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探索
范文

    【摘 要】 本文从产学研结合视角,阐述了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的必要性。结合西安外事学院的改革实践,提出探索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和小学期制;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根据课程内容,积极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开拓产学研的合作路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等多项设想。

    【关键词】 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路径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当前是一个很“热”的专业,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却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各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而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本文试结合西安外事学院的实践,对如何创新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并不乐观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调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脱离社会实践,没有及时适应市场需求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没有适应市场需求。许多高校在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在没有掌握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情况下,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想象设计人才培养目标。[1]

    (2)课程设计没有适应市场需求。主要表现为该专业的课程设计偏重理论教授,实践教学比例过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受传统偏重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各高校在教师考核、职称评定等层面的政策,导致许多教师迫于考核晋级压力,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在教学方面得过且过。

    2、学校教育无法为学生创建真实意义的知识和环境

    高等学校作为教学组织虽然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但并不具备满足人才培养的一些特殊要求,无法为学生创建真实意义的知识和环境。

    3、由于经费有限,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师资条件和实验条件

    文化产业的行业实践要求担任实践类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关从业经历。但是,目前的专业教师要么是改行进入、要么是新毕业不久、要么迫于考核晋级压力无法抽身投入实践。另外,由于学校经费有限,而需要花钱的地方却很多,导致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从产学研视角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模式。[3]它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式培养。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企业参与办学,高等学校与产业部门、科研部门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开放式教育模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了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自我封闭和单纯在校园内部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单一格局。

    2、顶岗劳动。产学研合作教育要求学生完全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顶岗从事生产性工作,在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的同时,还要完成企业交给的生产性工作任务,承担、参加一定的科研、工程项目。通过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上文分析,如果能基于产学研结合视角,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就可以很好的弥补单纯学校教育的不足,对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可以使得我们的培养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第二,可以很好的弥补学校教育功能的不足,为学生建立了真实意义的知识和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三,通过资源共享,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师资条件和实验条件。

    三、基于产学研视角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具体路径

    结合西安外事学院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

    文化产业管理毕业生除了具备其他专业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具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了解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的文化战略,掌握文化产业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知国际先进文化产业的理念以及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文化产业管理、营销、策划、经纪、公关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因而,学校应当与企业、科研院所加强联系,了解市场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2、根据课程内容,积极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

    (1)通过改革,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合理。结合西安外事学院实践,本专业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素养的角度入手,实行能够体现课程特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展示学生个性的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价办法。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广泛运用市场调查,案例分析,活动策划,课堂讨论、网络互動、现场操作、作品展示、大作业、小测验、论文、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完善和丰富课程考核方式。(2)通过改革,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以课堂为中心, 封闭程度较强,与现实社会联系不够密切等问题,我们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出了包括案例分析法、分组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积极开拓产学研的合作路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与企业合作,在校外建立实习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到相关企业或基地进行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专业实践需要,西安外事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已经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与现代传播研究所等5家企、事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校外建立了5个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在第7学期推荐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或由学生自主联系单位进行实习,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鼓励教师带学生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做课题,既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难题,又有效培养了师生的创新能力。以专业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骨干,与地方政府、文化产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组成多层次产学研团队,积极申报完成各类项目。对于地方政府、企业委托学校完成的一些横向课题,老师可以挑选学生参与调研,通过组织学生每年拍摄微电影和进行平面作品设计、撰写策划方案等,让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另外,学校还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针对文化产业领域存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积极申报地方政府下达的纵向课题,既满足了学校对老师考核晋级的要求,解决了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又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难题,达到科研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惠向红,原朝阳,李娜.民办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析[J].民办教育研究,2013.4.

    [2] 芦丽君.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

    惠向红(1978-)男,陕西凤翔人,讲师,硕士,西安外事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负责人,应用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七方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