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揭阳市新农村建设中的防雷安全工作
范文

    庄涣斌 吴泽耿 韦智嘉 林娜 郑卓骅 谢斌

    摘 要:揭阳市近年来,农村雷击伤亡事故的频繁发生,时刻提醒我们农村的雷电防护工作不容忽视。本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着重分析揭阳市的闪电活动特征并结合农村自然环境特点,描述了揭阳市农村防雷现状。根据揭阳市气象局记录雷电灾害调查报告分析和通过现场走访发现,整理出现阶段农村防雷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接下来新农村防雷安全工作重点。

    关键词:揭阳市;新农村;防雷安全;雷灾

    1 揭阳市的新农村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一个新高度。

    目前揭阳市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深入开展,公共设施不断完善,主体村道路硬底化,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截止到2017年底,揭阳市已创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四批,第五批示范片正在推进规划招标等前期工作。前四批省级示范片共投入资金2.87亿元,其中省级专项补助资金1.64亿元,整合各类资金投入1.23亿元,共建设项目238宗。

    但由于农村地域广阔,防雷设施基础薄弱和农民缺乏防雷意识等因素,雷电灾害严重威胁着农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并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我市在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应加快补齐农村防雷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安全、宜居、美丽的乡村。

    2 揭阳农村防雷的现状

    2.1 揭阳市农村自然环境

    揭阳市地处潮汕平原,内陆江河主要有榕江、龙江和练江三大水系,全市水资源丰富。揭阳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揭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多雷暴。

    在农村人们极其注重宗族伦理观念,以姓氏宗祠为中心各家一同生活聚族而居,形成围寨格局。揭阳的自然村便是因此而形成。潮汕人民注重风水,村庄多逐水而居,自然条件没有,也要在村庄前面挖出一个池塘。水陆交界雷电多发。

    2.2 揭阳市闪电活动特征

    时间特征:全年闪电活动时间长。揭阳市从4月开始闪电活动多了起来,5~9月份闪电的活动频繁,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4~9月份闪击次数约占全年的97.96%,其他月份闪击次数较少。

    地理特征:闪电活动区域大。揭阳市全境闪电频繁,大部分地区平均地闪密度为4~12次/km2a,最大达到20次/km2a。闪电密度较大的区域落在普宁洪阳、普宁大坪、揭东五房、揭西大北山、渔湖半岛和仙桥紫峰山区,惠来县闪电密度相对较小。

    2.3 揭阳市几个典型农村雷灾事故

    2003年8月16日,揭阳市登岗镇彭厝村1名15岁男少年在田间务农时被雷击身亡。

    2004年8月3日,揭西县坪上镇园西村一妇女黄春辉30多岁,在田间劳动回家途中手持锄头,被雷击死,和她一起回家的其他2人被击伤。

    2006年6月9日,惠来县岐石镇林美村遭雷击,损坏电视机500多部,路灯数十盏。有5栋民宅的屋檐被击坏,直接经济损失60多万元。

    2006年6月19日,正值雷雨交加,揭东县玉窖镇饶美村外来民工夫妇二人在玉米地加紧用塑料薄膜盖玉米苗,一声雷响后,丈夫被雷击中当场死亡,妻子也失去了知觉。

    2006年9月5日,揭东县桂岭镇双山村一处四合院遭雷击,引起火灾。消防部门到达现场时,整个四合院被全部烧毁。

    2007年8月23日,惠来县葵潭镇青坑村村民黄汉标(男,50岁),在山上摘采菠萝时遭雷击死亡。

    2009年6月21日,惠来县靖海镇后王小学教学楼遭雷击,击坏学校电源线路和教师办公室。

    2011年8月27日,揭阳市磐东镇林仰仁住宅(四层半自建楼、地处临溪)遭雷击,致天面一阳角避雷小针尖端被熔断、击坏4台电视机、1台计算机、1台太阳能热水器、1个电控门。

