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研究
范文

    陈亮 李海娟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不同作用。指出现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不仅要发挥好服务功能,还要带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小农户与現代农业有机衔接,带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作用;乡村振兴

    由于农村的生产形式单一,主要依赖土地开展生产,所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是随着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而发展。建国以后,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先后经历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家庭经营——农民所有,集体经营——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巨大转变。[1]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过程。

    一、毛泽东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大一统”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归农民所有,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元的个体经济开始发展。但此时农村生产资料极度匮乏,生产力水平低下,如劳动力、畜力、农具等生产资料不足,导致一家一户开展农业生产遭遇困难。为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一些农民开始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开展互助合作,自愿地成立了互助组、合作社。在当时,中央认为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自发趋向于资本主义道路,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趋向于社会主义道路。[1]

    1、农村集体经济的产生

    1953年12月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走生产合作化道路。于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合作社内,在自愿原则下,农民将自己私有的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交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和使用,合作社根据土地的质量和数量给予适当的土地分红,对农民的牲畜、生产工具等其他入社的生产资料也支付给少量的报酬。到1956年1月,全国90%的农户加入初级合作社,绝大多数地区基本完成了初级农业合作化,标志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生。但初级合作社被认为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村集体经济。

    2、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归大堆”的作用

    1956年6月,中央颁布《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要求把社员私有的土地、耕畜等主要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所有,并不再给付土地分红,其他生产资料也不再支付报酬,完全实行按劳分配,并认为高级社是属于完全社会主义性质。此时农村集体经济进入高度发展时期,1956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以上。

    1958年“大跃进”运动暴发,各地纷纷把小社合并成大社,并转为人民公社。在中央的号召下,声势浩大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农村迅速掀起。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农村基层组织。其特点是具有高度统一性,要求一切生产资料转为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统一分配,后又调整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由生产队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入到“归大堆”时期,在农村社会各方面发挥统管作用,不允许农民发展个体经济。

    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大幅减产。据相关统计数据,1960年我国粮食库存总量比1957年减少1180万吨,大致相当于2400万人的口粮。农村再次出现了农民吃不饱饭的问题。因此农民迫切希望变革,急于脱离集体统一经营。

    二、邓小平时期强调农村集体经济要发挥好服务功能

    1978年11月,安徽省小岗村的18位农户,冒着风险自发“包产到户”,第二年就取得了农业大丰收,不但完成了社队的生产任务,还解决了温饱问题。随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提出要集中精力把农业搞上去。农民包产到户的热情高涨,到1979年底,全国包产到户的比重已经达到9%。

    1、农村经营“统分结合”思想形成,强调农村集体经济的服务作用

    198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分户承包的家庭经营是合作经济的一个经营层次,是一种新型家庭经济,肯定了家庭承包经营。并指出联产承包制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标志着“统分结合”思想开始形成;1984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为了完善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体制,一般应设置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应当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组织为农户服务的工作上来,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工作重点是为农户提供服务;1986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通过发展专业性的合作经济组织切实做好技术服务、经营服务和必要的管理工作,再次强调了集体经济的服务功能;1991年,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正式提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指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础……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根据群众要求努力去办……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强化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

    从邓小平时期一系列农村改革文件中可以看出,党中央始终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是必要的,并强调农村集体经济要发挥好服务作用。

    2、“二次飞跃”理论,强调农村集体经济发挥规模化经营作用

    邓小平在1990年提出社会主义农业“二次飞跃”理论。“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还是集体化和集约化。”[2]1992年邓小平再次重申了这一点:“要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利用科学技术发展,一家一户是做不到的”,所以他提出“就是过一百年二百年,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社会主义经济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由邓小平“二次飞跃”理论可以看出,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不只是提供服务,还要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巩固农村经济公有制主体地位。

    三、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三十多年的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之后,农村集体资产几乎被“分光吃光”。出现了农村集体经濟弱化,甚至虚化的问题。无法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不但发挥不出集体经济的服务作用,还导致农村党组织无处依托,无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逐渐弱化。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持续不断的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出现了生产效率极低,甚至一些农垦地被闲置撂荒现象,引发“谁来种地”的问题。另外,由于家庭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小农户无法对接大市场,销售渠道不畅,“粮贱伤农”的问题频频发生,降低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家庭经营也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出现了“如何种地”的问题。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可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赋予更多的内涵,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1、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关乎国家现代化的实现,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需要有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聚集,需要现代化的农业设施、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建设。显然一家一户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依靠集体经济的发展才能吸引各类要素聚集。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只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才能完成。

    实际上,邓小平就曾反复强调:“如果老是仅仅靠双手劳动,仅仅是一家一户地耕作,将来也不向集体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3]邓小平高度重视集体经济的作用,他认为在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2、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小农户大量存在仍将是我国未来长期面临的现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对于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小农户,规模小、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差、市场竞争能力不足,靠自身难以实现农业发展。因此需要农村集体经济发挥服务功能,如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产品仓储物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销售体系以及创立农产品区域品牌等等,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提高家庭经营的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3、带领全体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不是部分农民的富裕而是要实现全体农民的生活富裕。然而当前农村还存在不少贫困人口尚未脱贫,以及部分贫困人口在脱贫之后返贫的问题。乡村要振兴,全体农民彻底摆脱贫困是前提。导致贫困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归根到底是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村级产业,不能持续为农民带来收入。南街村、华西村、毛家峪村、刘庄村等一大批集体经济高度发达的乡村已经证明依靠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兴旺发达农村产业,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同致富的根基,是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质保障。”[4]

    4、推动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要实现农村社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全面振兴,全面发展。依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统”的作用,把全体农民组织起来,集中所有农民的力量来完成。例如要改善乡村环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一家一户农民是无法改善环境的,必须全体农民抱成团发展集体经济才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改善生态环境。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古时依靠宗族,现在只能依靠农村集体发挥作用才能保住传统文化的血脉。国内众多农村发展经验已经表明:凡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就比较好;凡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的村庄,农村集体经济就发展的较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息息相关。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就有所依附,就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就能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参考文献】

    [1] 邸敏学,郭栋.毛泽东邓小平农村土地制度思想的启迪[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0(02)135-144.

    [2][3] 邓小平年谱(1975一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1310, 1311.1350.

    [4]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193.

    【作者简介】

    陈 亮(1987—)男,山东菏泽人,硕士,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助教,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