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毕节试验区绿色减贫刍议
范文

    张健

    

    【摘 要】 该文以国家扶贫政策为依据,以十九大报告中“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指导,概述了毕节试验区的生态条件,分析了扶贫存在问题,提出了绿色减贫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一是否构建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统筹体系;二是实现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目标。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绿色减贫;路径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是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会议上,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把绿色增长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推进绿色减贫。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写入党章。

    一、绿色减贫的涵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叶兴庆在2016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强调,扶贫就要贯彻绿色理念,在扶贫开发中要保护环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开发扶贫。他认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一个节点,而这个节点在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正在到来。在他看来,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节点有两层涵义,第一个是在国家政策的层面,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精准扶贫、全面脱贫战略,正大力推行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二就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基本矛盾已经变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这里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拓展了人民需要的内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不仅仅是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了,还包括精神、环境等等的需要。目前人民对良好环境的要求不斷增加。他们就会通过旅游、观光等方式付费消费享受良好环境,让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绿色减贫是开发扶贫的进一步升华,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减贫理念新变革,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扶贫方式。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绿色减贫是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是低碳扶贫的方式,使保护生态环境和扶贫工作相契合,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减贫方式。它将对贫困地区不断“输血”式经济支援,改为从根本上“造血”式扶贫,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使贫困人民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二、毕节试验区致贫机理

    毕节试验区是乌江和珠江的发源地,位于川、滇、黔三省的交界处,北邻四川、西接云南,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是典型的生态功能区,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

    毕节试验区由于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负担重,很多经济发展项目受到限制,进而限制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收入增加就缓慢。而经济发展缓慢又会反过来制约环境保护。经济滞后,财政就困难,基础设施和许多公共服务就跟不上,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对企业、项目吸引力不够,导致许多扶贫项目难以存活。在扶贫开发中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所以想要完全依靠自身脱贫致富很困难。必须要借助强大的外力帮助脱贫(如图1)。

    三、毕节试验区在实现绿色减贫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毕节试验区绿色减贫取得重大进展,近几年,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不断推进已取得重大成果,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全市新扶贫标准下减少贫困人口在不断增加,但目前要在未来2年内告别贫困,任务重,困难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1、毕节试验区的贫困户,目前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出行不便。目前毕节试验区已经实现“村村通”通村公路,通组公路的建设也正式开始,但“村村通”和“组组通”目前都只是针对较大的村或人口比较多的组,比如当前正在实施的通组公路只有30农户以上的小组并且该组自己已挖了“毛路”的才符合建通组路的要求,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人口比较分散,还是有许多小村还没有公路,即使有公路也是村民自筹经费修建的,由于经费非常有限很多都只是泥路,路陡泥滑只有拖拉机能通行,晴天还好,下雨天连拖拉机也不能通行,还经常滑坡。

    (2) 就医困难。现在毕节试验区的乡镇都有乡镇卫生所,并且大部分农民都参加了新农合。但是还有很多村离镇中心比较远且路不通,很多还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或者能挨就挨过去,要是急症去镇里和市里都来不及。

    (3)就学难,现在毕节试验区很多村都有小学,还提供营养餐。但是还有一些小的村由于村子小,没有小学,小孩上学要走四五十分钟的山路,要是下雨天路太滑很多小孩子就不能去上学。还有很多家庭虽然大学现在有助学贷款,但是几个孩子一起上大学,生活费就很困难。

    (4)引用水困难,现在大部分村庄都有自来水,但是还有很多村子虽然有自来水却是村民自发组织,几户或十几户一起修建的水池,由于资金或者水源小,往往修的水池比较小,而且缺乏统一管理,村民扯皮推诿,水池水管坏了没人修导致经常停水。

    (5)农村地区还缺乏人才、资金、技术、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导致对投资者没有吸引力,产业发展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保证人民均等的享有公共服务。

    2、毕节试验区在脱贫攻坚实现绿色减贫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生态资源开发易,形成生态优势难。毕节试验区是喀斯特岩溶地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是典型的生态功能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比较低,使毕节试验区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要保护环境的同时要实现全面脱贫必须要依靠提供生态产品,发展生态经济,然后转化成生态优势。但是要把生态经济转换成生态优势,不但要有完善的生态交易市场,还要降低交易成本,并且还高度依赖于是否拥有形成共识、权威的政策法规制度以及当地居民的环保理念。

    (2)收入兜底减贫易,稳定脱贫难。时间紧、任务重,毕节试验区集全市之力扶贫攻坚,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贫困帮扶,实施大党建扶贫,统一战线扶贫等工程,发展增收项目和社会保障兜底相结合,基本能确保短时间内贫困人口的脱贫。但是,这种集中大量资源把贫困人口“托举”出贫困线后,一旦这些扶贫政策力度减弱,扶贫项目撤出,刚出贫困线的人口再次跌入贫困可能性非常大。要实现稳定脱贫,离不开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持续性增收。而农户本身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持续增收,这也是绿色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毕节试验区绿色减贫实现路径

    从毕节试验区绿色减贫成效测算结果来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不是说我们就不能改造环境、不能搞经济建设,而是要让环境越来越好、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低能耗、低污染、低投入又能效益高、品质高、产出高的绿色发展。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发展,还包括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是破坏了绿水青山换来的金山银山,是不可持续的,宁可不要。因此,应尽快促进毕节试验区转型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科技创新、生态发展的创新型道路。充分挖毕节试验区有特色的绿色资源,形成持久发展动力。

