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于连与拉斯蒂涅个人奋斗形象之比较研究
范文

    摘 要 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和巴尔扎克《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都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寻求自我价值、探索未来前途的年青人,两个人都试图从社会底层向上流社会奋斗,他们各自都曾被社会上层侮辱与鄙夷,并在奋斗反抗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他们各自向上爬升的动机各异,因此,也就决定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结局。作为个人奋斗的典型,于连和拉斯蒂涅一个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一个泯灭了自己的良心,在与社会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之后,走向了“毁灭”的终点。时代和社会在他们身上深深地留下了印记。

    关键词 于连 拉斯蒂涅 个人奋斗

    作者简介:何甜,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欧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獻标识码:A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4.230

    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大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在法国产生了两个大家:司汤达(1783-1842)和巴尔扎克(1799-1850),他们创作的《红与黑》和《高老头》以深刻的感染力享誉世界。十九世纪初,在拿破仑政权覆灭之后,波旁王朝复辟,法国这块曾经革命过的土地上重新建立了旧的封建王朝。革命中人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启蒙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与旧思想产生冲突。《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反抗青年,他不甘平庸,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其个人奋斗的经历对往后的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蒂涅在金钱社会的污染之下,良心泯灭,走向了拜金利己的人生赌场,最终成功挤进上流社会,蜕变为真正的资产阶级野心家。两位作家创造的经典人物于连和拉斯蒂涅都经历了社会的污浊教育,也经过了个人奋斗,但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结局。

    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边缘人

    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自幼体弱多病,无所事事,在拜金主义盛行的时期,这让他一开始就成为被别人欺侮与损害的弱者,于连形成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自尊心。于连受到了启蒙思想的熏陶,每当遇到什么情况时总是情不自禁说道:“这要是在拿破仑时期会是怎样呢?”他也时常拿自己和偶像比较:“但是在同样的年纪里,拿破仑已经干了很伟大的事业!”①但后来波旁王朝复辟了,等级观念抬头,唯利是图成为社会特定的风尚,这成为于连个人奋斗的根本的羁绊。于连屈尊走进德瑞那市长家,违心地远走贝尚松神学院,以及在德拉木尔侯爵府臣服于贵族,这一切行为的动机都来源他曾经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烈的自尊与自卑。

    拉斯蒂涅从乡下来到巴黎攻读法律专业,家中对他寄予厚望,起初他的心思多少还能放在学业上。但他很快受到巴黎花花世界的浸染,拉斯蒂涅遇到的直接麻烦就是金钱!知识分子的境遇显然在金钱面前显得过于苍白。他开始追逐金钱,进军上流社会。在舞会上拉斯蒂涅的大学生穷酸相甚至在雷斯多太太的仆人面前都碰了钉子,仅仅这一次就让拉斯蒂涅倍感侮辱,也使他更清醒地认识到金钱的魔力。他对于金钱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想法陡然增长,他发誓要挤进上流社会!

    于连和拉斯蒂涅,在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年代里,都是被侮辱与损害的,都是不择手段想要出人头地的奋斗者,这是因为他们都处于社会的底层,只有爬上去,才会有出路。

    二、抗争与妥协的博弈

    (一)阴谋与爱情

    当于连发现拿破仑已成为昨日黄花,而一个40多岁的神父一年的收入就能达到到十万法郎,此时,他毫不犹豫地调整了人生坐标,计划去当一名教士。面对年轻的阿格德主教,“他再也不去想拿破仑和战斗的荣誉了,他想的这样年轻就能当上主教!可是阿格德是什么地方呢?能有多少收入呢?也许是二三十万法郎吧。”②当看到主教跪在教堂里,受到围在四周的姑娘们啧啧的称赞时,他仅有的少得可怜的一点点理智也丧失殆尽,此时此刻,他认为财富地位就是幸福!

