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个案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心理干预中的运用
范文

    俞丽娜

    摘要残疾人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往往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残疾人的基本现状,接着对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进行基本界定,随后具体阐述了残疾人的主要心理问题;最后,本文具体分析了个案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心理干预中的运用。

    关键词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19-01

    一、我国残疾人的基本现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颁布和实施,我国残疾人的人身权利进一步得到了法律的保障,他们在政治上、教育上、择业上等都享有与正常人平等的权利。但是残疾人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往往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和能力的人。”豍

    “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或间接的多方面的干预和服务,运用有关人类关系和个人(或家庭)发展的各种知识和技术,艺术化地帮助个人或家庭预防或解决案主的困难和问题,以使个人和家庭有效的发挥社会功能或与所处环境之间达成良好的适应关系。”

    三、残疾人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

    残疾人因为生理上的各种缺陷,会显得很自卑。他们过分关注自身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过低评价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品质。

    (二)逆反心理

    残疾人由于生理上的残缺,造成了其它方面的差别。又有部分残疾人家境很贫困,再加上社会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残疾人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三)偏激心理

    由于生理上的残缺,残疾人的心灵比正常人更加敏感、脆弱。他们自尊心极强,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伤害”。这些“伤害”导致了他们对很多事物都带有自己的偏见,而且总是以偏激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冷漠心理

    由于生理上的残缺,残疾人在社会群体中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对别人了解少,也不怎么愿意主动去和别人交流。通常表现出来的就是冷漠心理。

    (五)焦虑心理

    由于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受到不公正待遇和不愉快体验。残疾人就很容易产生对个人的生存、个人的未来和发展持续焦虑的心理。

    四、个案社会工作的运用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1.人在情境中

    人在情境中提醒个案工作者,在确认残疾人案主的问题的时候,应该将问题放在一个大环境中去考虑。残疾人案主受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产生不同的生活道路和命运。残疾人案主的个人问题是与环境互动的结果,问题的解决必须和环境的改变联系在一起。

    2.接纳与非评判

    接纳对人而言,指的是尊重的态度,只有当个案工作者是处于自己真诚的内心,是自己的一种道德的实践,那么接纳才能算是一种真正的接纳。个案工作者要从真正意义上接纳残疾人案主,对案主采用“非评判的态度”。

    3.案主自决

    案主自决,是指在个案工作的过程中,承认案主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与需求。实施案主自决原则有助于案主表达对案主的尊重,有助于发掘案主成长和改变的潜能,同时满足案主内在的寻求做决定时的相关支持的需求。

    4.保密

    “保密就是保密当事人在专业关系中投入的秘密。保密是尊重当事人权利的体现,同时也是个案工作者要遵守的职业伦理,更是个案工作富有成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豏保密不仅涉及个案工作者和案主,更涉及个案工作者所在的机构。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介入

    1.情感方面的介入

    残疾人案主由于生理上的残疾,他们中的很多心理都很自卑脆弱。在介入过程中,个案工作者需要花很多时间来处理案主情感方面的问题,要帮助他们提高自尊,提高案主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问题处理的过程中,个案工作者要努力应营造一种安全的、开放的氛围来倾听案主的心声,让案主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想和个人经历。这样的宣泄有助于案主的心理健康。

    2.认知方面的介入

    个案工作者可通过认知重建来改善案主的情绪和行为,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治疗的过程中,个案工作者首先帮助案主了解他的自我对话、假设和信念,同时也要帮助案主了解这些自我对话、假设和信念对他的生活所起的作用与影响,然后再去探讨真实生活中造成他的困惑与问题的想法和信念,并一起为改变这样的想法和信念做出努力。

    3.行为方面的介入

    在案主认知得到改善后,工作者对案主进行了行为治疗。首先可以采取简单的系统脱敏,针对案主感到害怕的一些交往场景建立焦虑等级层次,然后根据层次由高到低进行行为脱敏,使案主逐步消除原有恐惧感,最终达到正常状态。

    4.环境方面的介入

    残疾人案主的个人问题是与环境互动的结果,问题的解决必须和环境的改变联系在一起。个案社会工作介入不仅着力于案主本身问题的解决,而且也关注环境对人的影响。加强对环境的介入,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对案主社会功能的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