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向度
范文 温海霞
摘要:“四个全面”是在沿承和发展中国道路与中国优势的基础上,基于人民的价值导向,针对时弊,探寻“破”的角度,找准“立”的基点,举旗定向,谋篇布局,革弊鼎新,生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针对现实问题而布局的顶层设计,其逻辑运演是通过架构目标系统、激活动力系统、构设保障系统、锻造支撑调控系统而实现一种有机结合体。“四个全面”之间呈现出密切的关联性与耦合性,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实现整体突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辩证逻辑;“四个全面”又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战略举措,掣画了治国理政的发展蓝图,展现了谋划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走向的战略逻辑。
关键词:四个全面;生成;运演;旨蕴
伟大的事业需要科学的理论引领,伟大的布局征程战略抓手推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已经呈现出一种新常态。而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矛盾与问题更加复杂尖锐,改革所剩下的“难啃的硬骨头”日益明显,体制机制弊端与利益固化藩篱盘根错节,且每一个问题背后所呈现的都是一连串的相关问题,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整体突破。习近平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基于这一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谱写治国理政顶层设计的战略谋划,开启了治国现代化的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新篇章。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生成
(一)历史基点
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沿承中走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历程中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其治国理政实践中成为鲜明的中轴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不断奠基、开创、沿承与发展起来的。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理论准备、制度基础及物质准备等。邓小平把市场经济引入到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划“三步走”战略布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描绘了战略图景的基本雏形;领导贯彻八二宪法,树立法治权威。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积极锻造领导核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胡锦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划党的事业前行的科学发展理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不断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的把握中走出来的。具体说来,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对30多年的改革开放、60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与5000多年的文明传承的历史发展的逻辑把握中走出来的。其中“小康”一词出自《礼记·礼运》,小康社会更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执着梦想,邓小平借用小康来描述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三步走”的第二步,江泽民、胡锦涛沿承这一历史发展的逻辑脉络,习近平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正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鍵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面依法治国是在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所做出的基本战略部署,只有法治才能实现经济持续、政治清正、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健康。回首以往近代中国的历史,从其宏观走向与历史布局中可以看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治国先要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刮骨疗毒”,所以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彰显中华民族千年特色的文化底蕴。
(二)现实方位
从中国发展现状判定,中国发展已经进入一种新常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较快发展,与三十年前相比较,我国的经济在发展的基本模式、产业形态、增长动力等方面业已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具体而言,就其经济发展的速度而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就其经济发展的结构而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就其经济发展的动力而言,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这一新常态所具有的持续性与成熟性程度,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与时度。认识、顺应、培育新常态就需要我们有新的战略谋划或新的战略构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架构起来的。基于中国发展的这一新常态判定,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对现实问题的密切关注及其清醒认知,并在这一认知中规划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蓝图,从战略大局与发展整体中谋划改革动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宗旨意识与厚重的为民情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担当精神与使命意识。
就世界发展坐标审视,中国与世界呈现出一种新的格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就总体而言,中国发展开放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格局产生了微妙改变。就其整体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所要做的主要就在于在现有框架秩序下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发展自己,改变自己原有的世界地位与国家形象。但这种改变主要是基于对世界整体格局框架下的融入,对既存世界贸易等既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规则的遵循,而这种格局与规则是在战后原有主导资本主义所架构的。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经呈现出一种新的格局,中国不仅有对国际框架的遵循,亦应有新的变革。基此,中国也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地缘关系、新型伙伴关系等等,积极打造新的平等交流合作场域,开拓金砖国家、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平等交流与合作平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交流机制,传播中国声音。这一过程中,我们对自身定位非常明确,对自身所处环境十分清晰,我们所谋求的更多的是一种对现有国家秩序的改革与补充,以求国际治理体系与治理秩序更加完善。我们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发展道路多样化,坚持各国应相互借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三)价值导向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归旨始终是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始终是人民群众。具体说来,就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本质而言,党的指导思想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这一理论其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寻解放、求翻身、找幸福、谋发展这一历程中探索经验的理论提升,本质就是为着人民的理论。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而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指向鲜明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价值取向的人民性。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而言,毛泽东曾鲜明地指出了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党的宗旨诉求。新时期邓小平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作为我们政策的衡量标准;江泽民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界定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确定为以人为本,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宗旨意识。就领导干部权力的归属而言,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其本质指向是人民群众,党员干部是为人民掌权、为人民执政、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
