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研究
范文

    齐健 杨琳

    摘 要 通过设置适合学生专业特点的公选课课程内容,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主题探讨为主的课下活动、课上教学、反馈活动,利用网络平台或者移动端实现双向互动。同时,结合网络的统计功能完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

    关键词高职院校 网络平台 互动式教学

    基金项目: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项目“互动式教学在高职院校公选课中的应用研究”(编号:JGXM201706),主持人:齐健。

    作者简介:齐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杨琳,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212

    互动式教学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公选课中开展基于移动平台的互动式教学是以主题探讨式互动为主,融合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動网络平台传播广泛性、趣味性、科普性知识的新型模式。在公选课程中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应用研究既有利于满足多层次、多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多角度、多领域教学内容的良好呈现。

    一、基于网络平台开展互动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周作勇 通过问卷调查和卷面考试成绩分析评价了互动式教学效果。廖纪元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互动式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创造性、趣味性和自主性。高秀春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邢婷婷 利用互联网络的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将智能手机微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为高职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基于公选课的特点和高职教育的核心课程观,充分结合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通移动端开展线上课程。开展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研究,旨在整合有效的网络资源为课堂教学所用,一方面以主题探讨式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以微课教学的手段辅助传统教学,共同提升教学效果。开展互动式教学在高职院校公选课中的应用研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说教式课堂教学的困乏局面,充分彰显公选课内容丰富的特点,有效整合当前零碎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所用,使公选课的教学更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行为习惯。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关系,有利于建立多向互动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融合。

    二、基于网络平台开展互动式教学的途径

    (一)分析学生特点 ?设置课程内容

    这一阶段是教学开展的前提,教师作为主体要对课程的内容、目的、讲义、大纲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并分析其学习内容及习惯上的劣势,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料和素材,形成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课程内容,并基于此开展教学。

    基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在开设的公选课——《我们世界的光》开展研究。面授对象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艺术、信息、机电等专业的学生,分析学生 特点,搭建知识构架,充实各知识点,尽量涵盖各专业知识,建立各章节的课程主题。例如,针对医学学生特点建立《光为生命体和医疗带来的帮助》等章节;针对艺术学生特点建立《色彩》《呈现万物》等章节;针对信息、机电学生特点建立《显示与立体显示》《电磁辐射与通讯》等章节。

    (二)基于网络平台 ?开展教学活动

    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主导者,充分彰显互动式教学的优势,但也兼顾传统教学的优良特点,以教师搭构的框架为主线,结合有效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基于移动平台开展互动式教学总体上以主题探讨为主。根据课程内容,教师确定探讨主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调研并展示结论,教师答疑、扩展讲解,线上线下持续性教学、教师学生共同评价的教学模式。

    1.以主题调研为主的课下活动

    分主题调研为主的课下活动主要以学生为主,通过有目的性的主题调研,使学生了解相应的学习内容,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由教师根据章节内容确定一系列小主题,教师提供调研建议、相关资料文档、视频、网址等。以《激光》一节为例,要求小主题层层递进,并切合学生自身的专业,主题如下:你了解的激光;你了解的激光的应用;选取你感兴趣的或者与专业相关的激光应用并在课上介绍。

    学生可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增加知识宽度,也可以就疑难问题进行课上探讨或者线上交流。教师可将上述资料发送至超星平台,学生可在学习通移动端或者超星平台获知本次调研的主题和相关资料,教师也可以根据统计功能查阅学生阅读情况,并及时提醒。

    2.以主题探讨为主的课上教学

    改变传统大班一体教学的局面,根据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要求每组涵盖各专业学生,数量保证在7人左右,各组选择组长一名,实行组长负责制,课前开展一些利于团建的游戏,以此来增加小组的配合度和凝聚力。

    通过课下活动的开展,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总自身的调研结论并积极阐述,教师及时总结并深入讲解一些学生遇到的疑惑或者较强的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配合一系列教学活动发布在移动学习通平台上进行巩固和加强。例如:分组讨论活动、抢答环节、小测验环节等。对于教师讲授内容,包含文档、学习视频、微课资料等也可以充分利用移动学习通平台进行推送。以便学生查阅,方便和学生实时交流,保证教学的延续性。

    主题探讨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爱好或者专业特点深入了解某一项应用,拓宽自身的专业视野,充分体现公选课的特点。例如:针对《激光》一节,医学护理学生针对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俗称的激光近视矫正做了深入了解,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就病症护理、后期保养等方面做了深入的调研,既了解了医疗手段,又加深了专业护理方面的知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针对激光测距仪做了深入的调研,对家居装修中的测高工具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有同学针对激光内雕技术进行了调研,并总结相关的知识,认为内雕适合自身专业特点,会继续关注。还有同学针对光驱、激光打印等进行调研。

    通过分主题式的互动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针对感兴趣或者符合专业特点的内容进行学习,并获取知识,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具有宽泛和较强的专业知识。为了更好的体现课堂效果,建议教师针对学生前期调研的资料做系统整理,有的放矢,提高课堂利用率。

    3.以主題总结为主的反馈活动

    课后总结反馈是课上教学的延伸。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线上交流和课堂探讨的主要问题对课程建设不断扩充,更新课程资源、不断推送新的内容供学生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超星平台共享并学习老师和学生针对章节内容上传的相关资料。

    基于教学模式的变化,评价方式也有很大不同,以互动式教学为主的公选课教学更侧重形成性评价,区别于传统的考试、论文和考勤评分的评价方式,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综合考量学生调研、互动交流、平时积累等情况,按照合理的比例给予评价。

    设置适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式教学的评价制度,一方面综合考虑学生在各组团队合作程度、线下交流度等,又要考虑学生的查新能力和答辩参与能力等,自评与各组互评相结合,作为评价该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结合学生线上交流、分享、活动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三、总结与思考

    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既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又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模式既融合传统课堂面授、答疑的特点,又充分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院校公选课的实践教学中,有以下几点结论和思考:

    1.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充分考虑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特点,完成教学资料、课程视频及教学活动的推送,实现线上交流、管理、数据统计等功能,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既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又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2.以主题探讨为主线的调研、教学、总结等互动式教学环节,明确了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开展教学,更贴合学生的特点,配合网络平台,学生学习不受地域时间限制,教师答疑更及时有效,保证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评价方式也呈现多样化,既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查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又充分结合网络平台的统计功能评价学生的线上交流、活动参与等,评价方式更注重过程评价。

    注释:

    周作勇, 王芝英, 胡世君.动物传染病学课程互动式教学法的实践与分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

    廖纪元, 曾洁, 刘红云,等.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式教学的实施与效果研究——以《医学免疫学》为例.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 33(7).

    高秀春.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7(2).

    邢婷婷, 成咏华, 戴琨.基于互联网络的智能手机微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研究 ——以"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专业课程为例.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7(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