照,同时在工信部备案就可,基本上没有门槛。所以说,网络贷款平台是“三无机构”: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 (三)发放贷款门槛低 由于网络贷款机构众多,网贷平台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都想抢占更多的高校阵地,抢占更多的大学生客户。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实现最大化的盈利,许多网络贷款平台纷纷放低借贷门槛。现在的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借贷时,根本不像银行那样需要担保、抵押、审批等众多繁琐的手续,仅仅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学生证,填写相关资料即可获得贷款。 (四)贷款利率惊人 网络贷款平台常常用低分期利率招揽学生,月利率一般在0.99%到2.38%之间。有的平台还扣除一定的押金和服务费,例如我校一大学女生网络贷款5000元,拿到手只有3500元,平台说因为没有抵押和担保,需要扣1000元作为押金,手续费要500元,但利息要按5000元计算。如果逾期没有支付欠款,需要支付的违约金以日计算,金额为贷款金额的1%到8%不等。这些网络贷款平台都号称贷款利息很低,实际其年息都超过了20%,有的甚至达到50%,大大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几倍以上,实际上相当于“高利贷”。 二、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特点 网络贷款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有以下共同点: (一)家庭经济条件不大好 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家长一般都会提供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的物品,如电脑、手机以及足够的生活费,这些学生不会网络贷款。家庭经济条件贫困的大学生,他们往往比同龄人更懂事,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也不会网络贷款。常常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也不坏的大学生,平时的生活费勉强能够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可是一旦要购买较好的电子数码产品或其它消费时,就显得捉襟见肘,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可能会选择网络贷款。 (二)好面子,攀比心理强 有的大学生很要面子,看见周围的同学有品牌电脑和手机,无论是购买食品、衣服、日用品,还是在交际和娱乐时都出手大方,就想进行攀比,觉得不能输给别人,于是网络贷款进行超前消费。 (三)理财能力差,无法看清网络贷款陷阱 网络贷款的大学生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走上社会,没有相关投资和理财的知识和经验。对每月的生活费不能制订很好的预算和计划,统筹安排能力差。他们只看到网络贷款的手续简单,速度快,利息低,却没有深入仔细研究网络贷款的条款。网络贷款的利息经常被偷换成“服务费”、“手续费”之名,也没注意到高额的违约金,许多大学生被蒙蔽,看不清网络贷款背后的高成本、高利息的实质。 (四)还款能力差,常常深陷贷款泥潭 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所有的学习和生活费用都由家长承担。一旦出现无力还款,高额的贷款利息和违约金会让大学生无法承受。很多网络贷款学生,不敢找家长和亲戚求助,有的学生课外时间去兼职打工,有的学生不惜冒险,“拆东墙补西墙”,另借一家网络贷款平台弥补上一家的亏空,造成“连环贷”后果,背上了沉重的还贷心理负担。面对这巨大的心理负担,有的学生选择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的方式,有的学生则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出现了惨痛的悲剧。 (五)“被骗受害”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许多违法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虚拟性和隐蔽性的漏洞,趁机钻空子,一些大学生识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能力不强,陷入了网络贷款骗局。主要形式有:(1)用好处费诱使大学生帮助贷款。一些社会上投机分子或在校大学生,以“给好处费”当诱饵,让大学生用自己名义在各种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帮助他贷款,事后“好处费”付给帮助贷款的大学生几百元至数千元现金,同时承诺自己会按时偿还所有贷款。然而贷款成功后,这些社会投机分子或大学生就人间蒸发。(2)冒用大学生身份贷款。一些投机的在校大学生利用同学间的友谊和信任,诱骗同学帮助他成功办理大学生网络贷款,从而获取这些同学的个人信息,后来没经这些同学本人的同意,不断冒用该同学名义多次办理贷款。随后他销声匿迹,导致未网络贷款的大学生负债累累。 三、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贷款的教育管理 笔者认为,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育管理,从学校层面有效防止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发生。 (一)在大学生入学前进行防止校园网络贷款教育 具体做法是,在邮寄大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时,将《致大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也随录取通知书一起邮寄。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希望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明确主要任务是学习,要集中大部分精力学好各门功课,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课外时间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要求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生活中要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不赶时髦,不盲目攀比,不超前消费;要求家长给自己的子女讲解如何科学地制订每个月的生活费预算,要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带头勤俭持家,使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理财、消费观念;最后提醒家长和学生,在大学中发生了好多起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事件,给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危害,应引起高度警惕,不要去网络贷款。如果家庭经济条件确实困难,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或入学后可以向学校申请助学金、奖学金。 (二)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防校园网络贷款陷阱 新生刚刚入学之际,高校要做好入学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求学生要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克服攀比心理,提倡大学生健康消费和合理消费,反对超前消费。网贷高消费及“高利贷”现象就能在源头上有效地制止。同时,列举一些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网络贷款案例,分析其危害性,引起新生的警惕。 (三)开设金融知识讲座,提升大学生理财能力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要向大学生普及金融知识,聘请银行专家到学校开设金融知识讲座,加强大学生金融知識教育。指导学生打理和规划自己的钱财,学会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提防网络贷款陷阱,倡导安全消费、合理消费,健康消费,提升理财能力。 (四)开设法律知识讲座,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聘请公安局或派出所的专家到学校开设防止网络诈骗知识讲座,提高大学生资金安全意识,预防大学生出现财物被盗、电信诈骗、网贷诈骗的事件。聘请专家到学校开设预防违法犯罪知识讲座,教育大学生杜绝参与赌博、高利贷、冒用他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 (五)开展主题班会和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大学生预防网络贷款的警惕性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可以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场“预防校园网络贷款”的主题班会。会前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学生去搜集校园网络贷款的有关资料,最终形成一份综合性的报告,班会课上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同学进行提问和讨论,最后班主任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主题班会的研讨,大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校园网络贷款的真面目。各院系也可以开展“校园网络贷款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的大学生辩论赛,通过辩论,加深大学生对校园网络贷款危害的认识。 (六)利用学校各媒体加强预防校园网络贷款宣传 高校有关部门可以利用校园宣传栏、广播站、微信群、QQ群、校园网等各种媒体,全方位加强预防校园网络贷款的宣传力度,强化大学生的预防校园网络贷款的警惕性。 (七)实时关注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异常行为,及时阻止 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给予高度关注,利用校园BBS、学生的班级QQ群和班级微信群、微博等多种媒介,了解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时发现消费中存在的异常问题,第一时间提醒学生和告知家长。要求学生如果发现同班或同宿舍的同学有异常消费的情况,及时报告老师,由老师及时阻止。 参考文献: [1]王娜.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及防范对策.法制与社会.2016(33). [2]张玉甫.网络贷款疯狂入侵大学校园是福是祸.中国青年报.2016.03.20. [3]陈小林、陈红、白银龙.大学生网络借贷现象及其影响.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4). [4]杨阳.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校园贷款.广西教育.2016(15). [5]骏俊.我国P2P网贷平台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品牌.201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