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代广西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范文

    周志超

    

    

    [摘要]工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为加快广西工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对广西工业化水平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广西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工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配套能力弱、布局不合理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兴起和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本文认为广西工业发展应朝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全球化方向转型升级,提出应聚焦重点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园区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合作的工业转型升级路径。

    [关键词]工业 转型升级 路径

    [中图分类号]F42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4245(2018)02-0025-06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18.02.0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2011年,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两位教授的研究显示,制造业所蕴含的生产能力和知识积累是关系一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1 ]。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制造业兴则工业兴,工业强则国强。所以,工业是经济的第一支柱和第一引擎,只有工业的大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广西工业发展一直比较落后,工业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兴起和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交汇期,加快广西工业转型升级,是确保如期实现“两个建成”①目标的重要引擎。

    工业发展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国内学者对广西工业发展已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彭新永、刘南星等认为新常態下广西刚迈入工业化中期,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依然是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常态下要培育新的工业增长动力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大力发展基础较好、比较优势明显的新兴产业 [2 ]。刘松竹、鄂尔江运用工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和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对广西14个地市间的工业竞争力及工业中的24个产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不强 [3 ]。向育坤从税收视角分析表明中、高技术制造业对广西经济增长贡献不大,广西工业转型升级压力大 [4 ]。罗永乐从供给侧视角定量分析表明广西工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出了调整广西工业结构的建议 [5 ]。李娅从企业微观主体视角提出广西应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有效破解企业发展困境[6 ]。王威峰、柯颖、卓泓良运用Weaver-Thomas模型对广西工业适应性选择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广西宜重点发展计算机、医药制造等12个工业产业 [7 ]。

    现有研究多立足于国内和广西区域内视角进行分析,从全球视野和新产业革命大背景分析探索的还比较少。因此,本文拟立足于全球化视角和新产业革命大背景,结合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分析广西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广西工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

    一、广西工业发展现状

    (一)工业化进程分析

    国际上,将工业化进程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几个阶段。关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判断有多个指标,在此选择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人口城镇化率四个主要指标综合分析(见表1)。

    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将广西及中国工业化主要指标与工业化不同阶段的标志值对比,考虑到服务业劳动就业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往往将农村电商、农产品流通、农家乐等统计在第一产业的劳动就业中,使第一产业就业人员被高估。综合分析来看,广西工业化进程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工业化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2)。

    (二)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1.工业实力不断提高。根据历年的广西统计年鉴和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2016年,广西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72万亿元、1.94万亿元、2.17万亿元、2.34万亿元、2.54万亿元,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同时,工业增加值以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不断扩大,2012-2016年广西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279.26亿元、5600.50亿元、6065.34亿元、6359.82亿元、6764.13亿元。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逐年提高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012-2016年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15.9%、12.9%、10.7%、7.9%和7.5%,分别比全国高5.9个百分点、3.2个百分点、2.4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渐趋优化。轻重工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广西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比由2015年的30.2∶69.8调整到2016年的29.6∶70.4。高技术产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均有所提高,2016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8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2%,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9 ]。

    3.产业园区支撑能力日益增强。开发区、工业园区已成为广西工业发展最主要的支撑。2015年与2012年相比,工业产值超500亿元的园区有9个,超100亿元的园区增至52个,增加了3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421家,增加了231家;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有27家,增加了15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有3082家,增加了675家 [10 ]。

    二、广西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规模不大

    广西工业体量明显小于发达省份。2016年广西全部工业总产值为25371.44亿元,工业增加值6764.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6612.3亿元。而同年,广东工业总产值为144926.09亿元,工业增加值31539.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330.24亿元;浙江工业增加值179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09亿元。广西的工业总产值仅为广东的18%、不足五分之一;广西工业增加值分别仅为广东的21%、浙江的38%;而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广东的21%,浙江的47%。

    (二)产业层次低

    1.传统产业比重大。2015年,广西工业10个千亿元

    产业中传统产业占9个;规模以上工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过80%。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6年,广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12.4%)低4个百分点,而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28.1%)高出9.8个百分点。

    2.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如2015年,广西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值是16∶1,而全国同期为2.6∶1,这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产业链制造低端 [11 ]。初级产品多,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主要集中在粗钢、氧化铝、水泥等低端产品。2017年广西制造业企业50强中,只有14家具有生产新产品能力。

    3.龙头企业少。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广西只有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1家,2017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也只有9家企业入围,且排名相对靠后。