习近平治国理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价值中轴与实践走向始终是人民群众。在价值理念上,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习近平一连讲四个“更”,具体鲜明地展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与现实期盼,习近平总结概括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就此展开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在战略部署的走向上,新一届领导人上任伊始,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制定八项规定,从约束规范中央开始,以上率下,厉行节俭。从人民群众最关心、与人民群众生活最为密切、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四风”改起,雷厉风行整顿“四风”,使得党风政风为之一新,民心民意为之一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解决党员干部为谁用权,如何用好权的问题,也是如何更好地维护与实现人民利益,更好地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彰显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坚定地宗旨意识,厚重的为民情怀,真切的群众观念。
(四)问题逻辑
习近平治国理政沿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逻辑导向。马克思认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它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任何理论创新都源于现实的现实问题,而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回答,其深层次中也蕴含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或突破。历史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不逃避问题,勇于面对与审视问题。今日中国,体制机制弊端与利益固化藩篱凸显,内政外交等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大国领袖提出了全新的考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研究和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系统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概念逻辑的一种抽象的思维推演,而是基于问题的逻辑、针对现实问题而提出来的,是整体性的战略谋划,有其现实的针对性。习近平基于战略全局与发展大计,向问题叫板,拿问题开刀,啃重大问题这一硬骨头,“问题倒逼改革”,提出“四个全面”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策,充分彰显了新一届党中央坚持问题逻辑、树立问题意识、明确问题导向的逻辑思维。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重大发展成就,进入了新的历史階段,邓小平称之为“发展起来以后”的阶段,但发展背后也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起来时少。” 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30多年高度发展的“中国奇迹”,但这一发展所主要依赖的资源红利、人口红利、产业红利等逐渐消失,体制机制弊端与利益固化藩篱凸显,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老化等问题突出,经济增长的动力渐退。在社会法治进程中,立法不科学、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等问题严重,一些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突出,与治理现代化背道而驰。同时,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信仰模糊,腐败问题层出,急需全面从严治党来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的革弊鼎新所提出来的战略布局,是针对现实问题而展开,让我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更清晰、对解决问题的主攻方向与化解思路更加明确。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运演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架构目标系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就其覆盖的人群和区域而言是全面的。为其艰难方显勇毅,习近平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共同发展的小康。习近平强调,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一个人都不能少,一个地区都不能少”、“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三年多来,习近平走访十八洞村探索致富经、延安召开扶贫座谈会找脱贫法、走独龙族开展扶贫攻坚战等等,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定向发力、精准扶贫,全面解决发展的不协调问题。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其所覆盖的领域也是全面的。在经济方面是要“偏远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一个都不能少,力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政治方面是要建立政府职能定位明确,干部清正廉明的社会生态;文化建设方面要建立“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文化环境;社会方面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全面与均等化,建立创新治理、民生兜底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方面是要建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良好生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瞄准的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质是发展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的是我们发展起来以后的发展问题,习近平认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需要新的发展思路统领,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所以习近平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引领新常态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为新常态发展增添动力;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促使经济发展更加健康;绿色发展积极向落后产能开刀、调整能源结构、区域携手联防联治;开放发展是实现对外贸易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换,积极架构新“丝路”,实现合作共赢;共享发展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精准扶贫,进行民生大兜底,积极进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方面的改革,共享发展成果。五大发展是以人为核心的思想发展统领,发展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福祉。三年多的时间里,虽然经济下滑压力相对较大,形势严峻,但是主要民生指标稳中有升,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逐年提高,进行养老医疗教育改革,架构社会保障网为群众生活托底,让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有更多具体的获得感。