    1、构建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体系

    (1)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在《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中已经明确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方向之一是生态移民搬迁。经过准确的评估论证,甄别出那些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对这种扶贫工作难度过大地方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搬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毕节试验区的实际情况,把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通过搬到适宜发展的地方,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更好的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体的去向问题;并且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结合区域规划、土地流转等相关工作,要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协调民政、教育等相关部门,解决易地扶贫群众的生计问题,子女教育、社会融入等一系列的问题,保障其合法权益,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让移民群众在新的地方能够活的下去、过的快乐,真正把安置区当作新的家,避免陷入“由贫迁贫”的问题。在“十三五”时期,毕节试验区以贫困程度深的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重点,搬迁对象主要是对全市“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3万整村寨同步搬迁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2)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在以往的扶贫过程中都尝试过生态补偿机制,各地区也都尝试着推行和推广生态补偿机制,各个地区之间正在形成和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帮助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是目前实现绿色减贫重要工作:第一,进一步加大对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重点恢复原有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保持毕节试验区生态恢复力并加强毕节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目前我国各职能部门间的合作沟通机制还不通畅,还需要完善,要解决不同部门间的政策相悖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强化生态科学管理;第三,贫困地区由于生产落后产业不发达,导致人才和劳动力外流,一个地区要发展必须要有人才和劳动力,所以要发展绿色产业,通过产业引进、资金支持、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等方式,吸收当地的劳动力,解决其发展问题,实现贫困人口的就地脱贫。

    (3)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减贫的核心动力在于通过绿色方式消除贫困而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毕节试验区要推动地方绿色产业的构建,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等建立起毕节特色的绿色产业并要形成产业链,以保证其长久可持续发展。毕节试验区威宁县在生态扶贫的实践中推出的“五个百万”工程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有效地推动了毕节试验区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发展绿色产业是化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减贫的可持续道路。此外,在构建绿色产业的同时要结合供给侧改革,逐步形成生产-供给-消费的完整市场关系,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实现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公共服务,强化内生性。绿色减贫要有利于毕节试验区持续、稳定脱贫,其可持续发展成果共享是关键。而要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关键在于公共服务机制。目前毕节试验区急需提升的公共服务是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广泛宣传农户脱贫致富的典型,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让其他贫困户从身边那些脱贫致富的农民身上去发现自己贫困的缘由,找出原因,进而找到自身“发家致富”的道路,把扶贫工作从“要我富”变成“我要富”,增强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功能”,激發贫困户积极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与发达地区交通联通以及区域内部交通网;注重继续实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降低与发达地区间的交易成本,为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要注重基础生活设施,如饮水设施,基础医院,以及农村文化服务设施等,提高贫困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

    (5)完善生态考评管理机制。扶贫工作难以行之有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失效与考评不合理。绿色减贫的实现离不开扶贫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如果管理不科学,那么干部会缺乏动力或者朝着错误的方向努力,使绿色减贫难以实现。目前我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的扶贫管理体系也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它的不断完善为绿色减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一是扶贫体制的完善使扶贫职能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更加完善,各职能部门的合作更加有效,也相应制定了更为完善且行之有效的考评标准。二是在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的背景下,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从宏观上指导绿色减贫的实施,逐步建立起上下通畅的管理体系。

    2、实现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目标

    (1)实现完全脱贫目标。当前是实现完全脱贫的攻坚时期、关键时期,要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最终目标,而全面脱贫、精准扶贫的最终目标和绿色减贫的目标是一致的:第一,要严格遵守“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工作要求,使每个贫困群众都能够实现完全脱贫;第二,消除毕节试验区的贫困诱因,要现实层面和制度机制层面共同努力,要坚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完善扶贫工作的科学管理体系,实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2)发展培育特色生态产业链。构造自身发展能力是贫困治理行之有效的关键,从“输血扶贫”向“造血发展”转变就是要构造贫困群众的自身发展能力,也是精准脱贫的内涵所在。要提升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对于毕节试验区而言首先要构建发掘地区生态发展潜力,发展绿色产业,盘活社会资源,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其次要打造毕节特色的绿色产业品牌,支持绿色产业的长足发展。再次,要积极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普及保护生态环境知识,提升贫困群体的参与度,让贫困群众在绿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直接受益,共享发展成果。为毕节试验区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3)实现毕节试验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扶贫开发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并不会因为2020年脱贫任务完成就终止一切扶贫工作,脱贫任务的完成并不是扶贫开发的完成。而在长期的扶贫开发中,要提高毕节试验区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减少环境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形成贫困区域长期减贫的动力,必须具备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才能够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因此,推动毕节试验区的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减贫的重要目标:一方面,绿色减贫强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只有解决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毕节试验区的全面脱贫才有可能实现;另一方面,绿色减贫不仅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贫困地区拥有可持续发展力是实现全民脱贫的根本所在,只有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是可持续的,全面脱贫才能实现。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相较于其他扶贫方式,绿色减贫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一直阻碍着人类的发展,传统扶贫方式难以调和这个矛盾。绿色减贫,发展绿色产业就是要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实践证明发展绿色产业是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的。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全面脱贫才具备实现的可能条件,才是真正的发展,贫困人口才有机会共享脱贫攻坚的绿色减贫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全文)[EB/OL].(2015-10-29)[2016-11-03].http//www.caixin.com/2015-10-29/100867990_1.html.

    [2] 綠色减贫:脱贫攻坚战的生态精准扶贫策略——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六[J].现代经济探索.2016(12).

    [3] 林智钦.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绿色发展[N].经济日报,2016-05-26(13).

    [4] 林荣朝. 创新“三变”改革发展助推旅游脱贫攻坚——盘县娘娘山景区旅游改革发展侧记[N]. 贵州民族报,2016–11–30(1C1).

    [5] 于乐荣. 旅游扶贫的原则及方式[J]. 中国国情国力,2016(7)48–50.

    [6] 夏书明,吴晓燕.精准扶贫研究现状综述[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31–37.

    【作者简介】

    张 健,任职于中共毕节市委党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