    4.创新能力弱。据企业创新调查数据显示,工业企业中有创新活动企业仅占全部工业企业的36.7% [12 ],且具有竞争力的国际产品不多。

    (三)产业配套能力弱

    1.人才缺乏,高学历人才更少。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广西就业人口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占4.33%,具有大专受教育水平的占6%,高中的占14.1%,初中的占51.4%,小学的占22.4%。2015年全国就业人口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占7%,具有大專受教育水平的占8%,高中的占12%,初中的占46%,小学的占20% [13 ]。广西大专以上就业人员所占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企业实地调研情况来看,企业普遍反映也缺乏普通工。人才的不足是制约工业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

    2.园区周边配套不足。周边配套的设施、生活环境水平较低,如到园区的交通不方便、公交班次少、周边缺少文化生活娱乐等配套。园区配套落后导致难以吸引大企业且招工难、留人难。

    3.研发投入少。根据2016年企业创新调查数据,广西工业有内部R&D活动的企业占该行业全部企业的10.5%,且工业企业创新费用的50%多用于购买设备和软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全区制造业内部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是柳州(84.1亿元),超过10亿元的仅有南宁、桂林等4市,其余9市均在10亿元以下。

    (四)产业布局不合理

    空间布局不合理,产业集聚度低。以南宁市为例,从国家级及自治区级开发区(工业园区)重点产业分布情况来看,出现一个产业分布在多个园区和一个园区拥有多个产业的情况。如电子信息产业在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江南工业园区、南宁仙湖经济开发区均有分布;根据《2016年南宁年鉴》,2015年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企业226家中就有食品加工产业企业52家,金属机械制造产业企业66家,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革产业企业9家,家具及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企业16家,生物制造(化工)企业44家,纸品及其他产业企业39家。

    (五)区域发展不平衡

    1.城市间工业发展水平差距大。根据2016年各市统计公报,全年工业增加值中柳州为1232.52亿元、南宁为1063.14亿元,而河池为147.09亿元,贺州为144.67亿元,来宾为160.92亿元,各市差距较大。

    2.工业用地相对紧缺与闲置并存。据调查,一方面,广西的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用地十分紧缺,部分项目还涉及用地规划调整;另一方面,部分工业园区闲置,缺乏企业进驻,如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工业园A区内只有两三家企业在生产。

    三、新时代广西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广西应顺应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全球化转型升级。

    1.产业高端化。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针对广西工业多处在价值链的低端,特别是处于研发、设计、核心技术等关键环节薄弱的情况,广西必须大力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由低端环节向高端产品、高端要素、高端服务、高端平台等高端环节深化延伸,通过抢占高端环节,从而站上价值链高端,实现产业高端化 [14 ]。

    2.产业智能化。智能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品品质的稳定性,还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针对广西区内的企业用工紧缺问题,应采取用机器代替人、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等举措,从而节约大量劳动力、有效破解用工难题。

    3.产业服务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典型特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现在的工业服务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定性与柔性化生产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工业设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广西制造业实现自我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

    4.产业绿色化。绿色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即以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为导向,促进工业发展由“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向“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转变。要提高工业竞争力和守护好绿水青山,广西应以工业节能减排和低碳循环作为重要抓手,围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

    5.产业全球化。现今全要素的全球配置已经密如蛛网,经济全球化客观基础异常坚固。全球价值链将一个产业的不同价值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继续推进全球化。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应以全球化的思维,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推动产业全球化。

    四、加快广西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一)聚焦重点产业

    1.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产业,改造提升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2.突显特色、错位发展。在全国多个城市出台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大背景下,广西应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重点发展壮医、苗医等特色医药,培育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3.制定品牌提升计划。可借鉴学习“CCTV中国品牌”制定“广西品牌提升计划”。从现有的广西知名品牌和传统老字号中选择,有重点地培育和扶持,把現在属于广西区内的知名品牌向中国驰名商标升级,进而向世界知名品牌迈进。

    4.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采取“外引内培”策略,引进和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链,依托产业比较优势,进行“补链强链”。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依托“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国家级高新区,着力培育自主创新企业群;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合理配置科研经费,平衡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实施重点突破,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构建起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用户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

    2.企业在创新中可借鉴美国“积木式创新”经验。这一经验是经营企业的长项,把不擅长的交给其他企业去做,将企业创新的长板与其他公司的长板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新优势。

    3.注重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产业政策的目标调整为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按照产业生命周期规律,重点对孕育期和幼儿期的新兴产业给予扶持,助力产业快速成长。一方面,应着重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加快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应按照由产品向品牌跃升,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从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三)推进产业园区升级

