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刍议
范文 程蓉
摘 要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并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期望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型经济模式的确立能有所裨益。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有规范、引导、推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法律制度 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一、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
首先,在指导思想的选择上,要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融入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同时还要在其中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念倡导。我们党始终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界定为全面、协调与可持续,这从本质上为我们面对一些问题提供了思路,主要表现在我们做何事、如何做与怎样做等等,从中梳理了增長以及发展二者间的辩证关系。包含于其中的思想是要加快速度转变只看重经济的想法,建立在人与自然融洽相处的前提下,将发展区域经济、完善城乡二元体制、大力统筹社会工作视为其中的应有之意,采取一系列国内外社会都普遍认可的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对循环经济的发展。
其次,我们必须要将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一切工作中,其核心思想指的是一方面满足当代人们的各类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不会使得后代子孙获取各类需求的能力有所削减,着重点是让经济发展、社会以及环境的协调与全面发展,更高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本质是它的物质资源与生态环境两者基础上的可持续力上的发展。循环经济在立法上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将可持续发展变成现实,我国在国民经济中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指导思想也正是如此。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切写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以及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关键就是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提倡节约资源要在全社会中进行。资源和友好环境的理念是循环经济在立法上的更高一层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将节约资源和友好环境的思维理念贯彻到公权力机关服务理念和私人个体内心之中,从而加速可持续发展。
再次,我国一直倡导的大政方针是保护以及改善环境,而我们知道环境的范围广泛,大体来说包括了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两方面,通常而言能通过三类途径达到此目标:一类是削减源头上的成本投入,这可以在减量化的要求中将相关理念渗入,以最大力度减少废物的总量排放以及污染物的产出,这从本质上来看将污染削减,这样既是做到了节约资源,又是对环境做到了保护。二是控制其过程。可以采用清洁生产的措施,为了促进资源利用率,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如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及原料、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工艺制作等。,降低或是规避在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所产生或是排放的污染物,以此减弱更或是消灭对人体的有害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三是末端的妨害治理。通过循环利用废弃物和污染的治理,将可循环使用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环境有危害的废弃物,另一方面乐意将污染度降低,使得变废为宝,及时的环境的质量得以提高,又能缓解对环境的压力,这也是实现了在循环经济上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基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存在文化方面的差异以及地理环境上的不同,加上环境的复杂性、资源的多元化、文化的差异性、人口的众多化,为了使得资源和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世界各地更应该加强联系,使其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与模式更加完备,为了更加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作为举世瞩目的发展中的东方大国,我国各个区域间的实际发展情形千差万别,自然环境方面也不尽相同,环境方面也是呈现复杂化,即有着大范围内存在令人心惊的生态恶化情形,又有迫在眉睫需要治理的环境困境,因而在循环经济方面我国的法律制定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战略,按照计划采取循序渐渐,强抓重点等原则,逐步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
首先,着重经济技术的发展,保障其循环经济在法律制度中的技术支撑。相关证明表示,在关于资源的利用率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方面,目前我国并未建成与其国情相适应的且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系统的体系,因而在我们设置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中出现了技术元素不充分等难题,导致整个法律系统不能有效实现原本确定的各项目标。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富含新意的技术作为坚实基石,同时要大量减少资源消耗、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方式相结合。循环经济在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明确将其相关技术纳入其中,并且倡导要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优势的方式,全力攻坚克难,掌握循环经济中的核心技术,突破关键,着力提高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金量,为其整个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保驾护航。
其次,应当合理利用经济发展手段。从宏观出发不难得出,循环经济在立法角度上是以高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再生利用废旧产品以及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等多方面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的调整主体。上述的各类生活、生产方式中都贯穿了一些确定的生态规则与经济秩序。一般而言,伴随着各种经济规则前提下的循环经济才可以被界定为“循环”,从中体现了循环经济追求的基本目标以及内在规律。所以在尽力完善循环经济中各类法律制度的同时,还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形式,例如对资源价格的干预,对市场秩序的创建,税收制度与加紧制度的完善。
再次,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循环循环经济理念包含了发展目标、发展方法等丰富内涵,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关于循环经济的相关立法可知,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各类法律主体全面参与其中并承担各自合理的责任,而核心内容则是以3R 原则为基础的,其中倡导严格控制废物产生,最低限度的发展要求是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及对不可再生利用物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就当下社会而言,法治被认为是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为其保驾护航的重要途径。
三、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中国较其他国家而言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的较迟,它的相关法律制度研究相比国外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此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成熟。之所以国外的循坏经济发展的快是因为它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使得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得以协调,并且能够使经济增长、社会和谐以及资源保护兼顾存在,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成果。
(一)健全循环经济专项立法
当制定的法律具备调整并指导经济活动的功能时,这样的法律制定才是有意义的。任何一个合理科学的法律体系,既要相关主体制定部分单项法律予以配合,还要在各层级的法律之间寻求统一协调。
首先,中国是资源的领头军,同时却也是人口大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口也在快速增长,因此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对资源造成的消耗,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使得资源拉响告急号角,为了保持现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人类长久发展的需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中国还应当制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法》,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予以规范,使其发挥效用,提高生资源利用率,从而控制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其次,各种各样的容器和包装物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两种东西整体来说都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和耐用性,能够达到反复利用的目的,或者将它作为原材料重新加工利用,所以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该特性,针对这两类物质制定《容器和包装循环利用法》,以系统的法律规范对这两种物质所持有的特定性的循环利用进行强制性规定,达到资源节约和效用最大化的目的。
再次,中国每一年都会产生大批废旧的家用电器和其他很多电子产品,这些废弃的旧产品有的可以作为原材料重新利用,为了优化资源的循环利用,避免此类废旧产品因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出台《废旧家电回收利用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此类家用电器的回收利用应该做出明确规定,规范回收利用的相关程序。
(二)制定强制回收名录与管理办法
中国必须尽快制定且公布产品和包装物的回收步伐,快速制定管理办法,这就要求应结合实践把回收产品和包装物的种类以及名称作明确规定,同时也要考虑产品废弃后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以及产品变成废物后再循环利用的价值、用途和可行性。
一个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亟需循环经济能在一个稳定的大环境下得以顺利发展以及有序运行。当前来说,我国的循环经济还处在加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持续不断的去完善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十分重要。健全专项立法领域的不足,不断完善循环经济配套法律制度,对于维护循环经济发展秩序和增强循环经济发展动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增强循环经济责任分担制度的系统性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目标是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纵观整个运行过程,从产品的生产到运输、消费的每个环节都与公众参与息息相关。如上文所述,虽然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在循环经济运行中追求的目标是大体相同的,可是就某一具体环节而言,由于各种因素的考量,三类主体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利益上的纠葛或冲突,此时,恰当合理的责任设置便显得尤为重要。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颇有经验,他们将不同主体各自承担的责任在各部法律中都做了清晰的界定。循环经济责任分担制度在域外多国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里都做出了规定,在政府、企业相关部门以及公众责任方面设立了专门的规章制度并予以规定,为了更好的发展循环经济和取得良好效果,对各个主体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方面都加以明确规定。当下我国在分担循环经济责任的规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使得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各个主体中的能动性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对于政府、企业相关部门以及公众需分担的责任制度的完善确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陈国富.法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陈泉生.循环经济法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诸大建.循环经济2.0:从环境治理到绿色增长.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4]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5]李玉基、俞金香.循环经济基本法律制度研究——基于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思考.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