    在德瑞那市长家里,于连为了报复市长对自己的轻蔑,带着战斗的情绪走进市长夫人的房间。起初于连自己也只以为这只是“阴谋”,即使在与德瑞那夫人热恋时,于连的这种仇恨与反抗也从未停止过,始终把爱情看作是他对贵族阶级的报复和争取自由平等的愿望,当然最终于连的这段恋爱爱情战胜了阴谋。在和玛特尔小姐的交往中,他曾自言自语:“看呀!这个骄傲的女人,居然躺在我的脚下了”③于连追求的不再是爱情而是满足他那颗要求尊严的灵魂,这反映了于连通过爱情阴谋达到了自己向上爬的目的实质。

    拉斯蒂涅向往的是巴黎上层社会的荣华富贵的生活,要想跻身上流社会就必须抛开情感和良知,厚颜无耻地曲迎附会,不择手段地投机钻营,这个原来充满朝气的青年却要依靠女人去攀爬。他从鲍赛昂夫人那里了解到女人对于自己的作用,并且听从鲍赛昂夫人的主意,去追求他一贯蔑视的银行家太太但斐娜:“你要没有一个女人的关切,你在那儿便一文不值,这个女人还得年轻、漂亮、有钱”④他也受到鲍赛昂夫人被葡萄牙富豪抛弃而满腹怨恨的教诲:“你越没有心肝就越开得快,你越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越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驿马,把他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再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高峰”⑤一席话果然使大学生去追求但斐娜,同时也力争将从前在阿娜斯大齐那儿丢失的面子找回来。在伏脱冷的教唆下,计划通过在泰伊番小姐身上发财。泰伊番小姐的确曾经用善良和单纯的性格打动过他。可这真正起了作用的因素是泰伊番小姐丰厚的家产。在拉斯蒂涅的心中,爱情完完全全就是个幌子,爱情只是次要的,只有金钱才是最主要的、最真实的。

    虽然于连和拉斯蒂涅在攀爬的道路上都借助了爱情。拉斯蒂涅纯粹是将女人当成向上爬的阶梯,而于连他并不是完全为了利益去追求德瑞那夫人,即使是对玛特尔小姐的追求,于连也没有将个人的野心全部融入到对玛特尔小姐的征服中去。

    (二)妥协中的梦想与尊严

    于连的梦想在现实中破灭了。在市长家里当家庭教师,他接触到了陌生而神秘的上流社会,目睹了贵族的丑恶嘴脸。这是一场梦想与尊严的捍卫之战,也是直接的交鋒。他占有了市长夫人,拒绝了与佣人爱丽莎的结合,甚至为了维护尊严,为了实现奋斗梦想,他选择了妥协。他孤独地反抗,但也只能用虚伪对抗虚伪。于连来到木尔侯爵府当侯爵的秘书,在侯爵府中受到贵族之家不可一世的奢华与卑鄙庸俗,他强烈的自尊受到摧残,他对这一切怀有强烈的仇恨,在这仇恨中,他征服了骄傲的玛特尔小姐,满足了他强烈的自尊。在侯爵生病卧榻前,他对侯爵的无微不至,他得到了勋章,他更是对侯爵感恩戴德,他为了侯爵的反动计划掺杂其中,终于他得到了想要的金钱、地位、功名。他甚至宣誓:“我但遵照给我的勋章的政府的意旨办事。”⑥尽管奋斗的梦想在玛特尔的怀孕得到了想要的一切,但在奋斗的过程中,尊严是怎样的遭到践踏,妥协中的奋斗梦想基本实现,但尊严已经消失殆尽。

    拉斯蒂涅想要找一个贵妇当情人,得到权势的庇佑,才能达到欲望的顶峰。他甚至厚颜无耻地利用母亲和妹妹的信任占用他们大半的生活费而购得一身向上层攀爬的衣裳。伏脱冷告诉他要像瘟疫或者炮弹一样进入上流社会。伏脱冷以用玩世不恭的口吻,把当时的法国的法律、道德、社会风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弊病无情地揭开:“在这个社会里,清白老实一无用处……你要想尽快发财,必须已经有钱或者装作有钱,要弄大钱,就要大刀阔斧地干,要不就溜之大吉。”⑦“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捞油水就不能怕弄脏手,只稍事后洗干净,今日所谓之道德不过是这么一点点。”⑧拉斯蒂涅向这种处世哲学臣服了,他知道走哪条路都得选择妥协,掩埋自尊,还得抹煞良心。他明知巴黎社会是垃圾堆,却又像苍蝇一样情愿在污垢之中打滚,但始终选择在妥协中奋斗!高老头的死对于拉斯蒂涅完成了最终的蜕变。二十年来高老头为了两个女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慈爱,但女儿们最终选择把皮扔在奢华的巴黎大道上,高老头在临死前的醒悟给了拉斯蒂涅深重的警示。拉斯蒂涅更加明白繁华的巴黎不相信懦弱退缩的眼泪,只有金钱才是主宰一切的上帝!

