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理实一体化”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设计研究
范文

    吉涛 夏田

    【摘 要】 本文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为例,分析了“理实一体化”本科教学设计思路。主张从教学大纲入手组织教学框架,仔细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灵活组织“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手段,形成更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本科教学;教学设计;评价体系;电气控制与PLC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个体,在高等教育领域,无论是面向“中国制造2025”,还是应对“新工科”这样的社会诉求,人才培养都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理实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锻造,支撑起普通高等教育的未来。

    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并不是新概念,近年来,国家给予现代职业教育以高度的重视和投入,高职类院校在硬件快速提升的基础之上,全面推进实施,为社会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技术型人才,但同样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阶段内,基本没有采用,那么,在高职教育中大显身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适用于普通本科层次的课程吗?

    一、普通本科院校可以 “理实一体化”教学

    一种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某类课程,取决于课程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都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合面,而前者是从单一出发、针对性强、偏重实践技能,后者是全面覆盖、强调厚基础、偏理论研究,两者各有侧重。然而,本科院校中也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特别是针对工科专业应用型课程的教学,其需求有共同点,若能合理的引入其理念和方法,无疑将夯实普通本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教学方法的突破,为专业办学注入新的特色。

    二、课程选择

    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必须以符合课程特点为基础,“理实一体化”的概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一般标准,但是具体到某学校、某专业的背景下,则应选择最合适的切入点,展开教学设计和实践。以陕西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属于机电专业必修课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型课程,它对实现毕业要求中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构建,提供关键性技术手段支撑,这种对应用能力的要求,是选择该课程的前提;其次,传统授课与实验配合的教学设置中,虽然在课堂授课中不断调整改进,但是知识与应用是脱节的,即:课程考核合格,而面对问题时的“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不足,回炉锻造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过程中,基于对多年教学实践及结果数据分析,认为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更紧密互动,有必要进一步调整于课程进行中;第三,学校的“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实训条件相对完善,教学团队老、中、青结合,主讲教师具备丰富的PLC应用工程背景,既熟悉行业前沿发展和应用,又多年从事教学及教改实践,厚实的教学条件,是选择该课程的保障。

    三、教学设计的准备

    知己知彼,是教学准备的关键。知己,是了解课程资源,本科课程大纲所涵盖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知识点矩阵、实践条件、课程现有资料,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以及教师团队的知识储备;知彼,是对学生状况了解,包括学生专业背景、学习特点和状态,采用何种授课方式更适应当代学生,因为时代不同,学生特点是有差异的,生活习惯也有差异,例如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就在大幅度的改变着教学模式,MOOC、SPOC、微课等就是例证。教学设计准备中,前者是更偏重具体工作的内容,后者是相对片各种“软”内容,许多也是和教育心理学有关的内容。

    四、《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教学设计要点

    1、从教学大纲入手

    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提炼,获得知识点矩阵,分析其特点并进行分类,理清教学模式适用对象。与实践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其他知识性、理论性内容,宜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进行;

    2、组织教学框架

    根据归类后的知识点矩阵分布,选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介入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全新的教学框架,重新规划理论性内容的组合关系,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而其他与实践关联度高的知识内容,归入理实一体化教学课时中,据此组织授课计划,编写教学进度表;

    3、仔细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

    令实践项目与该次理实一体化所关联的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确实做到本次实践主要针对本课时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跳出一节课的设计,而从纵向、整体的角度,审视理实一体化授课模块,令实践内容前后联系、逼近工程应用,令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层层递进、相互呼应,构成完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实现在课程进行中,促成技能与知识的从了解到熟知,达到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体现“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培养要求;

    4、灵活组织“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手段

    去掉形似,做到神似,“灵活组织教学”似乎是一种方法,但其本质是教学思想,认识到课程的知识传授,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这一点是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中引入“理实一体化”的关键。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是进入实验室授课、学生以练代学,就完成教学模式改革了,这是形似,它不是教育的目标。形的表象是内容的呈现,关注课程的培养目标,采用理实一体化思想设计而组织的教学过程,其“形”就是“理实一体化”课程。而“神似”的实现,就是灵活安排教学组织,具体而言,就是既要把握教学层次的培养目标,又要合理且不拘一格的使用教学手段,一节课的组织,既可以是实践训练为主要内容,也可以是分散实训与集中讲授交替进行,做到练中学,学中练。例如,在本课程知识点矩阵图中,PLC组成一节,是对PLC的常规构成进行讲述,特别是I/O的电路特征、外部接线方式等方面,属于知识性内容,适用传统教学方式,但是,多年教学中发现,这样的讲授,对学生意义并不大,因为在设计与实践阶段,僵化的照本宣科配线设计和实操,使得面对诸如三线制传感器连接方式、“漏型与源型外设”等实际问题,学生处理能力差,正确处理率极低。针对这一典型现象,课程在此环节,将其内容仍然设计为一节完成,但是,实训项目中立即涉及此问题,对输入信号,在同一个项目中,给出开关干接点、两线制传感器、三线制传感器,并结合设备特征,进行讲解,要求在实训中完成信号采集,这一改进的教学效果,体现在该班级在2学期后的毕业设计图纸和答辩中,仅此一项综合实训项目(项目名称:PLC基本I/O练习/运料车往复运行控制),就使得学生完全掌握了以往认为非常复杂的传感器输入接线问题(参见多种关于PLC的漏型/源型的应用型讨论话题);

    5、形成更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

    突出实践性的重要性,应该现在考评体系中,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并客观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是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考评体系中,必须降低传统考评中笔试成绩占比而提高实践环节成绩,构成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一次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互支撑的立体式考核评价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授课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环节大幅度增加,教师对学生个体也有了更直接的接触,在考核方面,引入突出技能和非技术性因素(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文献检索等方面)的实践考核,引入更全面的过程性评价考核,使得课程互动、实践成果,特别是实训中的综合过程评价,能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更客观的成绩评价,有效的改进了以往试前突击、高分低能的现象。考核评价的参考设计模型如下:平时成绩1占20%(信息化教学平台综合统计,作业),平时成绩2占20%(实训过程综合评分,实训报告),期末考试成绩占60%(笔试成绩40%,实践操作考核20%)。

    五、结语

    认识与实践的辨证关系,决定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OBE理念指导,形成教学设计思路,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适用于实践性突出的本科课程教学的,而怎样去具体化实现,则取决于课程的特点,不拘泥于形式,设计出适宜的、灵活的教学内容,以促成培养目标实现,有待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吉涛.高校教学质量提高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反思[j].大學教育,2019(05).

    [2] 石毅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中的探索与思考[j].时代农机,2018(07).

    [3] 郝兴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先进制造技术》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

    【作者简介】

    吉 涛(1973—)男,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电子与电气控制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