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广州科普交流系列活动实践与探索 |
范文 | 吴晶平 杨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普事业快速发展,促进科普对外交流成为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广州近年开展的科普交流活动项目的背景、内容和创新点进行总结剖析,为我国科普交流合作,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普合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交流;科普活动 广州科普交流系列活动是由中国科技交流中心、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指导支持的科普品牌活动项目,项目于2015年正式创立,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年,是广州科普工作一大特色亮点,也是全国科技活动周六大重点示范项目之一。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策划组织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论坛、科普联展、科普表演秀,邀请港澳台科学家和科普专家出席科普讲座、参加科普讲解赛事,组织科普人才互访交流培训、参加澳门科技活动周、组织青少年科普教育营等系列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共同举办活动等方式,丰富广州科普活动形式。通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项目累计组织展览10个,论坛报告16场次,讲座11场,科普表演活动24场,交流培训活动8场,累计受众超过400万人次,成为国内科普品牌。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深入实施,科普传播事业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广州市重视科普工作,全市各区县、各部门联合协作,成立广州科普联盟,依托一百多家科普成员单位丰富的资源,广泛深入开展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在这个信息爆炸、跨界融合的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强科学传播能力建设、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满足人们群众不断增长的科普需求,是广州科普工作一大课题。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全国各地建立完善共建机制,加强科普人员交流、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加强科普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国际影响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九条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和促进科普工作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外科普合作与交流是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市毗邻香港、澳门、台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拥有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为进一步加强广州与港澳台和泛珠三角等地区交流合作,促进广州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各地同行共同研究与探讨普遍关心的科普问题,相互借鉴学习,共建平台,共享成果,促进各地区科普文化融合发展,增强广州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项目内容 (一)举办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联展 项目于每年引进一批港澳台地区优秀科普展览到广州集中展示。2015年5月至8月成功策划组织台湾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的“发明展”、香港科学馆系列科普展览、澳门科技馆移动式科普展览、广东科学中心的“走近诺贝尔奖展”四大科普联展;2016年5月至11月,引进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的“看不见的尺度——纳米”展、香港科技大学的“纳米技术”展、澳门科学馆与澳门天文学会联合提供的“凝·望·苍穷”天文摄影展、以及广州的“‘互联网+的化学反应”展四部分组成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联展在广东科学中心成功展出,展区面积2000多平方米,累计接待观众超过50万人次。2017年策劃展出两岸科学摄影佳作汇展,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联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充分展示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成果,深化了两岸及港澳地区之间的科普交流与合作。 (二)举办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论坛 项目于每年科技活动周期间在广东科学中心策划组织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论坛,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科普专家聚首,共同探讨如何创新科学传播形式,让大众对科技更感受兴趣,每年吸引了全省各地科普同行和社会公众300多人参加。论坛以“创新引领共享发展”为主题,旨在为广大科普工作者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两岸及港澳地区的科普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共同推动科学发展。 (三)成功开展两岸及港澳地区科学表演秀 项目每年邀请台湾、澳门、香港优秀科普表演秀到广州科普场馆、中小学校和社区演出,澳门科学馆的《时光胶囊的秘密》、台湾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台湾元智大学的《空气炮》……富有情节和舞台表现力的科学表演秀,给广州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艺术和科学的视觉盛宴,赢得观众诸多好评。 (四)邀请港澳台科普专家作客珠江科学大讲堂 项目先后邀请了香港籍中科院院士苏国辉、台湾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馆长陈训祥、香港知名媒体人杨锦麟、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孙维新等科普专家出席珠江科学大讲堂作科普专题报告,与观众深入探讨“运动与脑健康”、“低碳环保”、“科技新媒体”、“大自然科学奥秘”等有趣的科学话题。 (五)邀请澳门科普同行参加科普讲解大赛 每年的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都会迎来几位澳门代表队的特派选手,大赛设置自主命题讲解、随机命题讲解和科技常识问答三个环节,既考验选手的科学知识积累,又考验选手的表现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澳门选手与内地150多名选手同台竞技,各展风采,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也加深了交流,增进感情。 (六)与台湾、澳门地区科普机构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 进一步推动广州科普联盟与港澳台地区以及泛珠三角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搭建科普互助平台,在人员交流与培训、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学术交流、专题展览研发和互换、宣传推广、企业考察洽谈、专家决策咨询、青少年的交流等方面开展科普互助合作。与台湾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台湾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澳门科学馆逐步深化合作,建立起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为加强广州科普基地的能力建设,提高科普工作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七)组织科普展览、科学表演和科普讲座参加澳门科技活动周 组织广州科普人员赴台湾、香港、澳门开展科普交流。港澳台地区拥有众多特色科普场馆、科普基地和先进的科普工作经验,项目每年组织两批次考察团赴港澳台,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和定向课程培训的方式,进一步开阔广州科普从业人员的视野,提升创新管理能力,促进穗台两岸科普交流与合作。 (八)举办科普人员能力培训班 联合贵州、四川、广西等泛珠三角地区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科技互访交流活动,通过组织当地省直部门、科技主管部门、科普基地科普工作人员,科研院所、高校、中小学科普辅导员、科普志愿者参与,活动内容包括科普基地能力建设专题交流培训和科普基地实地现场教学课程。此外,还面向 全国组织举办科技大咖秀暨科普人才培训班,邀请国内外优秀的科普专家、科普同行进行科普表演和交流,促进科普人才创新能力建设。 (九)开展科普旅游和科学探究营地活动 项目于2015年至2016年,组织香港中小学生于科技活动周期间到广州科普基地参观,2017年,联合羊城晚报组织20多位中小学生赴香港科普场馆参观学习,促进青少年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活动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 三、项目创新点 (1)首创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论坛。项目邀请台湾、香港、澳门和内地科普领域权威专家,结合优秀的科普案例和经验做法进行专题报告,探索科普发展的规律,丰富科普的理论和实践,为广州科普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提供方法和思路。 (2)首创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联展。项目通过引进台湾、香港、澳门优秀的科普展览到广州,实现四地展览在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集中展示,让广州群众足不出城即可饱览四地科普文化。 (3)搭建广州首个跨区域科普交流平台。项目立足广州,联动港澳台和泛珠三角地区,辐射全国,构筑了一个跨多区域的广阔的科普交流平台,促进科普资源互惠共享,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4)引进吸收崭新的科普表演形式,发展成为广州科普强项。项目引进台湾多个科学秀走进广州社区、学校巡演,获科技部充分肯定,并以此为形式开展了科学大咖秀、科学试验表演赛等活动,掀起全国科学实验表演新风潮。广州充分吸收学习,领先全国同行,研发的多个科普秀荣获2016年科学大咖秀一等奖和2017年科学实验表演赛第一名。 (5)建立常态化科普交流机制。本项目促进穗港澳台科普交流从偶然性的接触转变为持续性的互学,交流的维度也从泛泛而谈的信息交流转变实质意义的展览和活动的共建共享,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史无前例,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6)实践全媒体立体传播模式。项目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直播录播,H5网页、报刊电视新闻报道、书籍光盘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扩大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四、项目社会效益 (1)为广州创新创业人员、科技人员、科普传播、讲解和科普志愿人员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科普传播能力,促进两岸四地科普交流,创新发展科普理念、方法和手段,拓展科学传播、交流合作的新模式。 (2)促进区域性科普交流与合作的长效机制,搭建科普工作战略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推进科普事业的新发展。 (3)带动区域科普活动开展,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科普氛围,进一步提高广大公众科学素养。 (4)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为全民科普提供动力,加快推进科普知识创新,更好地发挥科普知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5)创新驱动发展是广州当前核心发展战略,本项目将对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各个创新要素,如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和人才创新等等,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发挥广州作为穗港澳台青年交流合作模范城市的辐射作用,激发泛珠三角的共同创新力量。 参考文献: [1]朱才毅,周靜.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交流现状管窥[J].管理观察,2018. [2]王蕾,郭得华,任蓉,张希迪.我国科普国际交流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创新科技,2018. [3]朱才毅,周静.广东科学中心科普交流现状管窥[J].中国高新科技,2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