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深入学习创新经验 全力践行创新发展
范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第45期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甲班

    2019年10月8日至12日,第45期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甲班全体学员赴广东省深圳市,实地学习创新发展经验。在为期5天的学习中,学员们先后听取了深圳市有关负责同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云研资本相关负责人关于“解码深圳和硅谷创新DNA”的主题讲座,并赴前海自贸区(深港服务合作区)、深圳湾创业广场、腾讯总部、招商局集团蛇口太子湾湾玺项目和邮轮中心等点位学习创新发展的具体做法。通过实地学习和交流,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深圳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学到了创新突破的有效措施,树立了创新竞进的先进理念,收获颇丰,受益良多。

    一、深入实地,认真学习深圳创新发展经验

    1.融入湾区发展,大力实施创新战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深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圳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的要求,紧紧抓住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着力打造香港与内地合作的先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聚集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区。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三年行动方案和近期工作要点,实施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共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势产业协同发展、绿色湾区共筑、优质生活圈共建、扩大对外开放和平台共建七大行动,形成了路线图、任务书。充分发挥香港、澳门在高校、科研、金融、国际化等方面的优势,与深圳完善的科创产业链条相结合,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同时,深圳还提出要携手广州,在区域协同发展中进一步形成“双核驱动”,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并将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战略通道建设为抓手,加快“深莞惠+河源、汕尾”经济圈建设,助推粤东、粤西两翼与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链,建设沿海经济带,共同为大湾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创新经济。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力度,积极向“高新特优、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制定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设立了全国首个5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预计新增3000家以上,总量超过1.4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1%。特别是深圳不断扩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跃升,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深圳数字经济产业实现增加值726.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高于GDP增速0.6个百分点,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的16.5%。

    3.聚合关键要素,积极营造创新环境。一是在创新人才引育上发力。深圳坚持将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强化人才支撑,大力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出台了鹏城英才计划等政策,成立了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同时,加强与香港及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国内外顶尖大学合作,开设专班和研究机构,加快培养发展所需人才。深圳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10万人,累计引进留学人员约11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10993人,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达到143个,其中全职院士达到38人。二是在创新载体建设上发力。深圳积极加强创新载体的“硬件”支撑,截至2018年底,深圳新增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189家,新設基础研究机构10家,累计建成创新载体1877家。三是在创新政策供给上发力。深圳不断增强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政策供给,前瞻性地出台了《深圳市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办法》《深圳市海外创新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等一系列创新政策,搭建起了“雨林式”政策体系,推动改革创新形成新突破。特别是深圳还实施了科技金融扶持计划,通过银政企合作贴息、科技保险、天使投资引导、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和股权投资项目,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市场要素资源支持企业创新创业。

    4.坚持党建引领,形成有效创新模式。深圳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不断创新党建模式,提高党建质量。特别是大力推进了党建“标准+”模式,从全市645个社区统一设立党委和党群服务中心起步,发展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互联网企业、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全部插上了“标准+”的翅膀,让深圳党员群众在1公里范围内就可以到达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找到党组织。另外,深圳前海自贸区着力打造的“1+6+9”党建工程体系也非常值得借鉴,即以不断深化“拓展融合型”党建模式为中心,主动构建全领域政治引领体系、全业态组织覆盖体系、全流程工作运行体系、全要素队伍建设体系、全周期风险防控体系和全方位保障支撑体系“六大体系”,深入开展组织力提升行动、“初心使命”传承行动、“海岸线”强基行动、“金色先锋”引领行动、人才服务“筑巢行动”、“时代声音”传播行动、“民间使团”培育行动、“红网客厅”建设行动和“亲清暖风”廉政行动“九大专项行动”。

    二、借鉴经验,加快推动天津创新发展步伐

    1.“转”字为魂,打开脑袋上的“津门”。一是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首位。培育创业创新文化,推动全市党员干部进一步打开脑袋上的“津门”,摒弃墨守成规、小富即安的思想,提升思想认识、发展境界、工作方法、目标行动。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领导干部思想的大解放带动全市上下思想的大解放。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和困难出在哪里,改革和创新就到哪里。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机制上实现真突破、真破局。把不断突破体制机制的约束,创造最优营商环境,作为全市深化改革的主线主题,深入推进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深入实施 “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三是形成强力高效的引导、激励、问责和容错机制。打开脑袋上的“津门”,既靠内力,更靠外力。需要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学习借鉴深圳市注重培育“宽容失败、鼓励冒险、兼容并包、宽松创业”的先进经验,建立完善问责导向和选人用人联合发力机制,鼓励干部、创业者、企业家试错,包容失败,提高试错中“对”的概率。

