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土地整理与复垦的基础理论探究
范文

    张小青 刘树明

    摘 要:土地整理与复垦工作具有系统性,为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务必在基础理论总结的基础上,探究土地整理与复垦的规划和措施,以便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指导,这也是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理论分析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21-0027-02?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301? ? ? ?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土地破坏行为日益频繁,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同时,还会为相关理论完善工作增加难度,不利于提高采矿业、建筑业的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土地整理与复垦要遵循一定要求,并采取相关措施,以此优化土地整理质量,取得良好的土地复垦效果。

    1? 土地整理与复垦的意义

    为了在短时间内恢復被破坏的土地资源,确保煤炭开采行为持续进行,务必合理制定土地整理与复垦规划,这对生态系统完善、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有积极意义。由于土地整理与复垦工作属于系统工程,对此应细分整理目标、探索复垦技巧,适当应用先进技术,以此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待土地整理与复垦任务完成后,依据土地经济学、区域规划理论、矿山生态学、土壤学等知识,进而为土地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全面维护生态系统平衡[1]。

    2? 土地整理与复垦基础理论分析

    以矿区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工作为出发点,探究相关原理、分析理论知识。矿区地面不同程度的下沉,导致土地出现裂缝、高低不平等现象,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土地复垦,能够及时修复被破坏的土地。采煤行为造成矿区土地塌陷、裂缝,同时也对水分渗透、水系控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地表排灌系统应用效果也会影响土地完整性,进而影响地表植物生长、农业耕种方式、灌溉方式,严重者还会破坏生态系统。土地破坏行为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产物,土地整理、复垦效率与土地破坏程度有直接联系,究其原因,土地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为破坏行为提供了机会。

    土地整理与复垦工作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落实,参与者应根据土地整理报告以及复垦方案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积累实践技能,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其中,理论知识包括土地经济学、农田水利学、土壤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土地生态学、土地评价学等,可知此项工作涉及地理、法律、经济等各个领域。因此,参与者应关注土地整理与复垦趋势,全面掌握宏观操作背景,遵循相关原则,真正实现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目的,最终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土地整理与复垦的规划及措施

    土地整理与复垦工作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这项工作要想顺利、高效推进,务必探索可行的规划方案,并提出处理对策,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与时俱进的调整规划内容及措施。

    3.1? 具体规划

    首先,调查了解土地环境。全面掌握待修复土地人口、耕地情况、经济水平等内容,同时,利用预测理论完成对该区域的科学规划。其次,全面总结有关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巧妙应用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做好水源排泄工作,合理调度水资源,避免水资源浪费。需要注意的是,合理控制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比例,在适当位置安装储水池,处理好水利设施与土地修复深度间的关系。然后,制定明确的修复目标。矿区土地规划时,应收集当地居民意见,并细化规划目标,紧密联系当地自然资源,确保土地治理目的及时实现,满足市场发展需要。针对矿区土地规划工作客观评价,根据复田比、效益分析、土地开发利用效率等指标掌握土地整理情况,以及复垦效果。最后,组织试验规划活动。为发挥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的示范作用,务必组织合理的试验活动,动态观测土地修复进程,应用相关技术软件,从细节展示土地破坏修复情况[2]。

    3.2? 有效措施

    3.2.1? 抬田措施

    常用抬田方法主要有煤灰填充、挖深垫浅等,其中,煤灰填充方法能够满足大范围复田需要,但这一方法需要提供辅助支持,并且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挖深垫浅方法虽然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但工作效率较低,抬田面积也会对这一方法产生限制。土地整理与复垦方法均存在应用优势和不足,因此,方法选择的过程中,应结合土地整理具体要求,选用适合的修复方式。

    3.2.2? 采矿措施

    采矿措施是探索土地高度提升的有效方法,以免出现塌陷水分沉积现象,具体措施主要有充填法、工作面布置法、条带开采法,不同方法选择时,应结合矿区经济效益以及长期规划。确保所选用的方法能够起到农田完整性保护、建筑物不被破坏、修复费用节约的作用。

    3.2.3? 潜水位降低措施

    为提高土地重复利用效率,应丰富相关理论,巧妙利用力学知识,与此同时,根据土壤物理特征选用适合的排水方法。潜水位降低措施应用后,能够节省土地修复资金,该方法应用的过程中,应高效管理水利设施,全面提高水利设施性能。

    3.2.4? 应用现代技术

    首先,应用材料技术。土地整理、复垦后,极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植被生长会缺少水分,此时,应用保水剂技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并提高水分利用率。除此之外,可以应用PVC材料技术,这类材料具有防潮湿、质地较轻、施工便捷、隔热等优点,应用这类材料于地膜覆盖技术,能够提高林木成活率,为林木生长提供充足水源。

    其次,应用生物技术。土地整理、复垦工作结束后,土壤微生物量较少,不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微生物元素,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弱化土地生产力。基于此,应用微生物技术能够为土地提供适量的细菌肥料,确保微生物快速生长。再加上土地为多样性生物提供生长环境,为合理规划景观,优化生态系统,需要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针对人为破坏行为及时治理。为此,应将生物物种引进、种植工作具体落实,并提高生态系统对外界抵御作用,从整体上提高矿区土地生态恢复能力。

    最后,应用3S技术。3S技术即利用RS技术获取土地整理与复垦图像,利用GPS技术准确定位土地整理与复垦位置,利用GIS技术完成制图任务和空间分析任务。结合应用3S技术,动态掌握土地整理进程以及土地复垦效果,以便为土地修复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3S技术能为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提供有力工具,最终能够提高土地修复效率,大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3]。

    4? 结束语

    土地整理与复垦工作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丰富理论内容、掌握土地整理与复垦特点,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以及相关措施,从整体上提高土地整理水平,探索土地复垦的有效技巧。除此之外,研究人员应深入探究土地整理与复垦基础理论知识,主动向西方国家借鉴土地整理与复垦的有效经验,以此提高土地利用率,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并且土地整理与复垦的先进技术能够大范围推广,同时,积累丰富的土地修复经验。

    参考文献:

    [1]向筱,杨胜廷.产村相融 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土地政策与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J].四川农业科技,2016(4):5-7.

    [2]于景泉.生物与材料技术在土地整理与复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277.

    [3]姜永彬.现代技术在土地整理与复垦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2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