    1.打造“产城人”融合的工业园区。借鉴苏州工业园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经验,推动目前的二、三代园区向四代园区转型。一方面,应把产业园区作为推动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的主体,充分发挥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另一方面,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周边配套建设,促进产业园区由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转变,将产业园区建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宜居、生态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区。

    2.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龙头企业带动,发挥了集聚效应。一方面应注重发挥本土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招大引强力度,引进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进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集群形成。

    3.优化产业布局。使各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突出。各园区产业形成错位发展。在招商引资中,按照科学合理的园区规划,将不同项目放在相对应的产业园区,使同一产业布局在同一园区,避免产业布局过于分散。同时,对现有的产业园区内产业进行适度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度。

    (四)优化资源配置

    1.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学习借鉴江苏、深圳、广州的引进人才经验,对高端人才引进“不限期限、不限名额”,并给予一定的购房补贴、在子女上学和就医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服务;建立急需人才目录,实施精准引才、定向引才、柔性引才。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理念,面向国内外招贤。同时,争取把广西区内培养的人才留下来,鼓励华侨和区外培养的广西籍人员多支持家乡建设。

    2.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搭建低成本融资平台,大力推行PPP模式,通过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破解土地瓶颈。通过清理僵尸企业、盘活闲置土地、借鉴深圳经验,实施差别化供地等解决土地供需不平衡问题。

    (五)加强区域合作

    1.借鉴苏宿园区共建经验,探索国家级开发区与县域工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如江苏省通过“南北挂钩”等多项政策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2006年指定苏州与宿迁成立了苏宿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主要运营方将其积累的成功园区经验移植到苏宿工业园区,并且出资、出人,有效地推动了宿迁产业发展 [15 ]。

    2.加强广西与粤港澳台的产业合作。如广西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中草药物种数量排名全国第二,特色的壮、瑶、侗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和许多独特有效的诊疗技术方法使广西具有明显的资源禀赋优势。而香港和澳门则拥有先进的科技研究体系、中医药标准化体系和国际化市场营销体系,可利用彼此互补的优势,合作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进一步扩大与广东的产业合作,共建更多的粤桂产业合作园区,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可构建广东为产业运营方,利用广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广西出地、出资源等,加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互利共赢。

    3.加强与东盟合作。以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为契机,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共建产业园区,抓好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园区建设,争取一批跨境合作产业园落地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城轨、高铁车辆制造、出口基地。

    [参考文献]

    [1]李琼.工业要走出“地位下降论”和“劣质产业论[N].湖北日报,2015-04-20(9).

    [2]彭新永,刘南星,张卫华.新常态下广西工业增长动力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5(06):76-78.

    [3]刘松竹,鄂尔江.“双核驱动”战略背景下广西工业竞争力评价及发展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6(03):96-100.

    [4]向育坤.从税收数据看广西工业结构变化和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16(05):45-47+51.

    [5]罗永乐.供给侧改革中的广西工业结构调整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7(11):65-69.

    [6]李娅.广西工業企业发展困境及破解[J].经济论坛,2017(08):27-31.

    [7]王威峰,柯颖,卓泓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区域产业适应性选择研究—以广西工业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7(01):179-181.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广西工业经济转型新特征[EB/OL].(2017-03-15)[2017-11-22].http://

    www.gxtj.gov.cn/tjxx/yjbg/qq_267/201703/t20170315_132744.html.

    [9]广西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分析[EB/OL].(2017-09-20)[2017-11-22].http://www.

    gxi.gov.cn/gjsj/gjsj_jjyx/201709/t20170920_737276.html.

    [10]莫艳萍.工业扛起广西经济半壁江山——关于我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N].广西日报,2016-07-20(3).

    [11]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7-03-23)[2017-11-22].http://www.gxdrc.gov.cn/fzgggz/fzgh/gzjl_39778/201703/t20170323_

    724279.html.

    [12]广西企业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EB/OL].(2016-10-19)[2017-11-22].http://www.gxtj.gov.cn/tjxx/yjbg/qq_267/201610/t20161019_128591.html.

    [13]供给侧结构改革对广西就业形势影响分析[EB/OL].(2016-08-10)[2017-11-22].http://www.gxtj.gov.cn/tjxx/yjbg/qq_267/201608/t20160810_126942.html.

    [14]费洪平.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路径[J].宏观经济研究,2017(02):3-8+38.

    [15]王伟健.苏州“园区经验”成功移植宿迁[N].人民日报,2017-08-17(11).

    责任编辑:周 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