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析俄罗斯和乌克兰未来关系走向
范文

    摘 要 随着乌克兰加强融入西方社会的力度,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将进一步复杂化。乌克兰这样的小国很难摆脱任人摆布的棋子命运,而美俄两国才真正是欧亚地缘战略棋盘的棋手,本文主要分析了俄罗斯和乌克兰未来关系走向。

    关键词 俄罗斯 乌克兰 国际关系

    作者简介:张磊,解放军69018部队,初职,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中图分类号:D8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2.291

    一、俄罗斯和乌克兰近期海上冲突事件

    2018年11月25日,乌克兰海军“别尔江斯克”號和“尼科波尔”号小型装甲炮艇以及“亚内卡布”号(“扬·卡普”号)拖船穿越俄罗斯边境,并向刻赤海峡航行,试图进入亚速海,期间遭到俄罗斯阻拦。在5个小时的对峙期间,俄罗斯海军向乌克兰军舰开火,扣押了3艘乌克兰军舰和24名海军队员,并致6名乌克兰士兵受伤,其中2名伤势严重。

    事发后,俄罗斯第一时间请求联合国安理会,就此次事件召开安理会紧急会议。在随后召开的安理会紧急会议上,俄罗斯提出将“乌克兰侵犯俄罗斯边界”纳入临时议程。但经过投票表决后,由于包括美国在内的7个国家反对,所以俄罗斯提出的临时议程未能通过。除了否决俄罗斯提出的临时议程外,美国和法国、荷兰、波兰、瑞典、英国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称对刻赤海峡附近发生的事件表示严重关切,并一致认为俄罗斯违反了国际法,导致风险形势晋级,同时各国还要求维护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此次会议中,俄罗斯未占上风,没有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

    而在12月17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俄罗斯再一次受到了打击。据悉,在本次联合国大会上,由乌克兰提出的关于克里米亚、亚速海和黑海地区“军事化”的决议竟然以66个国家赞成、72个国家弃权、19个国家反对的结果通过。而这份决议对俄罗斯在克里米亚、亚速海和黑海地区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以及向乌克兰东部地区供给兵器弹药等表示了严重关切,指出这些举动威胁乌克兰国家安全,破坏地区稳定,要求俄罗斯立即停止这些举动。

    此次俄乌海上冲突事件,是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以来俄乌两国军队首次发生面对面冲突,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该事件已引起美国、欧盟等相关利益方的高度关注,正成为新一轮欧洲安全危机的导火索。

    二、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演变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根同源,属于斯拉夫人的东支,也就是东斯拉夫,而且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为何近期关系却势如水火?从两国的历史关系演变来看,能够更好地说明问题。

    (一)沙俄时期俄罗斯主导俄乌两国关系

    公元9世纪来自北欧的诺曼人建立了呼罗斯王国(基辅罗斯)。13至15世纪,由于基辅罗斯内乱不断,国家趋于解体,所以蒙古、波兰和立陶宛趁虚而入,瓜分了基辅罗斯。相比宽容的立陶宛,波兰更加野蛮和专制,其对乌克兰不断施加影响,甚至对乌克兰进行宗教同化。16世纪,由于乌克兰的起义接连失败,乌克兰不得不向日益崛起的沙俄进行求援。沙俄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他们很快向波兰宣战,帮助乌克兰获得了独立。按照双方的约定,乌克兰不得不依附于沙俄,接受沙俄的统治。尽管沙俄给了乌克兰高度的自治权,但沙俄对乌克兰一直推行殖民政策,不仅掠夺乌克兰而且试图同化。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自然不会就范,双方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引发了乌克兰反抗。因为沙俄过于强大,乌克兰根本不是对手,所以乌克兰始终无法摆脱沙俄的统治。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乌克兰才趁机脱离了沙俄。但是刚刚复国的波兰就在英法等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占领了乌克兰西部地区。由于刚刚成立的苏联内忧外患,无力顾及乌克兰事务,所以被迫将西乌克兰割让给了波兰人。而东乌克兰则加入了俄罗斯主导的苏联,成为了苏联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二)苏联时期乌克兰受到严重压迫