    于连是自尊与自卑、虚伪与正直、甚至是反抗与妥协相结合的统一体,他是在法国复辟王朝时期贵族与宗教的等级特权与平民的夹缝中的奋斗者,但也是不断依靠对上层的妥协完成了平步青云。他的妥协并非完全将自己出卖给金钱与权位,只是交给了自己原本脆弱而敏感的自尊。拉斯蒂涅具有善良与不择手段,灵魂堕落的复杂性格,他为资产阶级的野心和金钱所湮没,甚至是彻底的在反抗中缴械。

    三、罪与罚

    于连已经接近了最终的成功,但一封告发信粉碎了他的梦想,木尔侯爵府因此取消了于连与玛特尔小姐的婚约,于连在强大的报复心的驱使之下枪击了德瑞那夫人,随后被判处了死刑。于连忍受不了审判席上哇列诺向他透出的傲慢无礼的目光,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坏蛋的眼睛发出光亮,对于这个卑劣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胜利啊!”⑨于连决定用自己的生命去回击哇列诺的傲慢自得,他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他充满骨气地对哇列诺及陪审团说:“我对你们不求任何地恩惠,我一点儿也不幻想死亡在等待着我而且他是公正的,”“我的犯罪行为是残暴的,而且是蓄谋的,因此应该是死罪。”⑩于连唤醒和攻击了贵族阶级的虚荣心,这也就是对自己的人生判处了死刑。

    于连留下了遗憾、同情,还有叹息,却还有真诚。于连得到这样的结果在他奋斗的过程中已经预示了,他选择借助依靠攀登土地贵族的阶级企图实现自己的奋斗,并且不断妥协,一步步走向落寞,违背时代的潮流注定要失败,没有救赎的机会!我们承认,于连成功来自于德瑞那夫人之间的爱情,而于连的毁灭也是源自这一段爱情,企图获得一个与自己不同阶级的女人的爱情是无法成功的。于连的罪责终于导致了人生的悲剧。

    拉斯蒂涅成功了,他没有得到真正的惩罚。一种投机式胜利,而从他一开始在对巴黎出现的在他的身上对奢华和贵族的渴慕所动摇,抛弃理想,走上不归路,即使成功也无法抹去丑恶的罪行。拉斯蒂涅顺应了时代与历史的潮流,在上流社会中飞黄腾达,他阿谀奉承,投机钻营,厚颜无耻,成为一个没有良知,毫无自尊的野心家。野心勃勃地滑向罪恶的深渊,完全堕落为无耻的资产阶级政客,成为了极端个人主义野心家。他失去淳朴,毁灭灵魂,他没有成为真正的英雄,而是成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帮凶了!

    于连和拉斯蒂涅最终被毁灭了,一个以生命为代价,一个以良心为代价,这是属于复辟王朝时期的罪与罚,这也是1830年前后法国的有为的年轻一代的最终宿命。拉斯蒂涅和于连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揭示了处于权钱主导下的个人奋斗者的必然命运。这两个既相同又不同的个人奋斗者,是十九世纪初法国社会的弄潮儿,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注释:

    ①②③⑥⑨⑩司汤达著,郝运译.红与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97,139,521, 358, 596,597.

    ④⑤⑦⑧巴尔扎克著,傅雷译.高老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70,70,94,95.

    参考文献:

    [1]朱维之.外国文学史简编(欧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

    [2]柳鸣九.法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3]艾珉.巴尔扎克 ??一个伟大的寻梦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王宇.试论于连和拉斯蒂涅个人奋斗形象.阴山学刊.2000,13(1).

    [5]赵香凌.是野心家,还是悲剧英雄?——《红与黑》中于连人物形象分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22(1).

    [6]赵增韬,成玉.偶然中的必然——简析于连的拿破仑式心理与他的人生悲剧之联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7]冯桂华.拉斯蒂涅和于连的比较研究.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3(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