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困境分析与路径重塑 |
范文 | 摘 要 当今,志愿服务在大学生中渐渐普及。因此,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的专业化水平、职业知识与技能、创新能力与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理性的分析与掌握当今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困境并想方设法的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与专业水平的新“志愿服务人”。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者 志愿服务 作者简介:马妮娜,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314 根据2017年11月13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中显示:截至于2017年底,全国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已达6136万名。近年来,志愿者服务组织也发展迅速,到2017年6月,志愿服务团体数量增长到342065个,其中机关、单位、企业团队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3.51%;其次,挂靠社区和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团队与组织,分别占总数的17.69%和16.18%;再次,高校与企业内部团队,占总数的14.04%;最后,社会自发的志愿者团队,占总数的8.58%。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当今全国志愿服务团队中的中坚力量,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是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培养、大学生志愿团队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聚集着知识与人才,大学生志愿服务倡导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才能开展服务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理论结合实际,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在服务的同时也通过实践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开阔自己的见识。由此可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是我国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推动整个志愿活动持续发展的作用。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少志愿服务的专业精神。志愿服务需要真正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有爱上进的精神。大学生志愿服务由于受到学校的行政化管理模式的过多干预,将真正的志愿服务精神当成一种活动形式,在现场拍些照片、活动后写几份总结便结束了志愿服务活动,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口中有心中存,却不能真正的做到。这种志愿服务不仅起不到效果,还忽略了大学生志愿者成人成才的需要。二是缺少专业的志愿服务知识和技能。大学生志愿者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较强,但理论和实践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自身专业知识并非真正的志愿服务知识技能,在真正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有些大学生的专业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会起到作用,例如:法学、农学等专业的知识是可以运用到社区、农村的服务等志愿活动中,但由于大学生本身也需要加强自身能力,自身知识技能并不是很全面,再加上志愿服务的方法和技巧仅仅是临时的培训,为真实的志愿服务带来很大的挑战。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带来的后果就是会造成一些志愿服务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不能真正深入到专业的志愿服务中去,容易形成更多的困惑和不便之处。 服务动力不足。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的志愿者组织机构,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在职人员比例相对较低,经常是为某一活动临时招募志愿者,而在志愿服务发达的国家,几乎在各个专业领域都有长期稳定的志愿者。 首先,大学生志愿者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参与活动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志愿服务规范和明确的目标,志愿服务活动之前没有规划、开发和满足,影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长久性。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没有得到大众的充分认可,在社会上被接受的程度不高,再加上大学生志愿者并不是固定的,时常要替换,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时还受到场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并不能接受很好的物质等方面的保障,导致大学生志愿活动不能全面、持续的开展下去。除此之外,由于受到历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形成了定势的思维,认为志愿服务就是无偿奉献,忽视了法律、福利制度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本等,这些条件都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发展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创新意识不够。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意识的缺乏体现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以活动为导向的较多,服务内容单一且服务对象有限。大学生志愿者常常迫于学校的要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且常常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例如:开展学雷锋活动等,这样的活动虽然也有一些有用之处,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大无私的精神,但是,这些带着浓厚政治色彩的活动不是长久开展的、没有持续性,只是在特定的某个时间段开展。因此,除了活动期间有些许效果之外,其余时间便起不到什么效果,类似流于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也无法让大学生真正体会到志愿服务的精神之所在。另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社区、孤儿院、敬老院或者贫困山区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比较单一,缺少多元化和创新意识,活动的范围有限、涉及的方面狭小,还缺少多种活动参与的渠道和方式。由此,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同时也限制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路径探究 当今,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大学生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能提升个人的社会阅历、社交能力与自身素养,同时,也能大力宣扬互帮互助的社会良好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以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建设与管理,迫在眉睫。 增强责任,重视培训。明确大学生志愿者专业程度不高的问题,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志愿团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高校的志愿组织大多由大学生群体自行管理,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协调能力不够强,阻碍志愿活动的顺利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要取得实质性效果主要是依靠志愿者的服务知识和技能。” 在此过程中表现为两点内容:一是要培训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即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大学生应该掌握好这两种技巧,对他们走上社会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需要拥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可以增进团队向心力还可以更好的完成志愿服务活动。二是要培训大学生志愿者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与技能。大学生志愿者的理论知识更强于实践能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力需要不断增强实践经验,积极向前辈们学习志愿服务的实践技巧。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要不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志愿服务活动。此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也十分重要,大学生志愿者大多不是专业的志愿者,为了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让大学生志愿者掌握志愿服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專业程度与水平。 建立保障,重视管理。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得到保障体系的重视,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者稳定有序地发展。首先,当代是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瞬息万变,大学生志愿服务者要不断与时具进,拥有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学校可以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教育小组,将志愿服务纳入高校评选省、区、校优秀大学生评选中,作为评选的内容之一,建立健全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会从精神与物质上得到相应的回报。其次,学校可以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组织专业志愿服务指导教师开设新课程,保持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良性发展,适应当下时代特点,同时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最后,为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物质保障也十分重要,例如,活动资金、活动场地与技术保障等。活动开展得到保障,会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而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就是需要更多的新生力量的参与,才能确保志愿服务团队的生机与活力。 丰富内容,重视创新。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创新意识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活动,挖掘更有意义的、更加能够吸引大学生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多元化。除了目前大学生志愿活动的主要形式之外,还应该将教育和实践相结合,育人为本,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开展适合大学生参与、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要注意志愿服务活动的安全系数,例如:抗震救灾等志愿服务活动,仍不适宜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而在多灾地区进行勘探测量、分析等服务,却很适合拥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大学生们去参与。二是拓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范围。学校可以给予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是有限的,因此,学校可以跟社会各界加强合作,拓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范围,让大学生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可以更加有效的相互结合。 注释: 阚军常.中外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对比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3).21. 王泓.大学生 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与保障状况分析.思想理论教育.2012(6).83-8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