(二)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动力系统
设计勾画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蓝图。首先,习近平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就其改革路径而言,主要是“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渐进式改革,主要是从阻力较小的领域进行改革,但经过三十多年的渐进式改革,各种旧的难以改革的社会矛盾在累积叠加,同时又出现新的社会矛盾,呈现社会治理制度疲惫状态,必须坚强顶层设计。习近平亲自担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带领设计改革规划,彰显中国发展新阶段走向的新设计师。其次,全面深化改革,就其目标内核而言,主要是实现“一体两翼”。 “一体”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界定了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两翼”就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提升到了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成就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五重内涵,即第五个现代化。新一轮的改革更多是对政府进行改革,削手中的权力,去部门的利益,革利益固化藩篱的命,完善体制机制,实现治理现代化。
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驱动改革引擎。就经济整体发展形式而言,随着我国增速进入换挡期、结构转型进入阵痛期、前期政策进入落地消化期等“三期叠加”阶段,并伴随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风险持续发酵,同时三十多年改革的体制弊病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就经济驱动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经平均近10%的三十年增速,资源红利、人口红利、政策红利、改革红利等逐渐消退,经济发展的动力逐渐呈现消退的危机,迫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此习近平承担多个方面的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职务,发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央处理器,驱动改革发展引擎,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彰显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为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添动力。习近平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从时间表倒数最紧迫的事项改起,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宣誓“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蹄疾步穩的态势,顶层设计与总体推进使得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四梁八柱态势。
(三)全面依法治国,构设保障系统
总体掣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就战略指向而言,习近平布局全面依法治国,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国家长治久安谋篇章。习近平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是针对社会法治生态的污染问题找寻对策,是要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谋划终极遵循,只有法律才能保证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国家政令统一及长治久安。就总体目标而言,习近平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中国这个几千年来人治传统浓厚的古国来说,无论是在思想认识场域亦或治理实践场域,无疑都是一场颠覆的革命。就治理的协同性视角而言,习近平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是要致力于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等“五大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执政、行政等“三个协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政府、社会等“三个一体建设”。就主体参与的视角而言,习近平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回答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性。
协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厉行实施。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回答了布局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性,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魂,要发挥党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各方面的智慧与力量汇聚到全面依法治国中,形成合力效应。其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厉行实施必须铸就法治体认。要树立法治权威,牢记权力始终是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为权力的行使框定法律的框架,要有底线思维,不能存在逾越法律底线;锻造法治思维,按照法律法规及法律程序办事;铸就法治文化,解决人民意识或信仰问题,这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支撑,要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养成法治信仰。最后,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习近平认为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不能有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破坏法治生态的行为。纲立文顺、纲举目张,从废除劳教制度、到纠冤校错、到巡回法庭、到改革司法体制、到“于法有据”框定重大改革等,全面依法治国彰显出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回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社会生态”的热切期待,为长治久安谋篇布章。
(四)全面从严治党,锻造支撑调控系统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就治理理念而言,习近平“上树信仰、中立坐标、下划红线”。党纪国法是共产党员所不可逾越的红线,逾者必究,坚持零容忍。习近平自上任以来,反腐治贪,打破中国反腐治贪惯例,反腐查到领导集体的最高层,一批批老虎苍蝇纷纷落马,不敢腐、不想腐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打虎拍蝇只是手段,从价值信仰上解决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问题才是治本之策。腐败问题之所以具有持续性与顽固性,其根源就在于官员的价值追求缺失或偏向,利益及感官刺激成为唯一的追求目标,“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所以习近平要上树信仰,要求党员干部补精神之钙,树立共产主义信仰,从根本上解决缺钙问题。同时要中立坐标,增强看齐意识,这也是党的力量所在,看齐就是树立一个标杆,引导党员干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看齐既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政策方针看齐,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又要向优秀的党员干部和先锋模范看齐,增强工作的动力感与行动的紧迫感。看齐意识事关党性原则、事关政治立场、事关旗帜方向、事关现实力量。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就其具体战略行动部署而言,是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双轨并行。在思想建党方面,习近平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重温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开张“两学一做”活动。习近平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 重温党的优良传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再确认,党的先进思想的再弘扬。