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当前我国县域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失衡问题及对策研究
范文

    王芳媛 袁天昂 唐青生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县域信贷资金严重短缺,远不能满足需求,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文对云南省寻甸县近几年来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三年农村信贷资金供求数量进行预测,分别从政府、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共同促使农村金融机构与企业和农户等市场各方形成良好的信贷合作关系,尽力满足“三农”快速发展的信贷需求。

    关键词:县域金融? 农村金融? 农村信贷资金? 供求失衡

    一、寻甸县农村信贷资金供给状况

    寻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属昆明市郊县,国土面积3588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贫困县和山区县。截止2016年末,全县辖14个乡(镇)、167个村民委员会、1,826个村民小组、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乡村户数128,801户,乡村人口数511,156人。2016年,寻甸县地区生产总值为82.23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36亿元,比上年增长6.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4.98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5:31.9:40.6调整为27.2:30.4:42.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万元,比上年增长8.6%,人均消费支出1.77万元,比上年下降14.5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24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388.2元,比上年增长7.3%。

    目前,寻甸县共有农行、建行、邮储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中成村镇银行六家金融机构,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农商行为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两翼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8.17亿元,比上年增长7.83%,其中储蓄存款7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5万元;贷款余额84.98亿元,比上年增长21.01%,其中,涉农贷款余额61.23亿元。

    为便于统计分析,本文重点将寻甸县域内六家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涉农贷款余额作为农村信贷资金供给量,对非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借贷所提供的资金供给未做统计研究。下表1为2012年以来寻甸县6家金融机构提供的农村信贷资金供给状况,从中可以看出,每年都实现了明显的稳步增长,尤其是农商行,不仅数额最大,而且占比也最高,2015、2016年达到80%以上,其次是农行和农发行。

    二、寻甸县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失衡状况及预测

    (一)寻甸县农村信贷资金供给量增长情况及预测

    下表显示,2012年以来,寻甸县各项存款均稳步增长,其中,2014年、2016年增幅均为9%,考虑到经济下行惯性以及寻甸县近几年GDP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事实,2012-2017年中各项存款增幅众数取最低值9%作为今后三年寻甸县县域各项存款增幅,由此计算出2018-2020年县域内各项存款分别为167.8亿元、182.9亿元、199.34亿元;对于各项贷款的预测,出于谨慎性考虑,采用2012-2017年增减变动额的平均值10.05亿元作为未来三年的预测增减变动额,由此计算出2018-2020年各项贷款分别为104.2亿元、114.25亿元、124.3亿元;对于正规农村信贷资金供给量的预测,分析表1中正规农村信贷资金供给量历年增减变动额可以发现,2012-2017年变动额平均值为6.04亿元,各年变动额波动不大,相对稳定。然而,考虑到2016-2017年正规农村信贷资金供给增幅均为8%的情况,且增幅8%小于增减变动额6.04亿元带来的增长,同样,出于谨慎性考虑,依然采用2015-2017年正规农村信贷资金供给增幅众数8%作为未来三年增幅比例,由此预测出2018-2020年正规农村信贷资金供给量分别为71.72亿元,77.49亿元、83.72亿元,具体见下表2寻甸县农村信贷资金供给量增长情况及预测表:

    为避免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较大差异,利用存贷比以及涉农贷款与各项贷款占比等监管指标对预测值进行检验。2012年以来,存贷比均较为稳定,在60%左右徘徊,低于银监会监管紅线75%,由2018-2020年各项存款、各项贷款计算出来的存贷比预测值为62%,满足上述条件;尽管各项贷款、正规农村信贷资金供给量自2012年以来均逐年增长,但正规农村信贷资金增幅却小于各项贷款增幅,正规农村信贷资金供给量占各项贷款的比例呈现出下降趋势。由2018-2020年正规农村信贷资金供给量、各项贷款预测值计算出来的2018-2020年正规农村信贷资金供给量占各项贷款的比例预测值满足上述条件。故认为2018-2020年各项存款、各项贷款、正规农村信贷资金供给量预测值通过检验。

    (二)寻甸县农村信贷资金需求量预测

    1.农村企业信贷资金需求预测。在充分考虑农村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现状基础上,我们获取了寻甸农商行、农业银行寻甸支行2017年申贷满足率以及各家存量农村企业贷款总额,对县域内2017年农村企业贷款需求进行估算。