    乌克兰加入苏联后处境并没有多大的改善,和俄罗斯主导的苏联政府矛盾不断激化。20世纪30年代,由于苏联政府在乌克兰强制征收粮食和推行集体化农业,导致乌克兰发了严重的饥荒。在这场大饥荒中,苏联不仅没有进行援助,反而禁止乌克兰人逃荒,并掠夺了乌克兰人剩余的粮食,造成了数百万乌克兰人死亡。此外,苏联还在乌克兰大肆进行清洗,大清洗造成了近500万人丧生。两场大灾难使乌克兰与苏联政府的仇恨与日俱增。所以在二战中,当德国人攻打苏联时,乌克兰人夹道相迎,很多乌克兰人甚至加入了德军。二战中,超过40万乌克兰人加入了德军,帮助德国打击苏联。

    二战后,尽管乌克兰和苏联的关系有所缓和,但双方的隔阂和矛盾并没有解决。作为苏联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仅占苏联领土面积2.7%的乌克兰却供养着18%的苏联人口。苏联40%的农产品来自乌克兰,乌克兰对苏联GDP的贡献达到了17%,煤炭产量更是占到了苏联总产量的60%。可以说,乌克兰人一直在默默地为苏联贡献。不过乌克兰并没有享受到功臣的待遇,实际上苏联一直在掠夺乌克兰。苏联解体前,大部分乌克兰人居于社会的最底层,集中在东部工业区和首都基辅的11%的俄罗斯人掌握着乌克兰大部分财富。但乌克兰无力摆脱苏联和俄罗斯人,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当然,苏联政府也知道乌克兰的不满,为了安抚乌克兰,1954年为庆祝俄罗斯和乌克兰合并300周年,赫鲁晓夫把原属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这就为2014年俄罗斯武力夺回克里米亚埋下隐患。

    (三)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努力摆脱俄罗斯影响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获得独立,和俄罗斯成为了兄弟国家。起初因为共同的利益,两国关系经过一段“蜜月期”。但不久后,两国因为在宗教、政治等多方面产生矛盾,最终逐渐分道扬镳。2004年,在西方国家的大力帮助下,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乌克兰倒向了西方,和俄罗斯彻底决裂。俄罗斯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很快俄罗斯策动乌克兰东部的亲俄势力企图独立,引发了俄乌冲突,并直接导致了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在克里米亚事件中,俄罗斯用武力夺回了克里米亚,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一片哗然。但不管是乌克兰还是美国,都对俄罗斯无计可施,只能忍气吞声,俄乌关系降至了冰点。随着美俄矛盾加剧,因为美国在叙利亚角逐中逐渐落入下风,因而煽动乌克兰制造事端,以此牵制俄罗斯的精力,让俄罗斯无力顾及中东。有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乌克兰在边境地区不断挑衅俄罗斯,导致当地局势日益紧张。现在两国陈兵边境,战争大有一触即发的势头。俄罗斯因为看透了乌克兰和美国的伎俩,自然不会中美国的调虎离山之计,所以对乌克兰的挑衅保持了少有的克制。

    三、俄罗斯和乌克兰未来关系走向分析

    (一)俄乌冲突在短期内难以化解

    2014年亲西方的乌克兰政权上台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兄弟关系突然转向。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乌克兰东南部爆發武装冲突,进一步加深了两国的敌对情绪。随后发生的扣押渔船、封锁港口、在敏感地域海域组织军事演习、俄罗斯修建克里米亚大桥等一系列事件,是两国政治上不信任和领土领海争端的具体表现。此次俄乌武力冲突,既有国内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又有主权争端、域外国家暗中鼓动等多重因素,因此短期之内冲突危机难以有效化解。