在制度治党方面,习近平基于锻造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纵览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的考量,强调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规范权力使用,使制度在反腐治贪与正风肃纪中双轨运行。修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改革中纪委机构设置,全面落实中央巡视制度,拍蝇打虎严惩不败;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加强作风建设,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解决贪腐建设的顽固性与反复性,通过制度的建设,使我们党的反腐工作更加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从而建立起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的反腐制度,并由此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彰显新一届党中央壮士断腕的决心,釜底抽薪的胆识。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旨蕴
(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掣画蓝图的辩证逻辑
从时态发展进行逻辑考量,四个全面沿承发展并共同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旨向。首先,就其逻辑沿承性而言,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描绘顶层方略。习近平布局四个全面战略,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把握的基础上实现的提升。针对现实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小康目标、改革思想、法治理论、治党实践等方面的思想进行提升,形成一个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成为一个严密的有机整体。其次,就其逻辑衔接性审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连接过去、立足现实、承载未来,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掌舵扬帆的勇气与力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其发展走向审视,是站在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上,审视把握当代问题,考量过去发展得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框架下所提出,回应了现实问题,承载了人民群众的未来愿景,连接过去、现实与未来。而在习近平战略布局中,是要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一百周年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中国梦,形成新三步走战略,而四个全面所要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役,在“新三步走”战略走向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沿承性。
从理论体系的整体架构进行逻辑考量,四个全面内外联动共同构成复兴历程的重大战略布局。首先,就其内部的协调性而言,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共同构成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一个辩证的有机系统。四个全是各个全面之间存在着协同配合的密切关联性,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要基于系统思维的视角,从四个全面的整体出发考量每一个全面,形成一种协调互动、战略推进的合理效应。四个全面由一个战略目标、三大战略抓手协同构成,形成一个辩证的有机系统,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其次,就其与外部总体布局的关联性而言,与“五位一体”、“新三步走”战略构成一个协调的战略体系,共同描绘了治国理政的发展蓝图。四个全面与治国理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一个密切的逻辑系统,共同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谋篇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整体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是“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四个全面抓住了当下现实问题的重点,找到了治国理政的关键,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与核心。
(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未来部署的战略逻辑
就实现作用而言,四个全面是当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部署。首先,从当下中国发展的全局考量,顶层设计中国现实发展战略。中国发展不能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向度思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站在全局视野与时代高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所提出来的具有战略性的治国理政方略,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性问题,确立了新形势下党的工作的重点领域、主攻方向与战略目标,是治国理政的战略抓手,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战略目标与三大战略举措整体共同架构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蓝图。其次,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都是治国理政现实需求的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在首位,具有重要的战略统领意义,十三五规划明晰地展示了它的战略图景。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进入新常态阶段继续发展的持久动力,致力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的秩序保障系统,从“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到简政放权不断深入,到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锻造领导核心的重要一局,有利于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与号召力,而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激发了其内在的动力。
从长远发展审视,四个全面规划了长远发展的战略图景。首先,勾勒了治国理政的路线图,掣画由大国向强国发展的总方略。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体制机制弊端日益显现,领导核心面临“四大挑战”与“四大危险”,而“塔西陀”、“西化分化”、“修昔底德”等陷阱形势严峻,金融危机的余波如影随形。针对重大理论与现实困惑,习近平布局四个全面战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规划蓝图,凝心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与利益固化藩篱,解决内在深层次的矛盾;以全面依法治国管控发展秩序,为全面小康提供坚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巩固执政之基,四个全面共同勾勒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总方略与发展蓝图。其次,四个全面打造中国优势新篇章的顶层构架。打造中国奇迹的升级版,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基本确定主要战略举措的基础上,谋划布局各种战略之间的关联性与耦合性,使各项布局之间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实现整体突破。以全面深化改革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局面;以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来引领党政官员新的价值追求与行为方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伦理;习近平治国理政是基于“新三步走”的发展布局而展开,而作为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新动力、新伦理、新目标之间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整体突破的思想理念。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