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自由生成人的哲学思考
范文

    盖立涛

    摘要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预成之物,人正是在对自由的追求中,才实现了自我创造、自我生成、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人正是在追求自由发展的过程中,在自由的层次上才能实现自由王国的理想,在群体自由的层次上才能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在个人自由的层次上才能实现自由个性。

    关键词自由 个人生成 群体生成 人类生成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60-02

    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正是人在自由的追求过程中,人才实现了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自由可使人自主的生成,对文化产品的自由消费导致了精神的生成,而对物质资料的自由消费导致了人肉体的生成。马克思的哲学追求正是要消除人的异化现象,在人类自由层次上建立自由王国,在群体自由层次上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在个人自由层次上实现自由个性。

    一、自由促进个人的自主生成与个人的全面发展

    对个人自由的追求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社会使人成为人,而自由的选择使人成为个人。人类的肉体生成给与了个人独立之身体,而个人对文化产品的自由占有给与了个人独立之精神。正是对自由的追求,使人从片面的人走向全面发展的人,由抽象的人走向现实的人,由依赖性的人走向自由发展的人。“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且使人的本质成为可能,人的存在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由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有句名言:“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里“一切人的自由”就是指整个人类的自由。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因此,马克思是把个人自由与人类自由放在一起来阐述对于自由的理解。也就是认为个人的自由发展与整个人类的自由发展是一个一体化的过程。个人发展也就是个体的社会化和形成个性化的过程。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就是个人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才具有人的“类”特性,也就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适应社会环境和通过接受教育、接受社会文化并被社会文化同化而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也正是在社会中个人才能找到自己的自由。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历史发展的主体视角考察人的发展,提出人类发展的“三阶段”理论。第一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个人完全从属于共同体,没有独立性。“我们越是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第二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物”是指商品货币关系,“独立性”指的是由于仍然无法摆脱商品货币的束缚,其实质仍是没有独立性和个性的。第三阶段是“自由个性”阶段,马克思把这一形态界定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也就是人实现了“对人依赖”和“对物依赖”的自由。自由既是人发展的结果,又是人发展的条件,正是在自由的条件下个人才实现了全面的发展和自我的生成。

    个人除了现实性的存在之外,还是一个理想性的存在。“所以,人性是没有的,因为没有上帝提供一个人的概念,人就是人,这不仅说他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还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而想让人成为他想成为的那样,必须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有自由的空间。“要想给每个人的本性任何公平的发展机会,最主要的事是容许不同的人过不同的生活。”正是人的理想性的存在、自由性的存在使人不断超越现实、超越局限,实现了人的现实性存在与人的理想性存在的统一,人逐渐走向向往之境。

    二、自由促进群体生成与发展

    “人”不仅生物意义上的“自然”的个体性存在,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历史”的存在。用马克思的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离不开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中,个人才得以生存。但是,个人与社会之间也存在紧张的关系。“社会的存在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利益,除此之外,社会并无其他的目的。在社会生活中,个人应该是独立的和自由的。”应该说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自由发展,正是自由使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有自由的空间,在个人自由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群体的自由生成。群体的自由是在人类社会中所获得的自由,是从社会的统治和奴役中下获得的解放,这种解放是以推翻旧社会的统治者,改变旧的社会关系实现的。当马克思指出:“必须推翻使人成为受屈辱、受奴役、被遗弃和被藐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的时候,他所说的解放正是群体从社会中所获得的自由。群体正是在政治斗争中,创造出自己的社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人,并获得了群体的自由发展。

    群体自由的最终归宿是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构想。在《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前两年,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即有阐述,将其称之为“真实的集体”。所谓“真实的集体”,是指在不存在阶级的社会,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趋于一致,个人不是作为阶级的成员参加的联合。“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正是在“真实的集体”中,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融合为一,也真正实现了个人自由生成与社会的自由生成。

