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廉政信息化视域下高校人事管理风险防治
范文

    李江峰 李焕勤

    摘 要 加强高校人事监管是遏制高校腐败的着眼点之一,当前高校还存在着人事宏观管理不完善、人事监管薄弱等问题,高校人事工作应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廉政信息化為推动力促进人事工作风险防治,以弥补人事监管不足,降低人事工作廉政风险。

    关键词 廉政 信息化 人事监管

    基金项目:郑州师范学院2018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科研规划项目:新时代高校廉政信息化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江峰,郑州师范学院思政部教师,讲师;李焕勤,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教师,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076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回顾

    高校廉政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强调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面临着发展的新形势,同时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也为高校利用教育信息化政策利好推进廉政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高校廉政工作之一是做好人事工作的廉政风险防治财务廉政,人事廉政的基础是做好人事监管。

    关于高校人事监管,当前学界主要从人事工作存在的腐败风险 、人事管理信息化 以及诸如职称评审 、人事网上招聘 等方面展开研究。以上论者都是从高校人事监管的某一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或者是从人事信息化宏观方面予以论述,对于信息化条件下高校人事监管特别是从廉政信息化的角度探究人事监管的文献较少,事实上,高校人事监管不仅面临着信息化的影响,还离不开与廉政监督的互动。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廉政建设除了做好自身信息化工作还需要拓展视域将监督触角伸向廉政风险的高发区域—高校人事工作。以人事工作信息化为基础融合廉政监督思维,实现对人事工作过程全监控,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人事工作监管,防治廉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高校人事管理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呈现

    一是因利益交换而腐败。在当前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欲进入高校就职除了自身条件符合招聘需求外,不少有丰富社会资源以及各式各样关系的毕业生就凭借相关资源寻求交换以获得在竞争中的优势。高校在招聘过程中拥有招聘决定权的校或部门领导在面对自己升迁、职称评定、科研项目获得、子女就学安置等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情况下,可能优先考虑拥有满足自己需求资源的毕业生,从而实现利益交换,在招聘中大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在纪检有效监督缺位的情况下腐败风险难以避免。

    二是人事管理各环节权力泛化。表现在一方面人事考核评价主观随意性强,貌似客观的人事评价考核指标隐藏着可操作的个人看法、个人观点等主观意志并充斥评价全过程,致使权力缺乏规制为腐败滋生提供土壤。另一方面设岗设置不尽合理。岗位设置合理与否事关每一位教职工切身利益,其中最为关注的是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由于高级岗位职数紧缺,设置比例不合理,因而竞争激烈。合理的岗位设置应该经过数据的比对与测算,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造成聘任人数与岗位空缺不对等,为权力寻租提供空间。在教师职称评聘时,由于指标设置不合理,表面上严格按照上级职称文件执行,实际上通过暗箱操作,借助评聘指标理解的模糊性,事前圈定评聘入围对象,论资排辈,重关系轻教学科研业绩导向明显,使年轻人特别是无权无关系的教职工进取心受挫,工作热情遭受打击。此外,职称评聘考核细则不公开,过程不公开,考核成绩最终排序仅仅依靠评委投票决定也使职称评聘处处生异,教职工知情权被排除在外,权力监督缺位滋生廉政风险。

    三是对人事管理的廉政监督弱化。一方面内部监督不足,高校人事部门在主管人事业务时由于有些人事干部缺乏廉政风险意识,对有关干部选拔任用、档案管理、招录调配、职称评聘等环节存在风险认识不清,执行不严,核实不到位,内部监督缺位,致使存在廉政风险。同时由于人事管理的不规范、不严密、不科学,又缺乏民主、公开和竞争的环境,为腐败滋生留出了空间;档案管理不善,在遇到人情、领导调阅时,档案管理执行弱化,易造成泄密;在职称评聘时材料公开不充分,标准刚性不足,监督不力。另一方面,外部监督功能弱化,人事部门作为专门从事人事管理的主管部门,权力所及也包含纪检监察部门,这就使同级的纪检部门对人事部门的日常监督监察缺乏足够的权力支持,在人事管理信息缺乏透明的情况下,外部纪检很难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另外,上级对高校人事部门的监督不及时不到位,群众对人事工作的知情权得不到有效满足也使得人事工作的外部监督力量无法形成强大合力。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对人事部门存在的监督缺位与弱化、责任监督主体不到位,相关信息不公开或公开程度不足、滞后致使潜在腐败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伤害了群众感情,打击了教职工进取心。

