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蒙自至河口铁路平寨隧道高温段施工方法 |
范文 | 王思琦 李艳杰 摘 要: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高温环境,施工非常不便,本文分析蒙自至河口铁路平寨隧道高温的施工方法分析,希望能给相似的工点施工以借鉴。 关键词:铁路;隧道;高地温环境 1 项目简介 新建的蒙自至河口铁路地处于云南省滇南地区,是规划建设的云南国际铁路通道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北起昆河线玉蒙段的蒙自北站,南至国家级口岸——河口,并通过套轨铁路与越南铁路网相连,形成云南省出境的国际铁路通道。 平寨隧道地处河口县境内,属全国少有的典型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夏季时间长达八个月,施工作业外部环境温度高。 2 高温段施工应对施工方法 针对本隧高温段施工存在温度高、湿度大、高温施工段落较长,施工环境恶劣的情况,参建各方经多次现场核对,结合施工现场条件,采取了优化施工通风方案、衬砌段喷雾洒水、作业面放置冰块局部降温等措施,另外优化调整高地温段的施工组织。 2.1优化通风方案,加强施工通风 2.1.1进口横洞工区施工通风方案调整 (1)第一阶段通风 平寨隧道进口横洞与正洞进口贯通前,在进口横洞口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方式,风机为SDF(c)-NO.13,功率2×132KW,待隧道掘进至DK108+850处再安装第二台风机进行接力通风。 (2)第二阶段通风 当进口掘进至DK110+050时,再增加一台风机(功率为2×110KW),与第二台风机串联,并在隧道的另一侧增加一台射流风机(位于第二台和第三台风机之间),共同形成通风系统,另将第一台风机移至横洞与进口正洞交叉口。 2.1.2出口斜井工区施工通风方案调整 (1)第一阶段通风 平寨隧道出口斜井与正洞出口贯通前,在出口斜井口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方式,风机为SDF(c)-NO.13,功率2×132KW,待隧道掘进至DK112+650处再安装第二台风机进行接力通风。 (2)第二阶段通风 当进口掘进至DK111+550时,再增加一台风机(功率为2×110KW),与第二台风机串联起来,并在隧道的另一侧增加一台射流风机(位于第二台和第三台风机之间),共同形成通风系统,另将第一台风机移至斜井与出口正洞交叉口 2.1.3高压通风 为进一步加快通风排烟速度,增加掌子面空气流动性,在出碴完成后,将高压风开启,人员暂时撤离,采用高压风配合通风30~60分钟,再关闭高压风。 通过对隧道通风前后洞内温度的测量发现,原通风方案在通风60分钟后,温度降低0.5~1℃,降温不明显,且作业面温度经常高于40℃,超出了高温作业规定;在优化通风方案后,午间洞外温度较高,降温效果在1~2℃,晚间降温效果要好些,最高可降低约5℃,作业面温度能维持在33~39℃之间,偶尔超过40℃。由此可见,高温隧道洞内施工人员及设备比常温隧道要多,洞内新鲜空气需求量大,通过加强通风,洞内供风量得到了保证;但是,对降温效果并不明显。 在开挖(支护)台车、衬砌台车、防水板铺设台架处,在地面及每层平台各安装2台5.6KW的大功率风扇,每个台车(架)安装6台,每个工作面18台。增设风扇后,虽然温度没有降低,但大大增加了空气的流动性,通过加快吹散人体表面汗液或湿气,达到人体降温效果。 2.2衬砌地段喷水 在隧道刚施作二衬地段,从高压水管开口引入150mm钢管,钢管两端密封,中部间隔20~30cm设置喷头及开关,当掌子面不用高压水打钻时,开启喷头闸阀,朝空中及二衬表面喷水,利用水降温。该方法前期有一定效果,喷水段降温达2~3℃,但随着掘进长度加深,因水管采用钢管,喷头处水温不断升高,效果逐步降低。 2.3冰块降温 在本隧道洞口建制冰厂制冰,通过在作业面放置冰块,进行局部降温,利用避车洞室,设置乘凉休息区,进而降低隧道作业面及人体温度。 2.4优化施工组织 2.4.1施工人员作业调整 鉴于本隧温度高,作业环境恶劣,在正常作业条件基础上增加4~6倍施工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作业1~2小时后进低温休息室休息15~30分钟,每4小时轮班,实行6~8班倒作业。 2.4.2施工机械配套调整 进入高温段施工后,考虑到施工机械设备(挖掘机、装载机、出碴车等)故障率增加,效率降低,易出现开锅现象,采取了增加机械设备配置及增加机械维修人员、增加机械易损件储备等措施。高温段机械设备均较常温段多配备一套设备作为备用,配置情况见表1。 2.5加强入隧道人员的劳动保护 入隧道施工作业的人员穿内置降温冰块的降温衣服,以达到降温效果,但冰冻衣服降温部位仅体现在头部、背部和胸部,且衣服内放置冰块导致重量加重,穿上降温服施工操作不灵便,降低工作效率。 采用自制移动式低温室,室内布置立体空调、风扇及防暑用品等,施工作业人员作业1~2小时后进低温休息室休息15~30分钟,有身体不适者可就地服用防暑药品。 3 结论:近年我国铁路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发生高温病害的隧道项目也在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蒙自至河口铁路平寨隧道高地温段施工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类似工程的施工作业提供一些參考。 参考文献: [1]王鹏飞.孟合山隧道高温施工技术措施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9):167~168 [2]董振杰.高原高地热隧道通风降温方案论证与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6):788~789 作者简介: 王思琦(2000—):女,汉族,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18级学生 李艳杰(1978-),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工程管理研究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 抚顺? 1130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