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社工课堂介入医学院校对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初探 |
范文 | 【摘 要】 文章论述了医学院校班级凝聚力的建设价值,介绍了以社工课堂培养班级凝聚力的活动开展情况及效果,分析了在医学院校推行学生社工课堂的可行性。认为,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班团活动为切入点能够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学生社工课堂对我国医学院校有较强的适用性。 【关键词】 社工课堂;医学院校;班级凝聚力提升;可行性 当前在校大学生都是“95后”,“00后”的千禧一代也陆续步入大学校园,成为大学新生力量,他们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具有以自我为中心、自主意识强烈、追求个性等特点。我国医学院校以大合班形式开展教学,合班人数多,以小班为单位的教育教学活动较少,学生交流协作不足,加之以选课为核心的学分制的逐步推行及大学生活课余时间本身相对较多,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加自由,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概念被弱化,學生的集体观念、团结协作精神日渐淡薄。班级是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开展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班级凝聚力直接关系到班风、学风建设,医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好坏关系到未来医务人员对自我身份、组织和职业的认同,关系到是否能与人沟通协作、密切配合致力于治病救人,促进医学事业发展。 一、医学院校班级凝聚力的建设价值 医疗活动的开展,需要多部门、各人员的密切配合。疾病的诊断除了各具体科室医生问诊,还需要影像、检验、病理等部门的检查检验,一场手术的开展也离不开麻醉师、手术医生、护士等人员的通力合作。疾病的治疗需要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师的分工配合。凝聚力可以帮助彼此分工协作的医疗团队提高治病救人效率,满足患者的需求,推动医患关系的和谐,并且致力于疾病探索研究,促进临床医学事业的发展。医学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团队凝聚力培养应成为其学习的重要内容。 班级凝聚力是指班级成员之间为实现班级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凝聚力外在表现于成员的个体动机行为对班级目标任务所具有的信赖性、依从性乃至服从性。班级具有凝聚力意味着学生认同自己的班级身份,具有班级归属感,能够为了班级建设出谋划策,为了班级目标克服困难,为了班级荣誉努力拼搏,同时,具有凝聚力的班级也能够带给学生自尊感、愉悦感和成就感。医学院校班级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完成教学活动,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优良的品质和职业素养,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大众需求。在大学期间,班级学生通过共同的学习生活、陪伴成长,逐渐掌握和培养一名合格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技能和品质,而团结协作便是大学生的必备素养之一。 二、以社工课堂培养班级凝聚力的活动开展情况及效果 对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而言,医院等医疗机构是其就业的主要去处,医务社会工作者是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是医护团队的重要一员,需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团队凝聚力。本次面向川北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6级的29名学生开展了人际沟通、感恩教育、情绪管理等主题的六次社工课堂,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讲解、主题游戏等形式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社工课堂结束后,对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认为社工课堂能加强组员沟通;在社工课堂加深组员了解认识方面,88%的学生表示赞同;78%的学生表示活动让组员有共同的目标;100%的学生赞同社工课堂让组员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88%的学生认为社工课堂能增进友谊,81%的学生都积极参与,配合组织者,学生均表示社工课堂一定程度上能增强班级凝聚力。 本次社工课堂活动在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人数较少的班级进行了尝试,从活动开展情况和效果来看,社工课堂受到学生欢迎,对班级凝聚力的增强有一定的作用。在医学课程任务重,未形成完善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医学院校,通过辅导员借鉴社会工作理念和服务手法,以班团活动为平台,采用社工课堂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三、在医学院校推行学生社工课堂的可行性 1、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是一门学科,一个专业,一份职业。医务社工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领域,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务社工方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旨在培养在医院和医疗卫生机构中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关怀、社会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人文关怀、医患关系和谐的呼声日渐高涨,而医务社工在医患沟通中充当桥梁和纽带,在缓和医患矛盾、密切医患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订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考核指标(医疗机构)》,将医务社会工作制度作为一级考核指标,提出“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调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服务。有条件的三甲医院可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置专职医务社工,开展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这表明医疗机构配置医务社工将成为发展趋势。 但综观医务社工在各地发展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医务社工进入医疗机构,实现专业化、职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急需医务人员人文情怀的历练,开设医务社工相关课程,利用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开展实践教学教育活动,对医学生树立人本理念,加强人文精神,缓和紧张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2、以班团活动为切入点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 社工课堂是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之一,它依据我国学校教学时间统一,班级集体活动时间多,可自由安排课余时间少的特点,将小组工作的方法借鉴运用到班级课堂上,适用于人数较多的服务对象。社工课堂一般包括热身导入、主题活动、讨论分享、课堂小结几个环节,形式主要有趣味游戏、模拟扮演、情景体验、故事讲解、经验交流等,从主题、形式上来讲,社工课堂与班团活动较为相似。相较于班团活动,社工课堂吸纳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核心价值观,融入了真诚、接纳、非评判、自决等理念,借鉴小组工作方法,无论是人数较少的行政班级,还是大合班都可以采取在班内分组的形式,使得主题活动的开展更加专业有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晚点名、团日活动等主题班团活动进行,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班级凝聚力、促进医德医风建设等都是医学院校班级活动的主题。开设医学生伦理学、医务社工等相关课程有助于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但很多院校医学专业并未开设此类人文社科课程,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除了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外,还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阵地,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加强医学生团队协作也可以以晚点名、团日活动为契机,采用班团活动形式,发挥社工课堂在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柴双.医务社会工作将成为医疗机构的“标配”——《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考核指标(医疗机构)》解读[J].中国社会工作,2018.385.4-6. [2] 欧阳明月.开设“医务社会工作”课程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36(6)120-122. [3] 欧阳明月.社工课堂介入“后进班”转化初探——基于对X学校五(1)班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4] 欧阳明月.班团辅导与晚点名相结合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5.6.237-238. [5] 史柏年.希望学校常规服务十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4-51. 【作者简介】 欧阳明月(1987—)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