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增强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的路径思考 |
范文 | 李晋芳 张婷 李鹏 摘 要: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对山西农业大学710名农科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认知、高校创业教育形式、学生创业面临障碍、创业政策宣传情况等内容的问卷调查,指出高校创业教育应加强学生创业认知教育、构建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良好创业环境、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农科大学生;实效性;问卷调查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3-003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李克强总理曾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强调,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1]目前,农科高校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和引导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文中基于对710名农科院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增强农科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路径。 1 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主要以山西农业大学农科类专业本科大学生为对象,涉及2013级、2014级、2015级3个年级、16个农科类专业学生。调查采取随机形式,发放问卷720份,有效问卷710份,问卷有效率为98.61%。调查对象中,女生占57.48%,男生占42.52%;农村生源学生占68.61%,城镇生源学生占31.39%。调查使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涵盖农科大学生创业认知、创业方式及创业能力素质等内容,采用匿名填写方式。 1.1 学生创业意愿较强,但创业认知存有偏差 创业意愿培养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农科专业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态度是积极的,近40%的学生是支持创业的(见表1),78%的学生有创业想法(见表2)。 创业认知关系到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主要方向,甚至关系到学生创业活动的成功与否。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店占比为34.37%,认为创业就是开发创新项目占比为33.66%,认为创业就是开办公司或企业占比为31.97%。可以说,大学生所理解的创业概念存有偏差,高校创业教育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创业认知教育。 1.2 创业教育形式多样,但创业信息传递有限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形式多样,包括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举办创业专题讲座、组织创业实践训练、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成立创业指导服务部门等。创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来获得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见表3)。 不过,学生在学校习得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取创业信息有限。学生主要依靠网络和电视渠道来获取创业信息和创业机会。通过课程和教师渠道获取的学生占比10.99%(见表4)。这表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也应加大这一环节重视力度。 1.3 期望较早接受创业教育,但教育环境有待改善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乐于积极参与创业活动中,并期望较早接受创业教育(见表5)。不过,在“创业面临的最大难题”调查中,学生把创业知识不足、创业技能不强、创业素质不够、资金难以筹措、人脉资源缺少等列为最大障碍(见表6)。其中,创业知识不足、创业技能不强、创业素质不够主要由高校通过创业教育来帮助学生解决。 1.4 师资队伍正在健全,但创业政策宣传不够 当前,高校正逐步建立一支由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学生辅导员、部分任课教师、校外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构成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基本实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讲解和创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创业知识的普及性教育,但是高校创业教育对国家政策的宣传不多,重视创业理论普及,忽视创业政策对学生创业的关键作用。政府部门对于大学生创业出台涉及税收、担保贷款、培训补贴、免费创业服务、创业指导服务等诸多方面政策[2],学生熟悉掌握的不多(见表7),这会影响学生创业的成功机率。 2 增强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的路径思考 针对农科院校创业教育中面临突出问题,建议从加强学生创业认知教育、构建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良好创业环境、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等方面入手来针对性解决,从而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2.1 加强学生创业认知教育 大学生对创业有基本认知,但是存有偏差。农科院校要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有效的创业认知教育。第一,加强学生自我认知教育,利用创业或就业课程讲解和专门辅导,使学生掌握自我认知的方法,较早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职业倾向等[3],从而了解自身是否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第二,要注重创业政策解读,创业困惑解答,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创业环境,掌握创业实践活动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是否创业。第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竞争心理,面对激烈的创业竞争,创业失败在所难免,大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抗抗挫折能力,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创业。 2.2 构建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大学生多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来获取创业信息。农科院校在发挥创业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现在新媒体技术来促进创业教育工作。第一,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部门建立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可及时发布创业政策、创业项目、创业训练岗位、创业培训、创业融资等信息内容,让学生及时掌握校园及所在地区创业有关信息。第二,建立创业教育微信公众号。微信具有传播面广、使用方便、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有关政策讯息的同时,推送创业典型案例等内容,开设创业问题解答等栏目,及时幫助学生解决创业难题。第三,设立微信群或QQ群,通过辅导员、学生干部或党员实现专人管理,及时搜集并发布有关信息,让更多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获取到创业信息,潜移默化中受到创业教育。 2.3 建设优良的创业环境 优良的校园创业环境对于大学生实现有效创业意义重大。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实际需求,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创业扶持、加强资金支持。第一,开设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实现大学生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全覆盖,向所有学生传授创业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创业素养。同时,探索为不同兴趣的大学生开设多样化的创业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学与指导,实现与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兴趣的有机融合。[4]第二,要出台创业扶持措施,支持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参加创业竞赛。比如设立创业专项奖学金、创业学分奖励、创业典型表彰、建立创业咨询平台、提供免费技术服务等。第三,要加强创业类学生社团建设,发挥好大学生社团在推动学生创业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创业社团组织开展校园创业大赛、创业政策宣讲、创业岗位体验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 2.4 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 农业院校在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创业政策宣传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愿[5]。第一,高校要在校园宣传栏、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醒目位置,设立创业优惠政策宣传栏,将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逐条列出,让学生了解和知晓到国家创业政策,从而及时运用到创业政策。第二,高校可探索引入社会创业指导服务团队,在校园开展专题政策宣讲活动,实现政策宣传常态化,并及时传递新政策讯息,开展创业宣传活动。第三,要用好就业辅导员队伍,注重加强就业辅导员创业培训,提升创业信息服务能力,使之成为学生创业的“政策通”。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出重要批示 [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20/c1024-27720490.html.2015-12-20/2017/11-06 [2]李鹏,郭志远.农科院校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6(5):80-83,86. [3]彭曉华.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意向调查分析[J].中国就业,2011(5):16-17. [4]张婷,郭志远,王秦俊.增强农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性研究——基于943名农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 农业网络信息,2016(4):134-137. [5]刘月秀.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农业院校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3(9):48-5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