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明张居正反腐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范文 黎冯梅
摘要明朝中后期陷入了巨大的政治危机中,外有鞑靼危胁政权,内有大批贪官污吏在其位不谋其职,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首辅大臣张居正毅然举起反腐的“大旗”,严惩贪官,肃清政治,给岌岌可危的明朝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光明。胡锦涛总书记曾说过:“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张居正反腐败的斗争中,我们可以寻得其对当今反腐工作的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张居正 反腐 评析
一、张居正反腐的时代背景
明朝中后期,江山逐渐衰败。皇帝大多昏庸无能,朝政一片颓势。许多朝廷官员不思进取,只想着为自己谋得利益,腐败现象极为严重。从皇帝到大臣,整个明朝政权的政治生态环境江河日下。面对岌岌可危的国家和政权,朝中也不乏志向远大的爱国者。张居正在当上内阁首辅之后,励精图治,制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挽救了颓败的政权。下文将从腐败现象分析和反腐机制失效的表现两个方面对张居正的反腐背景进行介绍。
(一)从中央到地方的贪污腐败
1.皇帝带头贪污腐败。明朝中后期,皇帝昏庸无能,竟带头贪污国库银两。隆庆三年,隆庆帝诏令提取太仓银资三十万两,刘体乾、李春芳等多位朝中大臣以体恤百姓财政欠丰为由纷纷劝谏,隆庆帝不得不做出退让,但他还是下令提取十万两银两。刘体乾因未能按额解进隆庆帝所需银两而被剥夺半年薪俸。万历皇帝明神宗更是爱财如命,视金钱珠宝为命脉。万历经常要宫里的太监上交钱财。不仅如此,还命令太监出任矿监和盐监,在社会上到处搜刮钱财。
2.首辅大臣贪得无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内阁首辅严嵩。《明史》将严嵩列为六大奸臣之一,他利用首辅的权力大肆贪污,通过卖官鬻爵、贪赃枉法、侵吞军饷等多种手段,获得了大量的钱财。严嵩父子权倾二十年,天下皆生怨恨。更有史料记载,严嵩的儿子严世藩极为狂妄,曾在家中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严嵩倒台后,被罚没家产,得金三十多万两,银二百多万两,其他珍宝玉器无数,甚至超过了皇室的珍藏。严嵩集团成为全国贪污腐败集团的核心。
3.京官、地方官大肆受贿、行贿。明朝制度规定,地方官每隔三年进京向中央汇报工作,并接受中央的考察。此时成为京官敛财的大好时机。地方官纷纷向京官行贿来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因此有人将地方官进京朝觐称为“京官收租之时”。在当时,新官上任也要向京官行贿,可见中央便成了受贿的中心。不仅如此,地方官员也通过收受州县官吏贿赂、贪污钱粮等方式大肆敛财。可以说,在整个明朝官僚体系中贪污腐败成为常态。
(二)明朝中后期的反贪机制逐渐遭到破坏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了稳定政权,他建立了一系列的防贪、反贪机制,并且明初的后继者对他的这些机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但自明中叶后,贪污受贿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机制逐渐遭到破坏并最终失去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制度的松弛。朱元璋为了防止腐败及惩治腐败,制定了严酷的法律,使当时的政治为之一清。明中叶以后,朱元璋的《大诰》因其用刑太重而退出了历史舞台。明朝中后期还兴起了纳银赎刑的制度。一个人犯了罪,只要向官吏缴足赎金就可以免于刑罚。相比于朱元璋的《大诰》来说,这种变相的花钱消灾制度的处罚力度过于薄弱,以至于贪腐之风愈演愈烈。
2.监察、考核机制的衰败。明初统治者为了防止腐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制。朱元璋在中央设置了御史台来监察百官的工作,并在洪武十五年设置了都察院。都察院承担了御史台的职权,直接对皇帝负责。明中叶后,皇帝昏庸无能,官吏贪腐成风,导致监察机制逐渐失去作用,最后处于瘫痪状态。
二、张居正的反腐措施及成效
(一)奖惩并举、选贤任能
张居正主政后,决定严惩贪官。他提出:“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自行输纳,完日发遣发落,不但惩贪,亦可为实边之一助。”张居正还规定:对于贪污腐败者,省部级降三级、知府降六级、知县革职。此举一出,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纷纷收敛自己的不良作风。再加上张居正强硬的执行态度以及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不论高官老臣,只要违反—律追究责任,给贪官污吏形成了震慑。张居正还大力提倡奖廉制度。在他的努力下,恢复了明初皇帝接见并奖励勤廉官员、惩罚与奖励并举的制度,这样既能对贪官形成震慑,又能激发廉政官员的进取心。张居正推行奖惩并举的制度,使各大官员形成“不敢腐”的意识。
明中叶以后,选拔官员只看出身和资历,这是造成官吏腐败的根源。他说:“良吏不专在甲科,甲科未必皆良吏。”因此他大力改革官吏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在这项政策实施后,大批贤能官吏得到重用。对待人才,张居正的态度是不拘一格,看重实绩。他还大胆提拔吏员出身的官吏,如杨果、赵蛟、黄清等。大批为官清廉且注重实效的官员得到重用,为朝廷的官员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肃纪纲、行法度
張居正认为贪污腐败的根源在于“纪纲不肃,法度不行”,因此他在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的时候建立了一套有利于防贪惩贪的制度措施,并对财政制度进行了改革。笔者将其归结为张居正的“不能腐”的思想。
1.实行考成法。明中叶后,考课制度成为一个“空壳”制度。朝廷赏罚不明、流于形式,甚至考核的期限都被官员所遗忘。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官吏玩忽职守,极易滋生腐败。张居正清醒地意识到不仅要提高效率,还要防止腐败。为此他创立了“立限考事,以事责人”的考成法。考成法的实行,使责任制度得以建立,它的出发点是考察具体事务实施的情况和效果,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这种“月有考,岁有稽”的制度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并对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2.整顿驿递制度。驿递是供处理公务的人中途换马、休息的地方。从中央到各县道上都设有驿站。明朝政府规定,官员到驿站休息的所有费用由当地百姓承担,许多贪官便抓住这个“机会”从中谋利。有的官员在驿站处铺张浪费,过着挥金如土的日子;有的官员带着大量家属、仆人到驿站消费……驿站成为官吏肆意勒索的地方,此类做法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张居正认识到这种局面的严重性,决心整顿驿递制度。他规定:官员非俸官差,不得使用驿站;州县不得借驿递来科敛百姓,若遇到官员勒索,可以向有关方面反映……通过这次整顿,大大减少了国家的开支、百姓的负担,更有效防止官吏的贪污勒索。
