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拓北庭”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
范文 | 【摘 要】 文章简介了我国汉唐以来历史上的拓北庭活动内涵。从历史文化,商业发展两方面叙述了拓北庭活动的形成与发展。论述了拓北庭之路与其他商业节点、线路的联系与意义:河南社旗赊店是海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地点;拓北庭、蹚古道、走西口促进了海陆丝路的繁荣;把海陆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连接了起来,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有关世界地区经济的繁荣。 【关键词】 拓北庭;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水旱码头;蹚古道;走西口 随着陕商三部曲《蹚古道》《丝路商贾》《拓北庭》前两部的出版,“拓北庭”及其相关理论终于浮现在世人面前。“拓北庭”的名称并非作者杜撰,而是自古就有这种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作者通过20余年的挖掘整理形成。 那么,什么是“拓北庭”?它与万里茶道、蹚古道、走西口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一、拓北庭简介 拓北庭,是指中国历代政府和民众在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西域广大地区从事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在清朝时泛指在新疆地区的活动,其影响力辐射到中亚、欧洲。经济基础支撑了政府从事的政治、文化活动。我们这里讲的更多的是商业经济,其中,赶大营是拓北庭的商业形式之一。走西口是陕西人在拓北庭的过程中发现的新的谋生方式。拓北庭开辟了大规模的垦荒经商移民浪潮。商业对加强政府有效管控边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拓北庭的人群有历朝全国各地在新疆退役军人、商人、农民、官员及其后代。拓北庭中从事商业的人群主要来自陕西、山西、湖南、天津、湖北、河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拓北庭的路线: 拓北庭路线图 无论是哪里人拓北庭,都要经过河西走廊,再走向新疆等西北地区。 河西走廊的重要性与其地理位置有关,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中间有一条狭长的走廊,便于行走,适合人类的生产生活,因为在黄河以西,被称为河西走廊,汉朝时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四郡对河西走廊进行有效统治,在敦煌的西边修建了玉门关、阳关两个关卡,与万里长城第一关嘉峪关遥相呼应,三卡四郡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认识到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只有牢牢统治了河西走廊,包括新疆在内的广大西北地区才能安定,拓北庭才能正常进行。 陕西人拓北庭通过陕甘茶马古道向西北行进。陕甘茶马古道有两条,一条是通过秦岭山区道路经汉中到达甘肃,另一条是沿着古丝绸之路渭河北岸经武功等地到达甘肃,长安在渭河南边,为什么古丝绸之路不走渭河南岸?因为渭河以南有大量从秦岭山中流出的河流,仅周至、户县境内就有72条大小河流流向渭河,古时的河流缺少治理,夏季河水泛滥到处是水,比如在民国以前,渭河水从南岸冲出,一直淹没到周至县城北边,达到十几公里。渭北地势高、河流等自然障碍较少,成为西行的最佳道路。 四川人从成都走向汉中到达甘肃、新疆。天津人拓北庭最有名的是赶大营,赶大营是商人跟随西征大军,给军队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品,从中赚取利润。山西人及部分陕西人拓北庭通过走西口,经过蒙古、新疆、俄罗斯到达中亚、欧洲。长江以南的商人拓北庭行走在各个路线上。 二、拓北庭的形成 拓北庭自古就存在。 1、拓北庭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 自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包括新疆在内的广大西北地区被中国官府正式管辖。唐朝时设立北庭都护府,加強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除了汉唐大规模移民,清朝更是加大了移民新疆的力度,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中期,乾隆皇帝指挥军队平定了新疆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的叛乱,为了稳定新疆,实行“移民实塞下”的政策,驻军屯垦,大量的军人、农民、技工、佣工等来到新疆并留下生活,在庭州设立了县制,管辖轮台、金满、浦类三县,内地无地汉人大量移居北庭三县,许许多多官兵留下种地,汉人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文化,北庭逐渐成为西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到了清未,汉人已遍布新疆各地。唐代诗人岑参写诗鼓励给他的朋友宗学士再建新功,题目是《北庭贻宗学士道别》:万事不可料,叹君在军中。读书破万卷,何事来从戎…… 2、商业的发展 有人就有商业,有了商业,人们生活方便了,才能扎根生活于本地。