    自由还意味着尊重社会秩序。“自由,虽然它给人带来了独立性和理性,但也使人变得孤立无援导致了焦虑和无能为力的感觉。”过度的自由不仅不能实现自由,还会带来奴役。因此,在享受自由的同时,还必须尊重他人的自由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自由应该理解为本身就包含着秩序。社会秩序对人的行为的约束,是自由的内在约束,是自由本身的需要,是自由本身的内在要求。由此也可以进一步证明,自由如果没有秩序作为其客观环境,就会变为主观任意性,就等于没有自由。“自由不仅意味着个人拥有选择的机会并承受选择的重负,而且还意味着他必须承担其行动的后果,接受其对行动的赞扬或谴责。自由与责任实不可分。”因此,在实现个人自由的同时,还应该尊重社会秩序,尊重社会生成的规律。正是自由使社会与个人之间有了文明的距离,社会尊重个人自由,个人尊重社会秩序,实现了个人自主生成与群体生成的统一。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民主体制的建立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群体的自由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就是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就是这三者的辩证法”。因此,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个人发展准备了条件。自由的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自由生成,社会自身的发展也将为整个人类的自由发展奠定基础。

    三、自由促进整个人类的生成与发展

    自由的最高追求就是整个人类的自由。马克思有关人类自由的论述,最明确、最集中地首先出现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这里他把“自由”确定为人的类本质的一种重要属性。他说:“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马克思、恩格斯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未来理想社会的人,应是全面发展的人。“‘人类的各种能力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是单个‘个人发展所能完成和替代的。人类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追求,也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过程,这—过程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相对性,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分阶段逐渐实现的”。“人类发展”是指相对于动物并与动物相区别的“人”这个特殊的族“类”在整个社会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它包括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群共同体中的个人的发展,但又不能仅仅归结为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的群体或特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中的个人的发展。

    马克思对人类自由的最高追求是建立自由王国。在“必然王国”的社会状态中,人类社会只有一小部分人获得了自由与解放,得到了自由发展的机会,社会把维持人类生存的物质生产活动全部转嫁到劳动人民的头上,使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能。而在“自由王国”的社会状态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只有每个人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机会,整个人类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时,他所说的自由正是人类从自然界中解放之后所取得的自由。正是人类对于自然必然性的克服,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得到发展,人类才从自然界中获得了自由,并为人类走向“自由王国”,创造了条件。

    自由也有利于构建整个世界的秩序。建立世界秩序堪为自由主义最为本原的理想之一,从现代世界秩序史的角度看,无论是威尔逊关于一战后世界和平的“十四点纲领”和国际联盟的倡议,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建立在“四大自由”基础上的世界秩序倡议乃至建立联合国的构想,无不闪耀着自由主义理念的光辉。“自由主义关于世界秩序的认识,缘起于其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世界观,而自由主义对世界秩序的构想,则根植于对国内社会秩序思考的延伸”。自由主义最核心的原则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自由,强调权利的平等、形式的平等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公平正义,并将保障和扩大以公平正义为基点的自由民主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动力。按照自由主义的观点,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必须与其他人或群体合作。在这样的社会——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中,互惠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期望完全是以其人之道对待其人。在这样基础上构建的自由主义国家学说,强调了对规则的尊重与对有限政府的向往,以及对确立个人自由、利益与社会正义及安全之间均衡的社会的追求。

    正是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人才能真正得到自由。只有在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在人类自由的层次才能实现自由王国的理想和人类的自由生成,在群体自由的层次上才能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和群体的自由生成,在个人自由的层次上才能实现自由个性和个人的自由生成。

    注释:

    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8(8).

    穆勒.论自由.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阳谦.20世纪西方人学思想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弗罗姆.对自由的恐惧.许和平,朱士群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杜金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石油大学学报.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徐春.人的发展逻辑:从自由发展到全面发展.晋阳学刊.2007( 2).

    门洪华.关于世界秩序蓝图的思考—兼评《自由主义与世界政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2: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