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促进家长在家庭与幼儿园合作的对策分析
范文

    方昭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家庭与幼儿园的矛盾的主要表现及家庭与幼儿园矛盾产生的家长原因,主要因为家长、教师沟通不良,家长教养观念落后,家长对幼儿园工作不当干涉。提出缓解家庭和幼儿园的矛盾的建议:家长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加强对家庭科学教养知识的宣传普及,积极与幼儿园进行沟通与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合作;家长;教育观念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这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越发重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出现了众多的摩擦和矛盾。

    一、家庭与幼儿园的矛盾的主要表现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众重视幼儿园教育后,家庭和幼儿园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经常可以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发生争执的报道,“家长午夜给教师发微信后被拉黑”[1]、“开跑车接送孩子被移出群”等时有发生。[2]由此可见,随着家庭对幼儿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冲突增多,从这些冲突中可看到其根本还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差异导致的。如何成功的实现家园共育成为了现在主要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成了家庭和幼儿园所头疼的现实问题。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3]教育开放理念使得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工作中有了家长的身影,家长们通过家长委员会来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可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由于各地虐童事件频发,家长对幼儿园的不信任日益继增,要求幼儿园开放幼儿园监控等引起争议,让人们更多的发现其潜在家园共育之间的种种矛盾。家长和教师之间处在一种互不信任,甚至是敌对的状态。

    二、家庭与幼儿园矛盾产生的家长原因

    1、家长、教师沟通不良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和家长很难相互理解,双方的要求要比过去挑剔的多。家长群是研究中国社会教育现状的绝好样本,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和家长之间地位的冲突,在众多公开截图的家长群中,通常大多数的家长是处在绝对服从的位置上,是发自内心地听从教师的领导。在有教师参加的家长群中,教师就是绝对的权威。教师的权威性让很多家长不敢去反驳甚至放弃对孩子的教养权,一味的听从。有些家长表示,抵触了教师,会对孩子造成相当不好的影响,教师如果将对家长的意见带到孩子身上,会给孩子影响带来负面影响。

    但同时,还有些家长也让幼儿园非常的头疼和不知如何处理。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家长不了解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有些家长因为对孩子的状况不满意,就会去责怪教师。一位老师表示,有的时候教师会在群里布置一些家庭小作业要求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完成,然后一些家长表示抗议表示没有时间,甚至上告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发布不实消息引起社会舆论争议。导致现在教师不想管也不敢管。

    从幼儿园角度上看,家长介入到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中来虽然带来了方便,但由于家长价值观和对幼儿教育的认知程度差异,反而增强沟通难度。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不良,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甚至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

    2、家长教養观念落后

    现在中国社会中,很多人表示所有的职业都需要经过职前培训,而唯独“家长”这一职业不用,所导致的现象就是很多家长不会做父母,出现了所谓的“三无家长”—“无知,无法,无奈”,迎接一个新生命到来时没有知识的准备;成长过程中的中的科学教育方法的缺失;孩子叛逆期时无法沟通的无奈。[4]

    很多这种“三无”家长通常都抱有一种花钱买成效的态度,“我没有时间,所以我花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对我的孩子进行教育。”有些家长生而不养,养儿不教,其实是家长推卸教养责任的一种表现,家长把本应该属于自己教育责任及义务转交给幼儿园及教师。这样,必定会产生很多问题。一位幼师述说过她的委屈,幼儿园孩子多,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及时的照顾,有些孩子又爱大闹,难免会出现受伤的情况,有个家长看到自家孩子受伤,情况都没有问清楚,就骂老师,说她怎么照看她孩子的。

    现实中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不懂教育,不知道要怎么教养孩子,或者由于自身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习惯于将自己孩子的教育责任直接转交给教师,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XX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有你带着我们放心。”这种把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已经是社会的一种病态表现了。很多家长一旦孩子有什么地方不对,都会怪到教师头上,从而加深了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矛盾。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是责无旁贷的,而不能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教师的事情了,跟自己没有关系了。孩子的性格,情商,习惯等还是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3、家长对幼儿园工作不当干涉

    中国有句俗话“知识改变命运”,现实是,教育支出在我国家庭总支出中一直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跃居家庭投资之首,孩子的教育也成为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项目。在中国,知识或多或少能够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尤其是贫困家庭,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拿到高学历的文凭,他便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由此,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还是更愿意将他们的家庭财务投资于孩子的教育当中,投入的越多,以期望回报越多,对幼儿园要求就越高。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超前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算术,进行英语拼音训练,跳舞弹琴等。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传递给教师,对教师的期望甚至是要求也就自然提高。有的家长一味要求幼儿园教师配合他们的需求,例如,有的家长要求幼儿园开设奥数,英语等课程,在外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

    竞争化的幼教市场上,幼儿园为了生存发展,遵循“市场需要什么,我就满足什么;家长期望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的办园思路,引起幼教“小学化”现象成风。家长只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考虑幼儿园教育的需求。其实对于大众而言,家长参与看起来很简单,但最大的问题是家长并不是一个同质性团体,因此造成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或某种教学方法认同感缺失。

    在当下,家长被视为教育服务的“上帝”,家长希望孩子多学得才艺,幼儿园就将艺术特色作为办园所建设的重点;家长期望孩子从小具有国际化视野,外教就成为教学特色,甚至超前教育的现象出现。

    三、促进家长家庭和幼儿园合作的建议

    1、家长转变自身教育观念

    由于中国的传统的“家长”观念导致家长极具控制性,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往往对幼儿及幼儿园有着诸多要求。但是,在这种家长教育观念下培养的孩子,尽管在智力水平上没有差别,在性格方面却有着很多问题,比如孤僻,抗压能力不强等。为此,家长一定要转变当前的教育观念,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懂得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而不是一味地什么都管,不要让幼儿园的教育也变成家长主导型教育。

    2、加强对家庭科学教养知识的宣传普及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两大责任主体,两者若能在一定程度上良性配合,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必定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應配合幼儿园教育,实现两者在教育观念和态度的一致性。一方面,幼儿园需要矫正家长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家庭的不当行为进行建议;另一方面,家长应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出现问题及时跟幼儿园沟通,寻求最优的解决办法,不能一味要求幼儿园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双方积极沟通,能极大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园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成效。”总之,家长和教师之共同之处都希望情况向符合孩子最高利益的方向发展,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必须指导家庭教育,改善家庭教育。

    【注 释】

    [1] 家长午夜给老师发微信后被拉黑,聊天记录让网友怒了[N].搜狐网,2018-10-10.

    [2] 开跑车接送孩子被移出群孰之过?专家:都有不妥教师和家长应相互尊重[N].未来网,2018-10-0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4] 萧淳,父母持证上岗不合理,但中国家长确实该好好教育了[N].腾讯网,2017-03-11.

    【参考文献】

    [1] “家长持证上岗”,让家庭教育告别“三无”[N].人民网-观点频道,2017-05-18,

    [2] 但菲,黄昕.家庭教育中“家庭外包”的表现、影响极其规避[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7.1-4.

    【作者简介】

    方 昭,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助教,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