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的思考
范文

    梁福生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内容。通过了解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差别,明确新形势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分析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以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形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思考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9-004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在以往农耕时代,农民一直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但在现如今这种意识正在逐渐变化。通过了解新形势发展背景下提出的要求,我国各个省市开始关注起农业转型发展工作,并向着农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革新,注重优化农民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以此让“农民”成为一份体面的职业。下面对新形势下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进行深层探索。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收入,且这些都源自于农业生产经营并获取相应水平的现代农业工作人员。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主动选择的“职业”,而后者是被动烙上“印记”。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分为3种: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

    通过了解实践案例可知,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证明其属于自由职业,而不像以往那样成为被赋予的身份。从经济角度分析,其有助于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合理利用,可以保障农村经济的持续运行,加快城乡发展脚步,特别是在人口红利减小、劳动力资源供给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一作用更加重要;但从政治与社会角度分析,其更注重人性的选择,可以拓展群众的创造思绪,提升他们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这更符合“创新、协调、共享及开放”的发展理念[1]。

    2 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的意义分析

    为了解决“谁来种地”的疑问,优化农村经济水平,政府要加大对人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固农。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过程,主要分为3项工作: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及政策扶持。认定管理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政府加大关注。农业部提出要想更好地面对农业后续乏人的问题,工作人员要在持续提升农业发展效益的同时,注重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使农村地区的居民都可以向着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一定要了解认定管理的重要性,其中具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其一,优化农业发展目标的合理性。在了解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方向后,有助于实现现代农业提出的发展要求,并在整合所在区域农业发展情况、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的基础上,全面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目标选择的明确性。其二,提升教育培训的目标性。教育培训是获取新型职业农业的重要平台。在这一阶段进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可以有方向、有目标性地研究农民培训需求,而后设计更加适宜的教育培训方式,提出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而提升实践教育培训质量。其三,加速扶持政策的落实。在2015年的全国农业农村实用人才统计工作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人才的关注。因此,各市县都要提出适宜的扶持政策,构建完善的实用人才扶持政策体系。这也证明,谁是新型职业农民谁就是政策扶持的目标。由此可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可以为政府提出的扶持政策提供落实依据。

    3 强化认定管理的工作方案

    3.1 青年农民是工作落实的核心

    少年强则国强,换句话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在新形势下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要从青年农民入手。2015年,农业部提出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计划”,其主要是用来吸引青年和帮助青年进行创业。通过了解实践案例可知,这一计划的提出,可以让农村青年在培训指导、创业孵化机构认定管理等系统的引导下,成为拥有强大创造力、技术能力及引导力的社会力量。其中青年农场主就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优秀代表。

    3.2 合理规划认定标准

    认定标准是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推广的依据。依据产业明确人才的原则,提出适宜的认定标准,可以全面展现行业部门的发展作用。不管是种植业、农机化和畜牧业等,都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提出有方向性的认定标准,需要注意的是标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在满足所在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突破人数与比重的约束。通过提出完善的认定管理制度,结合实际行业发展特点,有方向性的提出认定管理方案,可以真正实现公平公正的发展原则。

    3.3 展现承办机构的作用

    各級农广校以及依附构建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都是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的公共服务机构。各级农业部门要想展现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优势,就需要让其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与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的承办机构,并做好证书发放、信息库管理等有关工作,以此在基层群众心中构建权威形象[2]。

    3.4 强化绿色证书的特点

    证书是农民教育培训最终结果的一种认可凭证,发放工作十分必要,但过多也会出现问题。在传统意义上发放的证书有绿色证书、学历教育证书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但因为大部分证书缺少含金量,在实际下发中并没有展现出优势。因此,在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的证书发放工作要做好统筹规划,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对于个别类别的农村实用人才,暂时不需要发放纸质证书,可以通过构建电子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这也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一大特点。

    3.5 提出教育培训绩效管理工作

    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监察力度。促使培训与监察工作整合落实,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管理制度、培训内容及教学结果等,而后构建适宜的管理机制,激发农村基层人员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对内,要注重优化参与者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对外,要调动农民参与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以此促使农民可以将职业教育培训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进而保障农村人才可以向着人才资本化转变。

    3.6 强化政策扶持力度与宣传工作

    要着重分析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政策方针,其中有社会保障、农业补贴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等。要将现阶段存在的尤其是新增加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以此构建完善的扶持政策体系。对那些更加宏观、需要层次更高的扶持政策而言,要提出相应的政策内容。强化后的政策宣传工作,可以让农民逐渐认识到政府提供政策的优势,而后自主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中,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3]。

    4 结束语

    新型职业农民属于中国农民的一个特定群体,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农产品供给有效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等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培育大量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在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及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全面优化的背景下,我国各市、县都开始关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立法还属于空白时期,因此除了要做好上文研究的各项工作外,政府还要加速构建以认定管理工作为基础的新型职业农民法律制度体系,以此为新形势下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世鹏.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8(6):248.

    [2]钟慧.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政策支持体系[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6,29(6):85-93.

    [3]阚言华,李婕,王峻枫,等.构建法制化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制度[J].农民科技培训,2016(3):9-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