    2.“促”字为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圳创新的力量在企业,显著特征是4个90%,即90%的研发人员、90%的研发机构、90%的研发投入和90%的专利均来自企业。因此,要更加重视企业的创新工作,加快产业升级,加速实现全市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一是建设科技创新“地标”和高水平创新平台。统筹建设一批重大科技设施、前瞻布局一批高水平实验室,高水平规划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天河三号”超级计算机、质子直线加速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等大设施大平台,积极引进列入国家规划的大科学装置,争取中科院、央企等机构在天津布局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建设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国家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整合建设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启动“天津实验室”建设试点。立足于世界科技前沿,组建一批两院院士创新工作室等。二是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科技型企业,源源不断地为全市发展注入创新活水。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打造“科企3.0版”,持续提升天津市科技型企业发展能级,培育一批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扶持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引领产业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加强对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确保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关键模式、发展前景、增长后劲的裂变式项目源源不断地孵化成功。三是强化集专业孵化、创业投融资、交易市场三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金融创新。构建创业创新综合体,提供从“蝌蚪到青蛙”的“一站式”育成服务。加快构建由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担保资金和创投引导资金、产业基金等组成的全链条金融体系,覆盖创新型中小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成长。四是依托现有企业或市场,布局打造产业集群。把提供良好的产业集聚环境与招商引资工作有机结合,紧紧抓住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或核心市场,如围绕华为、海尔等在天津设立的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和云计算中心等,吸引更多的外包企业来津做好服务;充分利用好空客、大众、丰田、长城汽车等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吸引更多的零部件企业来津配套生产。既要“顶天立地”的大项目,更要“铺天盖地”的中小项目,引导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走产业集聚道路,形成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

    3.“引”字为根,广揽优秀人才。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充分吸引人才。要切实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全市的核心战略。一是进一步完善天津市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津创新创业。围绕“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在深入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和《“海河工匠”建设》的基础上,遴选一批优秀“项目+团队”,提供个性化、套餐式、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加快筹集建设一批人才公寓,着力解决人才安居问题;打破以职称、职业资格为主的传统人才评价方式,把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作为人才评价标准,建立完善以用为本的人才评价机制。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高端产业吸引高端人才。有什么样的产业才能吸引什么样的人才。优秀人才来津,看中的不是户口和有限的资金激励,而是事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比如,东莞市一个散列中子源项目,就吸引了11名院士到企业工作。目前全深圳市全职两院院士达到41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腾讯、华为、大疆等这样一大批高端产业。因此,天津市要抓住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现代制造、现代服务产业,聚焦产业链的高端,建设企业研发中心。三是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利用高校资源培养基础创新人才。近年来,深圳市注重加强与中国香港、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际顶尖大学以及国内一流高校合作,开设专班、研究机构,带动国际顶尖人才服务于深圳发展。天津市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具有传统优势,既有教育部直属研究型大学、原国家部委创办具有行业优势的大学,也有一批国内领先的职业教育学校,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为引领,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與国外顶尖高校合作,建设诺贝尔奖实验室、科研机构,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本市发展创新人才,持续改善人才结构,扩大人才规模。四是将企业家作为关键的战略性资源,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把握企业家的成长规律,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营造尊重和理解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壮大企业家阶层,激发草根创业和精英创业等多元创业创新主体活力,调动发挥企业家才能,激励企业家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引进和学习先进技术,研发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进入创新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依靠创新占领产业制高点。

    4.“融”字为翼,加快区域协同发展。深圳的发展,是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是携手广州“双核驱动”的发展,是通过区域合作有效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壮大自身实力的协同发展。天津的发展也必须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之中。一是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积极稳妥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入落实京津冀三方签订的产业链引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产业合作协同创新、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等方面探索建立一套新机制、新模式,打造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工程项目,加快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推动京津冀三地融合互动发展。二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规划制度统一、发展模式共推、治理方式一致、区域市场联动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新机制。进一步优化区域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监管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和质量供给环境,建立市场监管执法协作机制和京津冀区域性信用管理与服务机制。三是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天津港、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作用,调整优化功能区产业布局,加速创新资源要素聚集,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开发能级、优化城市功能、拓展生态空间等方面率先突破。用好天津港战略资源优势,全面深化津冀港口群乃至环渤海港口群之间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港口能级,优化功能布局,化解港城矛盾,创新管理体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打造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辐射国内、面向国际的重要出海口、海上门户和战略枢纽。四是增强天津口岸服务辐射能力,与内陆腹地口岸管理部门、口岸查验部门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京津冀、雄安新区、“一带一路”沿线及东中西部和沿海地区口岸合作交流机制,加强国际口岸交流合作。根据市场和运营主体单位需求,协调推进内陆“无水港”口岸功能建设,进一步发挥天津口岸服务辐射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五是进一步推动区域合作互动。深入开展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战略合作,加强在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金融创新等领域的互动互补。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大力开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交流对接与项目合作。

    执笔人:王增春、李国英、邢建涛、程晓

    参与人:赵锐、张开屏、齐鹏、李欣、高玉庆、杨振江、张静华、高滨先

    责任编辑:朱 健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