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范文

    摘 要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在依法治国的举国政策下,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重视法治教育。法治教育在性质上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但是在高校中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法律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因而出现了很多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对此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观念上、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手段上探索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思维。

    关键词 依法治国 高校大学生 法治教育

    作者简介:戴武君,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214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法治建设的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建树,也反应出国家对法治建设愈加重视。在发展的新时期,我国针对国家的法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问题,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路线,我国的法治建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依法治国,也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要依照宪法和法律来管理社会,是我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在积极响应依法治国的号召下,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方针应被定位为法治大计,教育为先。党的十九大对法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发展的新时期,先进的技术和经济水平快速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我国正在迈向一个发展的新阶段,更加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因此,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目标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要求大学生要熟悉基本的法治要求和法律规定,同时需要具备判断、解决问题的法治思维能力。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栋梁,是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基本法律运用能力也是必备功课。

    然而在当下的新时期,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特别是法律意识的薄弱,致使我国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出现亟需填补的空白,所以要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法治教育开展的新路径。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高校大學生的法治教育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加强,从单一的法律条文生搬硬套到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综合素养,其法治教育也更为完善和贴近当前所需。长期以来,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法律综合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依照国家各个时期的普法任务和法治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宪法以及部门法的内容作为法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不能够适时的更新内容,引导大学生提升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在当前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大学生所具备的法律意识跟不上本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导致大学生法治教育陷入困境,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概率逐步攀升。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案例中都体现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不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在2017年,某大学生的狗丢失,因怀疑是隔壁邻居偷的,所以用狗链将其绑回家中,养在狗笼,并逼问丢失狗的下落。这一事件显示一个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法律思维。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某大学生投毒毒害同学或者报复他人,某大学宿舍发生杀人事件,或者因为发生口头争执而大动干戈,造成死亡。同时还有一些大学生盗窃行为,利用网络非法入侵等行为,都是因为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而出现的大学生违法行为。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频发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着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法治教育在高校教学领域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还停留在法律知识的宣传上,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成长发展。法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在更多的时候,并未单独的开设法制课程,对法治教育的实践也仅仅只是传播法律知识。在教育上更偏重于个人专业知识的培养,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开展。此外,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需要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除了专业的法治教育之外,还要重视校园文化氛围,当前高校存在很多与法治文化建设相悖的现象。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最常见的就是利用宣传栏进行文字的宣传,或者制作大量的横幅等,比如宣传栏上的法制文化板块,就算定期的更新,却也基本上没有学生会去关注,又比如横幅,就算挂上几个月,可能还有学生不会去注意横幅的内容。

    第二,法治教育中应将法治思维根植于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在当前高校法治教育开展中,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思维模式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在法律教育上是被动的接受的状态,其法治教育的思维还停留在守法的阶段,大学生法治教育给学生灌输的理念多是只要不违背法律就算完成法治教育的要求。另外,法治教育没有加深大学生对法制的信任,更多的是迫于其强制性和威慑力。

    首先在法治教育课程的体系上来讲,其主要的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然而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围绕思想道德修养展开的,而法律的相关内容占据的非常少;在讲解的时候,多停留在表面,只能做到对课本文义进行解读,难以结合大学生所需的实际情况;其次就是课程课时的安排较少,导致在法制的教育上没有深入,停留于形式主义浅尝辄止。

    然后从教育模式上来讲,高校法制教学主要是以课程为主,与实践脱节,更多的是照着教材内容读,或者把教材内容整理制作成PPT展示给学生,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教材的内容和案例不能与社会的发展一致,很多教材的案例相对久远,完全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激发学生运用法律和维护法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运用法治思维来解决,面对一些实际的法律问题,他们往往是不知所措,甚至存在错误的观念。在调查中发现,假如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触犯法律或者在违法边缘的行为,有一半的学生会选择无视,就比如自己的东西被盗或者购买到假冒商品的时候,很多学生会选择自认倒霉,作为教训等。二是法治教育缺乏实际有效的案例和社会实践,导致往往因为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而不知道怎样去维护自身权利,而且教材的内容过于理论性,导致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其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也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导致了只知道概念实际并不懂所学内容的情况出现。

    三、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路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与教学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团队的深化建设是加强高校法治教育的基础。因为高校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老师多是由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担任,所以就需要对此类教师进行法律专业的培训,要求共同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要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另外,还需引进专业的法律教师讲授课程,可合作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课外辅导,定期的开展法律专题讲座。最后,还要重视教师的法律素养,教学不能与实际脱节,所以应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需求和社会中的热点法律案例,加强高校教师从业水准和法律素养的培养。

    (二)加强法治教育的手段创新

    高校发展的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教学改革创新,应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技术优化教学模式。大学生法治教育也一样,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引进教学新理念、新手段等,创新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要创新教学体系。高校的法治教育是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在当前发展的新时期,先进的思想和多元化的发展对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一些信息设备的出现直接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所以旧式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客观需要,需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迎合大学生的真实需求为前提,对其进行改革。丰富有关法治的课程内容,重视与法治教育相关的课程开设,适当的增加法治教育内容在教材中占据的比重。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多方面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活动,以便进行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另外,还要重视与实际的联系,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通过实际的案例教学提高法治教育的时效性。

    其次,要丰富教育形式。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课堂授课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主动性。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和情景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选择的案例还是情景,都是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合,最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矛盾纠纷,并告知其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解决。常见的有学生就业中遇到拖欠工资、强制性加班等该采取何种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在日常中购买到假冒商品该如何处理等。这样的教学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更加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其法律综合素养。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

    诚如前述,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还停留在法律知识的宣传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成长发展,就是因为良好的法治校园环境的缺失。如何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培养与营造,必须要借助大学章程的最高效力,通过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保障校园内部教育活动及师生活动都有章可循,同时保证学校行政实施的程序化和各项规章制度都有效执行,如此能大大提高学生在此方面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法治思维,也无形中促使了一个“象牙塔”式的小型法治环境的生成。在这样的法治环境中,能够充分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法治学习中,同时学生学会了遵纪守法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避免走出校园后从事犯罪活动,一举两得。而这也是未来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重要举措。

    四、结语

    文章主要探索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和突破口。文章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研究,首先是分析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以及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要求。第二部分先是分析了一些大学生的违法案例,总结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分别提出了当前教育模式、思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法治教育创新路径,应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育宣传、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等多方面进行来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千贞伊.依法治国视域下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7).

    [2]李瑶瑶. 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北大学.2018.

    [3]马晓.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开封大学学报.2018,32(1).

    [4]夏欣.“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法制博览.2018(5).

    [5]刘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路径建设与方法改革研究.法制博览.2017(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