    三、通过廉政信息化加强人事管理监督

    人事管理信息化可以增强人事工作各环节各程序的公开程度。便于内外部监督与监管。由于人事管理关涉教职工的诸多利益,例如职称评聘、岗位设置、人员流动、工资管理、人事招聘等,因此公开透明的人事管理不仅能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便于接受监督,也使教职工对人事工作有深入了解并获得稳定可预期规制信息,提升教职工发展的动力。同时,人事信息的公开透明可以很好地调动起教职工的积极性,由于随时可以了解到人事政策和规章制度,并且还可以随时掌握到职称评价的资料,从而增强自身的素质能力。基于信息化的人事管理也使得人事部门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可预测,从而减少人为因素介入的机会;此外,人事信息化还为高校人事决策提供客观数据支持,清晰呈现教职工队伍人事现状及变化,进而推动学校合理调整教职工人事工作计划,促进人事管理可持续发展。

    针对人事管理廉政风险点诸如招聘、干部选拔、职称评聘,通过信息化手段堵住漏洞,加强廉政监察,使人事工作真正成为高校廉洁之地。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全面推行网上公开招聘,招聘信息尽可能完全公开。信息的公开性是公开招聘的基础,相应的应聘者通过网上招聘平台可以很好地了解相关招聘工作要求,校方也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应聘信息,同时,应聘人员信息填报、资格审核以及审核结果由于都是通过网络完成,一方面使得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招聘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为全校师生随时上网查询了解报名情况提供平台,增强了招聘工作的群众监督力度,减少廉政风险发生。

    二是以廉政信息化促进人事监督工作规范有序,提高人事工作廉政监督水平。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契机,实现人事工作全程记录、实时监控、提前预警、统计分析预测。通过设置信息化模块,对诸如人才招聘、岗位聘任、职称晋升、人事工资核算等各环节的责、权进行清晰而刚性的界定,实现对人事工作全程监督,做到记录与程序一一对应的痕迹管理,为纪检监察安上“千里眼”。同时通过信息化处理,对人事工作的各环节、步骤实时监控,为权力运行提供合理清晰有邊界的规制,并针对违规行为,及时预警,推动人事部门自我纠正;对一些特殊情况,有必要放宽条件的,自动提醒纪检监察部门重点关注,预防廉政风险。

    三是以信息化促进教师职称评审廉政督查。首先,通过建立职称评审网络平台推动评审材料的上网公示,并就公示时机、公示时间征求多数群众意见,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凝聚群众监督力量。公示材料一旦上网不得修改也不得补充完善,材料审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并纳入上网公示范围,确保每个环节,实现痕迹管理。公示信息要确保完整,不在网上公示的参评材料不得进入评审环节;其次,强化职称评审的主体责任,所有评委名单通过职称评审网络平台予以公开,评审时采用同行评议、记名投票等方式,并将每位评委投票情况予以网上公示,确保对评委的结果监督,推进评审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最后,建立评审后信息反馈与投诉机制,将弄虚作假的参评者以及评委纳入师德惩戒范围,并上网公布,以提高其违规成本。

    注释:

    施俊.新常态下高校人事管理腐败风险及其治理路径研究.世纪桥.2017(10):87-89.

    黄含其.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2):46-49.

    王凌峰.高校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广西社会科学.2013(1):173-176.

    丛伟波.浅谈高校人事网上招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59-160.

    包心鉴.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创新.廉政文化研究.2010(1): 1-7.

    何小陆,吴红.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逆向淘汰”风险与对策.江苏高教.2006(5): 30-32.

    丛伟波,关嘉,李征明,张宜军.浅谈高校人事网上招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59-16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