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共青团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途径探析 |
范文 | 【摘 要】 本文针对高校基层团支部存在的问题,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的有效途径是:强化思想引领,提升团员意识;规范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重视主题团日,注重活动实效;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团干素质。 【关键词】 高校;基层团支部;支部活力;存在问题;提升途径 党的十九大后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要力量,承担着祖国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充分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好共青团育人的重要作用,把广大大学生青年凝聚到党的旗帜下,为党和国家培养好新时代合格新青年贡献力量。高校基层团支部作为高校共青团的基础,与广大青年有着最密切、最直接的联系,是凝聚青年、组织青年和服务青年的主要场所,是发挥共青团育人作用的主阵地。目前,高校的基层团支部仍然在思想认识、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中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就是基层团支部的活力严重不足,这无法满足新时代下党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要求。那么如何提升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将对基层团支部建设,发挥基层团支部作用,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产生重要作用。 一、高校基层团支部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领导下的先进组织,一个组织的成员应该具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目前高校的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团员,但是多数大学生的团员意识不强,对于共青团组织,自己的团员身份缺乏正确的认识。根据调研了解,很多团员对于共青团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使命根本就不清楚。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团员身份就是自己入党的先决条件,按时交纳团费就算履行完团员义务,而根本不知道自己作为一名团员应该拥有哪些权利,需要履行哪些义务,要怎样发挥作用。这就导致高校基层团支部的成员在参加支部建设和活动中不重视、不积极甚至不参与,对于团支部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 2、组织建设不够规范 目前高校的基层团支部管理都是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具体由二级院系的分团委或团总支进行管理,基本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团支部,有的在年级还建立年级团总支。但是很多分团委对于基层支部的建设往往不重视,指导力度不够。很多工作都是任务驱动型的让团委的学生组织对接开展支部相关团的活动,缺乏对基层团支部如何开展支部建设尤其是组织建设的指导。目前,據调查,基层团支部主动开展团支部会议、支委会会议、民主生活会非常少,大部分团支部根本就没有设置团小组。团员民主评议制度和团籍注册制度无法按照程序要求有效开展,大部分支部都是应付性的完成任务,民主评议和团籍注册应有的职能作用无法发挥。不定期组织的团课,团课质量下降等无法让更多团员通过团课加强思想建设。总的来说,高校基层团支部的组织建设涣散尤其是“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的落实严重不到位等都导致团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越来越差。 3、团日活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团日活动就是以团支部为单位进行的一系列有益于德智发展的活动,是团支部联系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的主要抓手。目前,高校的团日活动一般由校团委或二级院系团委确定主题和要求,周期性的开展。活动主题和内容比较丰富,但是涉及到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够,质量不高,缺乏对团员的思想政治引导;其次,形式上比较多样,过于注重团员的兴趣爱好,但是缺乏有效内涵,无法有效提升青年的团员意识。同时,基层团委缺乏对支部团日活动的统一规划和有效指导,导致团日活动凝聚青年,提升支部活力的作用发挥不足。 4、团干部队伍素质普遍偏低 目前大学生逐渐进入“00后”时代,这些学生特点首先是思想很活跃,自我意识较强,同时缺乏责任心,团员意识淡薄。其次,高校基层团支部的组织结构建设趋于弱化,团支部的支委会成员能力弱,对于团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再次,上级团组织对团支部指导不足,缺乏对团干部的系统培训和培养,专职团干人员匮乏等都导致目前团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 二、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有效途径 1、强化思想引领,提升团员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要求,共青团要加强对青年思想引领,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首先要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理论政策为统领,不断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学习。同时,结合现在青年特点,利用微信平台、QQ等新媒体平台开辟党、团思想学习阵地,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引导作用;其次,要挖掘团员青年中的先进典型,利用经验分享、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优树模活动,提升朋辈榜样引领作用;再次,通过定期在团员青年中组织举团旗,组织重温入团誓词、学唱团歌等活动,不断提升团员的身份意识;最后,要完善团员青年的思想理论学习制度,在共青团中常态化开展“学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团员”教育实践、“不忘初心、坚定不移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团员青年中落地生根,切实提升团员青年的思想水平。 2、规范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政治性是共青团第一位的属性,要充分发挥共青团政治性,组织性的功能,就要在基层团支部中规范组织建设,落实团组织的“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完善和健全团的组织生活。通过规范开展“三会”、“两制”和“一课”,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使团员青年充分行使团员权利和履行团员义务,有效提升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和自我教育能力,有效引导团员青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通过落实班团一体化建设,选齐配强团支部的骨干力量,加强团支部组织机构建设;通过选聘高年级党员、团的优秀骨干指导低年级团支部建设,优化和完善团干联系团支部制度;通过健全团支部的组织制度,出台团支部工作指导手册,规范团支部建设记录手册,提升团支部组织活动规范化水平。 3、重视主题团日,注重活动实效 主题团日活动是提升团支部活力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主题团日活动首先要突出政治性,主题要围绕党、团的先进理论政策、重大节日时间节点、校园文体实践等符合青年特点,有益于青年成长发展的主题开展;其次,团日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内容设计要结合各团支部的特点,团员青年的需求开展,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拓展相结合、跨年级和跨专业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主题开展正能量的系列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切勿出现娱乐化、庸俗化,避免流于形式;再次,团日活动管理利用项目化运作的方式,规范立项申报流程,加强活动过程指导和监督,提升团日活动的质量;最后,重视考评激励,完善团日活动管理制度,利用答辩评比、座谈交流学习、总结表彰等方式形成良性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和局面,不断提升团日活动的实际效果。 4、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团干素质 团支部的制度建设是团支部保持活力的关键。通过规范团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团支部组织建设的内容,建立团支部考核体制,完善奖惩机制等制度化建设激发团支部的内生动力。同时,注重团支部支委会成员、团员骨干的培养和能力提升,可以定期开办团员骨干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系统科学设置培训模块,通过理论授课、网络学习、素质拓展、座谈交流等形式,抓团员“关键少数”,发挥领头雁作用,不断提高团干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结语 本文结合个人从事基层团建的经历,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目前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缺乏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激发和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共青团改革的各项要求,聚焦共青团的主责主业,加强团支部制度化供给,结合实际,创新团支部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团支部真正成为共青团联系青年、组织青年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不断促进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提升,真正为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Z].2016. [2] 共青团中央.中國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三会两制一课”实施细则(试行)[Z].2017. [3] 王娇.以团干促团建——全面提升高校团支部活力研究[J].科教文汇,2016.7. [4] 彭士宁.关于如何激发基层团支部活力的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7.02. [5] 于虹霞.关于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6.02. 【作者简介】 梁志莹 (1990—)男,河南漯河人,教育硕士,助教,现任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