    2012年9月11日,揭阳市榕城区梅云华侨中学七年级学生许典全(男,14岁)冒雨上学,在路上(骑单车、撑雨伞)遭雷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4年9月14日,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江滨村浦南组村民杨晓春在鱼塘喂鱼时遭雷击,致其当场死亡。

    2015年4月20日,揭阳市蓝城区白塔镇广和村大丘园道路边广和村民张某民居遭雷击,造成1人(男,7岁)身亡,2人(女,9岁和11岁)受伤,灾情发生时,受灾人员正在屋内休息。

    2016年6月18日,揭阳市惠来县惠城镇洋美社区遭雷击,造成1人死亡(方某,女,56岁)。雷灾发生时,方某冒雨抢收完蔬菜后正准备回家,不幸被雷击。

    3 农村防雷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在揭阳农村地区,每年都有雷击事件,严重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笔者根据揭阳市气象局记录雷电灾害调查报告分析和通过现场走访发现,农村防雷工作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村老房子完全没有防雷措施,火灾隐患明显,这类房子一般是老人、贫困户、外来民工等人员居住。

    2)农民新建自建房普遍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防雷设施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小部分人经济条件许可,会考虑在自己的小洋楼上安装避雷针,但由于农村施工人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容易留下技术缺陷。让避雷针成为“引雷针”。

    3)农村集体小产权房没有纳入政府建设规范管理,防雷设施安装不合理、不规范。

    4)农村的电力、通讯、广播等线路以架空为主,且布线极不规范,随意挂拉现象到处可见,容易充当引雷媒介,进而发生雷擊事故。

    5)农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匮乏。由于缺乏防雷意识和避雷科普常识,大部分农民不关心也不知道怎样防雷,在雷电来临时,盲目户外作业,或躲在大树下等易遭雷击场所,招来雷击之祸。

    6)新农村公共服务配置规划中,已建设项目没有考虑安装防雷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成为防雷安全新隐患。

    4 新农村防雷安全工作的重点

    4.1 政府引导明确职责

    之前,政府防雷安全工作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了城市建设和各企事业,也取得了成效。农村成了防雷工作的薄弱环节,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农村防雷安全工作应该接着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全面铺开。农村防雷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增加防雷设施投入,势必加重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的压力。单靠一个部门和政府的投入很难达到预期,应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防雷安全工作中来,实现新农村环境美丽和防雷安全共同发展。

    4.2 公共服务防雷优先

    新农村公共服务配置包括:学校幼儿园、文化体育广场、村卫生站、敬老院等,这些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建成后也是使用最多,人员最密集的場所。公共服务项目优先配套防雷措施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公共服务项目的防雷措施还能起到示范作用和一定宣传推广作用。有能力的乡村可以在远离村庄的农田、山林建设一些安装有防雷装置简易的房屋、亭台,供农民群众在劳作中途休息和躲避雷、雨。

    4.3 技术支持培养力量

    开展农村防雷工作任务艰巨,需要长期而有效的方式来推进农村防雷减灾工作,首先应加大对农村防雷的宣传,普及防雷知识,提高农民防雷意识随后采用从全局到个体、先易后难的方法分步实施,树立典型以带动全局。有针对性的举办防雷技术培训班和讲座,鼓励和邀请特定的人群参加(如农村施工队、村干部、老师学生等),让他们掌握了防雷技术后,建立沟通渠道,成为新农村防雷知识传播者。

    4.4 整合资源有效预警

    充分利用现有的卫星、多普勒雷达、大气电场仪、自动气象站等组成的雷电监测网,结合“村村通大喇叭”建立雷电预警平台机制,通过各种通信方式及时发布告知,让农民提前作好防雷准备,以减少雷灾事故的发生。

    5 结语

    新时代农村防雷安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高度,农村防雷工作理清思路,扎实有序的推进,就一定能为农村防雷减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渭民.雷电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2]苏邦礼.雷电与避雷工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3]魏秀梅,崔倩,邹林林,等.农村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

    作者简介:庄涣斌(1981-),男,学士,工程师,从事雷电防御安全工作15年。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1: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