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理念视角下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路径 |
范文 | 张莉 张威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编号:CJSFZ17-25);南充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编号:NC2017C005) 【摘 要】 本文立足科学理念树立视角,为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提供应对路径:顶层设计,细化落实学生成长成才教育体系;弘扬法治,不断深化学生学习管理规定教育;多措并举,营造良好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环境;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学生课堂内外学习机制;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媒体媒介传播扩散方式。 【关键词】 科学理念;大学生;网络群体事件;应对路径 引言 新时代,大学生具备更加神圣的历史使命和价值,承载着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历史重托,对其教育和培养责任和意义重大。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随着网络迅速发展的一个伴生现象,在大学生群体成长成才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影响,这是源于学生群体的受教育水平和对新媒体的学习掌握水平。网络群体性事件由于是依托网络媒体媒介作为传播,速度较快、影响较大,给予管控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正因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传播的特点,所以要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的培养和教育,也即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功夫下在平时”。 一、顶层设计,细化落实学生成长成才教育体系 顶层设计作为一个源于工程学领域的词语,日渐成为指导各个行业和领域一个用的十分广泛和普遍的词语,作为一个政治词语,它首先是出现在中共中央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当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建设推进的上层建筑的谋篇布局。既然顶层设计是一个属于上层建筑层面的词语,当代大学生是成长成才也需要一个“顶层设计”,也即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价值向导。在应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在明确网络群体事件的特点,进而从落实顶层设计的角度去找出应对策略,不能仅仅教条和僵化式地贯彻上面的“顶层设计”,更应该从如何将既有的问题纳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体系当中,不断修定和完善成长成才教育体系的具体条条框框,并将之贯穿于对学生的教育当中。如此,便可以更好让学生面对群体事件做出属于自己的理性判断,从而不盲从、不煽动、不转发。 二、弘扬法治,不断深化学生学习管理规定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国家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指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1]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崇尚法律的价值引领更加明确。在应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强调弘扬法治,更多的则是强调对法治精神的弘扬和遵循,以法治作为自己行动的规范和意识向导,不断将法的禁止和不禁止的界限更加明确和清晰。网络群体性事件,由于是依托网络媒介载体进行传播和扩散,对于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考究不够及时,网络群体的跟风现象也给予网络群体事件的应对增添极大的阻碍。因此,在弘扬法治精神的前提下,高校要不断深化、细化当代大学生学习管理规定,让网络群体性事件在学习管理规定下得到有效约束,这是因为学生管理规定在高校中起到对学生的有效约束,也即是学生时代在大学校园的“法”,真正让学生在有效的约束下不去轻易炒作或者散布未经核实和证实的消息,更好参与到自身学习成长当中。 三、多措并举,营造良好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环境 “众人拾柴火焰高”,强调了团队力量的强大作用;“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加强调团队力量的作用之时,更加强调协调推进一件事的重要性。在强调当代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的过程中,提出“多措并举”是立足于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和管理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方面的事情。同時,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是多方面共同营造的。多措并举,是指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各方要协调,国家层面在价值引导和弘扬上营造好良好的育人教育环境;社会层面在优秀典型和榜样树立上要寻求典型的示范性,有更多身边的正能量的传播和扩展;家庭层面则是要加强家庭教育,做好父母子女的双向沟通交流,从而更好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主动帮助子女分析问题,更好引领子女朝着正确的方向向前进步;学校层面也是一个多措并举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要在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上多下功夫,从价值引导和问题分析上引领学生更好成长。同时,专业课教师也要发挥好自身教书育人价值,在传道受业解惑之时要力所能及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不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利于其更好理性看待网络群体性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发生的事件和现实。 四、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学生课堂内外学习机制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强调,在处理和应对任何已有和未有发生事件之时,要注重人的价值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也强调人的价值和功能,人所具备的意识反作用的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发展观核心要义更加强调了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确保高校能够将具体举措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良好的机制是行动得以实施和执行的有效保障。”[2]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时候依旧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的树立。以人为本的确立,在高校学生工作开展过程中则强调在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尊重学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深化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价值意义。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强调健全学生课堂内外学习机制,就是从内外部保障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要注重课堂内部提升学习能力,更应该借助和依托课堂外部学习之外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人文情怀,加强人文情怀培育。在良好的课堂内外学习机制建构之后,要依托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进行针对性引导,使学生更加自爱、自重、自思,确保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后能够借助日常所学进一步提升自身判断和认知能力。 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媒体媒介传播扩散方式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强调了理论和观念更新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具备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二十世纪上半叶,蔡元培先生在其著作的《中国伦理史》就谈及与时俱进在改变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要及时更新观念和行动,不断与时俱进地推进国家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3]新时代,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则更应该注重与时俱进性,也就是凸显对知识和技能抢先一步学习和掌握积极主动性,从而驾驭好、掌握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教育本领。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育教学人员在面对新媒体全媒体到来的大时代背景下,尤其是现在瞬息万变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主动融入到对媒体媒介学习掌握当中,更进一步、更快一步掌握媒体媒介特点以及传播的方式方法。同时,在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之时,学生对媒体媒介传播扩散与时俱进学习了解也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通过教师与时俱进引导,真正使学生明白媒体媒介传播的具体影响,采用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的方式让学生清晰明白具体应该坚持和秉承的正确价值趋向,更好地投入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 [2] 张威.邓小平青年教育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示[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3] 余红胜.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N].2017-06-02. 【作者简介】 张 莉(1990-)女,汉族,四川蓬安人,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 威(1987-)男,汉族,河南鹿邑人,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