3.整顿财政。张居正在《赠周汉浦榷竣还朝序》中指出:“故古之理财者,汰浮溢而不骛厚入,节漏费而不开利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张居正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财政制度进行整顿以防腐败的。
第一,去除闲衙。张居正指示吏部:如果南京的职位出现空缺,不是特别重要的职位就不需要逐一招人填补了。在俺答封贡后,张居正认为时机已到,便开始大规模的精简机构。重叠的机构均被裁之,共裁二百一十五个职位。在当时,大规模精简机构还是很少见的。经过这次的裁减冗官,为国家节省了开支,也减少了在其位不谋其职的贪官污吏,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第二,改革税制。张居正的改革中,最有名的就是“一条鞭法”。具体来说,“一条鞭法”可以概括为清丈土地、统一赋役、计亩征银。张居正坚持重新丈量土地,并且落实到位。在清丈土地后,仅依据部分清丈结果,全国土地就增加了3亿多亩。可见,各级官员欺上瞒下逃避赋役,侵吞了大量的财产。统一赋役后,各级官吏再难以巧立名目从中乱收税、对百姓进行勒索。从此赋税趋于稳定,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计亩征银更是很好的抑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赋役征课也不再由里长、粮长办理,避免了代理人员侵蚀分款的风险。
(三)反腐当以身作则
张居正主政时,意识到贪污腐败的严重性,便下定决心要以身作则。他说:“欲为朝廷行法,不敢不以身先之。”这句话就很好的证明了他带头反腐的决心。《明史》记载,张居正的儿子回江陵考试,他让儿子自己雇车;父亲过生日,让仆人骑驴回家给父亲祝寿;万历三年,郧阳巡抚刘虹川为了提升自己的官职而向张居正送礼,张居正不仅拒绝了还将对方教育了一顿。张居正这种拒绝接受贿赂的行为在当时的朝廷来说简直是一股清流,为肃清政风起了带头作用。
三、张居正反腐措施对当今反腐工作的启示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对反腐提出新的要求: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虽然张居正的反腐措施己成为历史,但联系我们当下的反腐行动,仍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一)反腐败要标本兼治
张居正改革从大的方面来说只是做到了“治标”,并没有深入到“治本”的层面。他建立了一整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措施,却因为自己的决心不足而毁于一旦,他的反腐措施空有架子而没有实质。对于今天来说,反腐就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反腐就要标本兼治。王岐山说:“当前反腐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在治标的时候,也要尽快建立治本的体系,即应当尽陕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法律的威严,对贪官污吏形成震慑,对违纪、违法现象形成有法可依的局面。笔者认为,还要加大法律的惩治力度,为限制权力的笼子通上“高压电”,让官员形成“莫伸手,伸手必被电”的意识,完成从“不想腐”到“不敢腐”的转变。否则,反腐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依旧未能撼动腐败的根基。
(二)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重点放在思想反腐上,认为只要做好思想上的反腐就可以抑制腐败。其实不然,人的思想是多变的,经常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很多人在经过教育后思想上暂时坚定反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物质利益的诱惑,思想上的防线就会崩塌,最终导致腐败。因此,反腐不能只停留在思想阶段,要有相应的制度与之配对。权力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要完善监督体系,建立一套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的双向监督系统、完善外在监督、加强媒体监督的规范性,使官员在行使权力时受到多方面的监督,约束官员不做违纪、违法之事。
(三)培养意志坚定的人才
从人的主体性来说,思想固然是多变的,但是只要形成了坚定的意志,那么他的情感的弹性就会减小,即一个人有了坚定的意志,他就不会受不良诱惑的驱使。在《人民的名义》中,反贪局长侯亮平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坚定意志的人。他不为诱惑驱使,对贪污腐败现象持零容忍态度,不仅拍“苍蝇”,也敢打“大老虎”,给一些作风不良的干部形成了威慑。笔者认为,这部电视剧也透露出对像侯亮平这样的人才的渴求。培养意志坚定的人才,为我们的官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结语
张居正改革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带来的历史作用不可磨灭。在他主政期间,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惩治了大批贪污腐败的官员。他建立的一整套反腐败的体系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反腐败是我国廉政建设的长期目标,还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习总书记反腐的号召下,目前的反腐力度巨大。“宁愿一家哭也不要一路哭”,这句话表达了总书记反腐的决心。在反腐的浪潮中,仍有官员自律性较差,所以我们要坚持开展反腐败的斗争工作,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从而使我们国家更加富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