商人看到了新疆的商机,他们把内地的商品运向西北,再把大西北的货物运到内地,为促进北庭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民国《乾县新志》记载:“吾陕商业,向来是靠运售原料为主,但因交通不便大凡皆用马驮车拉;加之羊肠栈道,日行百里,险阻隘区,盗贼出没,雨雪泥泞……”陕西等地商人克服困难,促进了北庭经济的繁荣,为政府管理西域、扎根新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拓北庭之路与其他商业节点、线路的联系与意义 丝绸之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外经济贸易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西安是十三朝古都,“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是东亚文化之都,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海上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 河南社旗赊店镇的水陆码头则将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成为走向西北的“拓北庭”的重要延伸点。那么,拓北庭与蹚古道、走西口、下南洋、海陆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有着何种密切联系?赊店镇又是如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陕西泾阳的砖茶在丝茶贸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河南社旗赊店是海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地点 (1)水旱码头。赵河和潘河在赊店汇集流入唐河进汉水达长江,赵河宽深,有装卸大宗货物的码头,白天千帆停,夜晚万盏灯,是辐射方圆数百里的货运集散地,有著名的水旱码头,赊店段赵河南北码头都是商埠,商业发达,水路交通便利,可以直达长江,路上的驼队,很大一部分是陕西人,他们把货物转运到西南、新疆和口外。南方水路来的货物,在这里进入陆路,北方陆路的货物,在这里进入水路。 (2)贸易的地位。晚清太平天国起义后,许多交通要道被阻,赊店更是成了全国有名的水陆货运码头,从这里进货,把茶叶、瓷器、丝绸、棉花等物品运到泾阳,再到北方各地及国外。赊旗店成为“北走汴路,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商业重镇。 2、拓北庭、蹚古道、走西口促进了海陆丝路的繁荣 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茶马古道,茶叶是贸易的主要商品,茶叶由南方的闽商、浙商、皖商经过水路、陆路带到水陆码头赊店,大部分转卖给陕商、晋商,陕商、晋商将茶叶运到陕西泾阳,而散茶叶难于运输,运输难度大,商人们苦不堪言,茶叶损失很多,加之运量小,使茶叶赢利非常少。陕西商人在泾阳发酵茶叶,制作成了便于运输、运量巨大、营养丰富的砖茶,很快打开了市场,泾阳成了全国制茶中心。 (1)拓北庭与万里茶道。在对内对外贸易中,需要大量的茶叶,就从中国福建泉州起,南下海洋,北上河南、陕西。在陕西泾阳又分为三支,一支经甘肃到达新疆。一支经内蒙古,进入现蒙古国境内,目的是卖茶给蒙古族同胞,后来,茶叶等商品经新疆到达俄罗斯,卖到了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西口贸易使茶叶之路延长到13000多公里,成为拓北庭的“万里茶道”。一支经四川到达康定及其周围。 (2)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对外贸易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司南的应用,海上贸易风生水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在海上对外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各地的商品,从泉州出发,经过南中国海,印度洋,到达东亚、东南亚、南亚、波斯湾等地,再运到欧洲各地。海上贸易使中国走向世界,商品交易出繁荣,交易出了国家强盛。 可以看出,全国各地的商品在水旱码头河南社旗赊店镇聚集,赊店的河流连接了长江水系,商品通过水运来到泉州,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世界各地。南方的商品从赊店出发,经过陆路运到陕西泾阳,一部分茶叶加工成便于运输的砖茶,在泾阳又分成两路,一路是走西口路线(万里茶道),从陕西、山西将商品贩卖到蒙古、新疆、俄罗斯、中亚、欧洲等地。一路到达汉中,在汉中又分成两路,经过甘肃、青海等地走向西北的陕甘茶马古道。还有经过四川到达康定等藏区,与藏商进行茶马交易的陕康藏茶马古道,民间称为蹚古道,在康定向西可以到达西藏和印度,向南可以到达南亚、东南亚。所以,泉州、赊店、泾阳、西安、河西走廊四城、包头、汉中、康定等重要地点把海陆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连接了起来,使拓北庭延伸到海港,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活力。 拓北庭的商人在经济文化上支持了官方对新疆的有力统治,避免了新疆的分裂,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1] 任升.蹚古道[m].西安出版社,2013.3. [2] 任升.丝路商贾[m].太白文艺出版社,2019.1. [3] 任升.浅谈陕商蹚古道[j].陕西交通报,2013.6. [4] 任升.蹚古道在汉藏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作用[j].新丝路,2017.6. 【作者简介】 任 升(1973.3—)男,汉族,陕西周至人,西安市周至县委党校副主任科员,研究方向:秦商精神,丝路文化,茶马古道,财神文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