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及培养路径研究 |
范文 | 陈德英 孙晓彤 于群 纪安坤 朱鹤 张念念 一、概述 随着各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自2010年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的教育体系建设规划里国际化也被列入其中,各大高校包括独立学院积极寻找国外合作办学单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层次的办学模式,拓宽办学渠道培养国际化人才。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独立学院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实现的,总体看缺乏完善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和培养路径。 本文对我国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养构成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人才培养的路径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分析,针对独立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探索,最终提出该培养路径的对策及建议。 二、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探究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含义,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提出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为: 具有坚定的爱国心,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具备强大的沟通能力。 (一)具有坚定的爱国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西方糟粕思想的影响,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培养最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将爱国内化于心,故因此要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们才能将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融会贯通,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否则后期再多的努力,建立起的都是空中楼阁。独立学院的学生之所以高考分数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是因为基础没有打牢。所以独立学院的学生应扎扎实实的学习基础知识,进而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 (三)具备强大的沟通能力 学生走向国际化面临的难题就是沟通。如何能用第二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如何理解生涩的外语是很多学生走上国际化的障碍。尤其是有些独立学院学生本身外语基础薄弱,甚至有些学生因为语言问题而放弃出国深造。只有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才有可能走向国际,并顺利的工作和生活。 三、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本文所探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就是指独立学院为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方法。 (一)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存在的问题 1.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不足。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容易忽略独立学院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与社会的要求,仍然一味的强调填鸭式学习,对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能力、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以及全方位综合素质等的培养还不充足。与时俱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在独立学院中还没有被明确的认识,在具体实践中也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和实施。 2.国际化课程设置有待完善。目前独立学院的课程国际化尚在处于探索摸索阶段,各专业的国际化课程比例较低,双语教学在独立学院中起步晚,发展较慢。 国内高校包括部分独立学院陆续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国际注册内审师(CIA) 等。为了让学生通过资格考试,导致过分强调考试分数及通过率而忽略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国内的专业课程和国外资格证书课程又各自为政,部分课程出现重合,没有系统地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3.师资队伍缺乏国际化视野。独立学院的教师中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居多,博士生较少,科研能力比较薄弱,主要原因是工资及各项报酬不高,难以吸引高水平及经验分丰富的老教师。专职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授课年限较短,经验不足。教师中有国外留学背景、工作经历的人数太少,双语或纯外语授课困难。 4.学生外语水平不高,国际间的交流很少参与。独立学院的多数学生外语听说能力比较薄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基础薄弱,语言交流困难。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雅思、托福等考试的学生通过率较低,外语作为参加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语言基础,外语水平达不到标准很难参与到国际交流项目中。 (二)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国际化教育观念滞后。现独立学院国际化教育培养仍处于观望阶段,信心不足。除此之外,企業对于独立学院国际人才培养的参与度不高。这种观念的滞后一定程度上阻碍学院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2.国际化教育资金支持乏力。独立学院属于民办高校,国家政府并不划拨教育经费,校领导在维护学校日常开销方面必须精打细算,学院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都不尽人意,在教学软硬件上投资不足,教师参与国内外进修、培训、访学的机会较少,学生缺乏奖学金等有效支持形式去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大部分师生无法“走出去”,从而制约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进程。 3.国际化教育环境支持不足。独立学院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外师、留学生、中外合作项目等方面,当地政府与企业对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注度和支持不足,还没有形成高校、政府、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对接的“政产学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当地政府与企业应多给这类学院一些政策优惠和经费支持,否则,国际化是条非常艰难的道路。 (三)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对策研究 1.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方向。要培养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三大基本要素:一是优化培养方案,二是改革课程设计,三是着重学生能力培养。 第一,优化培养方案。国际化人才培养须通过优化培养方案所涉及理论与实践、专业与方向等方面去实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能力以及过程等等方方面面。 第二,改革课程设计。独立学院要利用好独立学院传统课程,适当增加外语课程以及国外专业性和国际性强的课程,拓宽思路和视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其次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职业资格相关的证书课程,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第三,着重学生能力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不同英语水准,采用不同的双语授课教学模式。引入国外原版教材,搭建与国际优秀高校合作平臺,扩展合作与交流形式,使学生接受并了解国际化知识。 2.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合作。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结合“政产学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结合政府的一些资助计划,学院可以帮助学生申请海外交流计划,暑期实习计划等,丰富他们的海外学习经验。当地政府可以依据本地实际发展情况,结合独立学院教育发展模式,研究出台有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 3.加强培训,完善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应尽可能的加快师资国际化进程,培养自有师资,可以采用“青蓝工程”,老教师和新教师结成对,“手把手”的传授教学经验,增加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独立院校要给本校教师提供出国进修学习培训机会,与国外的高校建立联系,定期输送教师出国游学、进修和开展合作研究,培养双语教师,更好的为学校国际化培养做出贡献。 四、结论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同样负有重要的使命,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全方位的工程,由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途径等多个方面构成。独立学院主要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要想长久稳步的发展,就必须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积极拓宽教育教学手段,树立国际化教育内容,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营造国际化的校园,以此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邸鑫. 独立学院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 经贸实践, 2018. [2]胡雪莹.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 天津工业大学, 2018. [3]杨红英 林丽. 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D].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2018. [4]章超. “一带一路”战略下面向东南亚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为例[D].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17. [5]韩立新.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发展趋势——以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8. [6]李成明 张磊 王晓阳. 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D]. 中国高等教育,2013.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