    (二)大规模武力冲突的可能性较小

    近年来,乌克兰在与俄罗斯的较量中占尽下风,不仅失去了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权,丧失了刻亦海峡的自由通行权,还在东南部的冲突中损失惨重,乌部分地区的冲突至今未停止。乌克兰深知,凭借自身极其有限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无法应对一场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因此乌克兰希望通过此次危机将西方国家绑上战车,获得全方位有力支持,将克里米亚问题国际化,在亚述海享有更多权益,并为其国内政治加分。从俄罗斯的反应来看,俄罗斯在两国关系中一直占据主动,已经获取了实际利益,因此并不想扩大冲突,避免继续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和打压。海上冲突发生后,次日俄罗斯即恢复了克里米亚大桥的正常运转,调动军队也是为了进一步摄止危机升级和域外大国强力干涉。

    (三)西方国家倾向于以和平方式解决

    为了表明对俄乌之间最新军事冲突的态度和对乌克兰的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取消了G20峰会期间与俄罗斯普京会谈的安排,但是出于美俄更广泛利益的考虑,特朗普还是选择了较为低调的“非正式”交谈方式。虽然近期美国派出侦察机在黑海地区执行信息搜集任务,英国派出心理战部队进驻乌克兰,但向俄罗斯进行战略施压的氛围较浓。欧洲在能源方面与俄罗斯关系密切,俄罗斯供气量占欧盟需求的1/3,大约1/4的欧盟国家完全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和原油供应,因此德国、法国等欧盟主要国家不希望进一步加深与俄罗斯的矛盾和对抗强度,希望两国最终以谈判方式和平解决此次危机。

    (四)俄罗斯可能取得“小赢”

    俄罗斯在此次冲突中不是主动挑衅的一方,冲突过后及时对受伤的乌克兰军人进行救治,并宣布了2个月的羁押日期,都表明俄无意进一步激化矛盾,有利于争取国际舆论理解和支持。此外,俄罗斯借助海上冲突事件,在克里米亚增加兵力,部署先进的反导武器,既强化了对克里米亚的有效占领,同时又巩固了克里米亚大桥的战略地位,彻底控制刻亦海峡这一交通要道,在亚速海拥有了更大的行动权和话语权,有利于下一阶段亚速海战略布局。此外,俄罗斯利用美国、欧盟等各方的矛盾和顾虑,进一步打击了波罗申科政权的政治威信和政治基础。

    (五)乌克兰可能是最大的输家

    乌克兰主动挑起此次冲突,在冲突中军舰被扣,人员被押,先失一分。从各方表态来看,乌克兰从西方国家获得的支持有限,试图将克里米亚问题国际化的初衷并没完全实现,利用域外势力约束俄罗斯强势扩张的目的目前并未达到。乌克兰的挑衅行为已引起俄罗斯的警惕并得到惩罚,下一阶段将进一步丧失在刻亦海峡的自由通行权,其亚述海权益也会受到极大挤压。乌国内分裂势力可能在俄罗斯的暗中操纵下乘势而起,国内安全压力将持续加大。如果冲突问题久拖不下,那么乌军士气受到打击,民众将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波罗申科借助外部矛盾解决内部执政危机的打算可能落空。总之,乌克兰在此次俄乌冲突中承担了大部分的政治风险、外交风险、军事风险和主权风险,可能是最大的输家。

    四、结语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美国和北约都不愿因为乌克兰而与俄罗斯兵戎相见,向乌克兰提供的支持很可能“口惠而实不至”。但从长远来看,美国和北约利用乌克兰遏制俄罗斯的战略意图不大可能改变。而俄罗斯将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看成挑衅,并且化被动为主动,目前已经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俄罗斯也不愿将冲突升级并扩大化,更有可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由此可见,此次冲突有可能不了了之,美俄两国达成某种默契,而乌克兰在不利的处境下也不会冒险行动。总之,在当今国际政治现实主义色彩依然浓厚的环境下,美国、俄罗斯和欧盟国家在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博弈,仍有可能利用新的热点问题而呈现更加纷繁复杂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保罗·库比塞克.乌克兰史.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09年.

    [2]沈允.乌克兰民族问题——对苏联民族问题历史渊源的探讨.苏联东欧问题.1983(4).

    [3]谷继坤.俄罗斯社会政治史档案馆馆藏中共及国际共运档案资料评介.中共党史研究.2016(5).

    [4]沈莉华.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走势分析.俄罗斯学刊.2014(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