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新时代下楹联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范文

    刘雁

    【摘 要】 文章概述了楹联文化的内涵,认为楹联文化的保护对策在于:加强搜集整理,加强队伍建设;楹联文化的传承对策在于:学校要用楹联文化育人,开展各类相关活动推广楹联文化,楹联文化的传承要与书法艺术相结合,借助媒体扩大宣传力度。

    【关键词】 楹联文化;传承;保护;发展

    楹联承载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凝聚力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楹联作为文化景观有悠久的历史,早期楹联大多是悬挂在建筑或贴在堂屋前对偶的语句,是依建筑而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建筑的消失,楹联也受到破坏甚至消失,正因为如此,更是急需保护和传承,并且要使楹联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一、楹联文化概述

    楹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在书写形式、结构布局、传承方式、类别类型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特色。

    楹联,又称对子,是利用中国的汉字特点来书写的一种文体,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由两行文字两两相对、平仄相协的骈偶语句构成的,分为上下两联,合为一副,突出特征是对偶,所以又叫对联。一副对联的两句,要求辞句凝练,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相合等,非常有讲究,所追求的是文字对称之美,声律和谐之美。

    悬挂楹联是中国人长期以来遗留下来习俗,楹联作为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门、廊柱、窗框等上面的一种装饰文字,赋予了建筑独特的内涵,起到与建筑相互映衬的作用,同时传统楹联又是通过建筑这一载体得以广泛传播。这些建筑既有公共的园林建筑,也有普通的民居住宅,因而,楹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人写作楹联自不必说,普通民众也十分喜爱,每年春节的春联,可以深入到每乡每村、每家每户,这种雅俗共赏、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了楹联所具有的大众化、民间化特性。

    我国的传统楹联不仅形式独特,类型也很丰富,如春节时贴的春联,结婚时表达喜庆和祝福的婚庆联,哀悼、怀念亡者的挽联,还有内容关涉某一行业或领域的行业联等,另有山水联、古迹联、寺庙联、书院联和园林联等,此外,还有更具意趣的隐字联、谜语联、回文联等,这些都体现了楹联种类与用途的多样性。

    二、楹联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策

    1、楹联文化的保护

    楹联为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是518项中的第510项,委托保护单位是中国楹联学会,确立了楹联的文化地位,为楹联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依据和一定的保证。

    作为特殊民俗文化的楹联,如果不加以保护,就会与社会脱节并会逐渐消失。因此,我们对楹联的保护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加强搜集整理。 一方面进行实地考察,走访收集;一方面对历史文献、史料进行查阅。对散落在民间的楹联的搜集、整理,要做好详细的计划,并与当地楹联研究的相关组织做好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在走访搜集活动过程中注意做好拍照、录音等相关的记录。

    通过走访考察,笔者在一些地方发现不少内容富于教益的楹联。比如,陕西咸阳彬州市的公刘祠中有这样一幅楹联:“流文荡画桥,烟气笼青阁”。描写了楼阁的端庄大气,环境的优美,紧扣景观特点,写得很有气势。上聯赞美楼阁书法的高超,下联则描写了楼阁被烟雾笼罩,让人感觉仿佛是置身于仙境之中。

    在彬州市程家川风景区中的民居中,有一幅楹联的内容为:“遵祖宗二字格言曰勤曰俭,教子孙秉行正路惟耕惟读。”这里所写的是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告诫,更是对他们的期盼。上联要求根据祖训要勤恳节俭,下联则是为子孙后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就是只有耕读才是正确的道路。内容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这也说明了儒家思想的巨大的影响。

    西安革命公园的革命亭上有一副楹联:“生者千古,死者千古;功满三秦,誉满三秦。”记载的是杨虎城和李虎臣奉命抵御刘镇华,坚守城池长达8月之久的这段壮烈历史,时称“二虎守长安”。这样的楹联富有教育意义,激起了后辈对先烈的缅怀。

    (2)加强队伍建设。由于时代变迁,各地建筑的损毁或拆除,许多楹联遭到破坏,因而楹联的保护并非易事,会面临各类难题而这就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因此,可以成立专门负责楹联保护传承的一个特设机构,把楹联保护与传承放在一个部门集中处理,培养、扩大研究队伍,加大深入民间广泛收集的力度,投入更多的人力,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所挖掘搜集的楹联,进行甄别、比较和整理,展开对楹联文化的起源、发展、内容和题材等方面的专门研究,从而深入探索、了解楹联的历史背景、主题、内涵、结构、表现手法等,为传承楹联打好理论基础。

    2、楹联文化的传承

    (1)楹联文化育人。在2011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主管部门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由此可知,高校对楹联的保护是法律所要求的。同时,高校教育对楹联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和作用,楹联进入高校课堂,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为专业教育,开设楹联文化的相关教育课程,增加楹联文化保护在高校学生中的认知程度,促进楹联的保护和传承。楹联进入高校课堂就是对培养楹联文化方面的人才的最佳途径。

    另外,举行相关的校园楹联文化活动,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深入了解楹联的相关知识,比如,开展楹联文化沙龙、举办楹联文化知识竞赛等,都是十分有益的,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楹联文化传承的自觉性,从而加快楹联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2)开展各类相关活动进行推广。首先,在现有的条件下,打造富含楹联文化特色的手工业品牌,同时加快楹联与旅游业的联系,使得旅游开发的同时带动楹联文化的传播,与此同时还要将楹联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把楹联和乡村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也更有利于对楹联的保护和传承。

    其次,在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活动中,挖掘楹联文化的深刻内涵,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楹联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加强创新性,为楹联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更为紧密的联系,并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比如在一些日常用品、手工艺品、食品包装等上面题写楹联,在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的同时,提升文化价值,这也是加快楹联文化传播的途径。

    (3)与书法艺术的相结合。楹联的传承发展是一项繁琐庞大的工程,是需要多方合作的,而作为楹联表现形式的书法更是需要传承的,楹联自其产生之时便和书法紧密结合。书法用来书写楹联,使得楹联的文字内涵借助书法的外在形式得以更好地表达,楹联借书法艺术提升了审美价值。在研究楹联时也要研究楹联书法,不同的字体所书写的楹联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用楷书所写的楹联会带给欣赏着一种整体的美感,用行书书写的楹联让人有行云流水之感,用草书书写的楹联给人的是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因此,对楹联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只保护了一种传统文化,也保护了书法。书法作为楹联文化的传播载体也得到了传承发展,这为后世研究书法文化同样也提供了文献资料,可以说书法与楹联的结合本身就是珠联璧合,两者的共同发展更会使其相得益彰。

    (4)借助媒体扩大宣传力度。在保持楹联原有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借助媒体进行推广,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民众对楹联文化的认识程度,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相关楹联知识,举行网络征联比赛,提升楹联文化的价值,让其有更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

    三、结语

    总之,楹联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楹联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舞台,让更多人认识到楹联文化的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也是从国家的方针政策上对楹联传承的支持。保护、传承和发展楹联文化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长期课题,需要社会、政府、大众、专家、学者,以及高校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为楹联文化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侯艳.高校楹联文化教育初探[J].欽州学院学报,2013.28(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四十二号令.2011-02-25.

    [3]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S].国发〔2006〕18号,2006-05-24.

    [4] 闻婷.博大精深的民间楹联[J].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2014(8)13-16.

    【作者简介】

    刘 雁(1999—)女,陕西咸阳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