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延安革命旧址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
范文 | 高永利 王永军 白杨 【摘 要】 延安革命旧址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阵地和鲜活资源。文章总结叙述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航运工程系把延安革命旧址资源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的实践探索:通过到革命旧址开展现场教学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革命旧址资源大力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把革命旧址资源的红色文化搬到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关键词】 延安革命旧址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党中央在延安期间,曾经工作、居住、生活过的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南泥湾、中共中央西北局所在地等革命旧址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红色资源。作为地处延安的一所高职院校,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航运工程系充分利用革命旧址资源,创新教育形式,把延安革命旧址资源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充分挖掘延安革命旧址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延安历史和革命文化积淀深厚,境内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和革命旧址资源,是全国红色资源最集中、最丰富、最典型的城市。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遗迹,是党领导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解放的见证者,也是追求真理、艰苦奋斗的诉说者。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民族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历史遗存,具有丰富的思想性、深厚的文化性以及鲜活的当下性,这种三性合一的革命历史遗迹,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与教育背景下,呈现出十分丰富的教育意义和非常宽阔的挖掘空间。[1]延安革命旧址资源是延安红色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利用延安革命旧址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教育方式,为引导学生触摸历史,增强情感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可能。当然,利用革命旧址中的红色资源把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也能起到重要作用。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不仅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压舱石,也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能量源和续航力。因此,我们可以把革命旧址中所蕴含的延安精神挖掘出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抽象的延安精神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耳濡目染,对开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深远。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延安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要忠实地履行神圣使命,充分利用、挖掘延安革命旧址资源,创新教育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陕北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国培养更多具有延安精神气质的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把延安革命旧址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1、通过到革命旧址开展现场教学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延安,利用革命旧址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阵地。红色资源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教育方法,通过在实践中的学习可以促使大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信念,成为合格的中华民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航运工程系积极探索把革命旧址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举措,制定延安精神教育分年级、分阶段方案,形成延安红色教育的操作性规范,实现教育全覆盖。一方面每年新生进校后,就对学生利用革命旧址资源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做出规划,列出时间表,按照计划组织实施,保证把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另一方面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找准与延安革命旧址资源的契合点,邀请思想政治课老师授课,有效地把革命旧址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功能。例如航运工程系在定向培养士官生中开展到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上“初心课”、杨家岭七大旧址上“忠诚课”、梁家河村史馆上“担当课”等革命传统教育,现场参观与教学,重温了历史,坚定了信念,提高了思想认识,激发了热情;每年新生进校后在军训期间组织到枣园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展拉练并进行现场教学活动。在枣园旧址同学们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努力奋斗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认真参观老一辈革命家住过的普通窑洞,办公用过的破旧座椅和发黄的纸张,无不被他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工作生活作风所折服。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跟随讲解员看到的每一幅历史照片、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处浮雕场景,再现了革命先烈为了民族和人民解放,不畏牺牲的革命豪情,让同学们感触颇深,通过革命旧址的红色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国防观念,坚定了爱国主义信念,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敢于吃苦、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使同学们心灵得到了震撼,思想得到了升华。 2、利用革命旧址资源大力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航运工程系充分挖掘延安革命旧址资源,根据旧址资源的分布,选好地点做好红色教育安排,通过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走进革命旧址现场,感知革命历史,触动学生心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例如航运工程系利用延安革命旧址资源组织学生前往八一敬老院开展“传承红色精神,向革命老前辈学习”教育活动,赴“四、八烈士陵园”开展“继承革命传统,立志报效祖国”祭扫英烈活动,到梁家河开展“走进梁家河,感悟大学问”主题教育活动,到安塞张思德牺牲纪念地进行“学习张思德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0公里拉练活动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到革命旧址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明显,学生整体素质有所提升,系上100%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学生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团体活动奖励等都在学校名列前茅,学生代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船舶主机与轴系安装”技能大赛连续两年获二等奖、三等奖,填补了学院的空白。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了解应用红色资源开展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航运工程系随机抽取1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120份,统计结果见下表: 根据问卷统计:53%的同学认为红色资源教育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佳,93%的学生表示通过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自己很有教育意义,100%的学生认为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政教育活动对其个人学习生活有影响。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通过参加红色教育活动,在其日常学习、生活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整体提升,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将来就业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 3、把革命旧址资源的红色文化搬到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作用,这就需要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搭建教育平台,实实在在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增强感染力。[3]除了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外,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精心设置红色氛围的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航运工程系邀请西北局革命旧址管理局红色文化进校园,延安精神著名专家郝凤年来校作《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报告,延安八一敬老院老红军来校讲述红色革命故事,与枣园旧址讲解员开展革命歌曲联唱、朗诵等红色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互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激励、亲身体验中汲取精神营养、思考领悟中不断升华自我。通过邀请著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座报告等,直接把革命旧址红色文化送进校园,对激发青年学生勤奋学习、爱岗敬业、苦学实学、艰苦奋斗的昂扬斗志起到了引领作用,对培养他们继承革命传统、提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起到了重要作用。时代在发展,优秀的红色文化基因却不会变。因此,只要我们加强对革命旧址红色资源的培育传承,时刻把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定会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积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这样深情寄语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力量。为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人,我们要积极探索革命旧址资源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和挖掘红色资源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使其真正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力推手,让学生个个能继承革命传统,提高思想境界,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李萍.延安红色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探析[J].安徽文学,2016.6.134-135. [2] 张伟平.将延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新西部,2017.10.118. [3] 袁美静.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艺术科技,2017.30.428. 【作者简介】 高永利(1973—)男,陕西延安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