    寻甸农商行2017年农村企业申贷满足率为81%,农村信贷资金中除了农户贷款外的其他农村企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等余额为13.68亿元,占县域农村企业贷款总额22.8亿元的60%;农业银行寻甸支行2017年农村企业申贷满足率为70%,农村信贷资金中除了农户贷款外的其他农村企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等余额为4.86亿元,占县域农村企业贷款总额22.8亿元的21.32%;剩余4.26亿元中,3.28亿元为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因其政策性较强,投向明确,在用逆推法考察农村企业贷款需求时,应将其剔除;剩余0.98亿元为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建设银行部分农村企业贷款,因其占农村企业贷款总体比重较小,出于成本及效益考虑,不作为考察对象。于是,根据寻甸农商行及农业银行寻甸支行2017年末存量农村企业贷款余额以及各自申贷满足率,估计出2017年寻甸县农村企业贷款需求总额为13.68/0.81+4.86/0.7=23.83亿元③。根据寻甸县自2011年以来GDP增速平均值10%测算出其未来三年即2018、2019、2020年农村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约为26.21亿元、28.83亿元、31.72亿元。

    2.农户信贷资金需求预测。农户信贷资金需求增速分析。从下表3可见,2011年以来,寻甸县GDP稳步增长,2012年增速最高,2015年起增速明显放缓,考虑到当前经济新常态与经济下行惯性,剔除了2012年过高增速,GDP平均增速为10%左右,故我们将历年GDP平均增速10%设定为农户信贷资金需求增速预测值。

    未来三年农户信贷资金需求预测。通过随机对寻甸县201户农户收回问卷的统计,得出201户样本农户2016年信贷资金需求总额为715万元。截止2016年末,寻甸县共有128,801户农户,假定未来三年农户总数保持不变,可计算出2017年农户信贷资金需求量为45.8亿元。以县域历年GDP增速平均值10%作为未来三年寻甸县农户信贷资金需求增速,由此测算出县域农户未来三年即2018、2019、2020年信贷资金需求分别为50.38亿元、55.42亿元、60.96亿元。

    (三)寻甸县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缺口分析

    按照以上方法测算,寻甸县未来三年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存在着较大缺口,需求大于供给,且逐步增大,具体见下表4:

    从上表可见,寻甸县农村信贷资金供求总量失衡,需求大于供给的差额缺口明显且在逐年扩大。从更深层次上分析,主要是结构失衡:首先,信贷资金使用用途结构失衡,针对农户、农村企业量身定做的信贷产品种类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农户和企业生产、生活等多样性需求;其次,信贷期限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期限不对称上,目前县域内针对农村的信贷产品期限一般为中短期,一年内短期居多,难以满足农村企业和农户中长期资金发展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完善相关配套机制,降低信贷交易成本。第一,建立政府主导的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有效分担金融机构风险;第二,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第三,构建银行、农户或农村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之间新型风险共担机制,着力解决农户、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的融资瓶颈,以农村“三权三证”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农村改革纵深发展,有效发挥“信贷+农业保险”在保障农村企业生产运营和稳定农户收入方面的积极作用。

    2.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多部门联动,破解农村信贷“囚徒困境”。第一,政府应带头履行并维护社会信用,采取一揽子政策手段,除正向激勵外,还需对失信人给予严厉惩戒,加大对金融案件的执行力度,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第二,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把各种违约违规信息放到阳光下,从根本上加大对个人和企业违约惩罚力度,使违约者“得不偿失”;第三,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尽快建立和完善本地区信用信息系统,规范、系统地采集信用记录;第四,继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级联创工作,为农户等农村经济主体增进信用提供基础服务;第五,适当放宽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条件,为其业务开展提供基础条件;第六,积极引导并着力规范农村民间信贷,有效补充农村信贷资金供给空缺的同时,给金融机构一定的竞争压力,让其有贷款的动能,农户有还款的压力,打破囚徒困境中(不放贷、不还贷)的纳什均衡。

    3.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提高农业项目收益。第一,有的放矢加强引导,多措并举提高农业项目投资回报率,提升农户、农村企业偿债能力,让金融机构敢于放贷,农户、企业合规用贷;第二,强化法规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汇总收集相关信息,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使企业、农户充分知晓并享受优惠政策,着力提高农业项目收益;第三,积极发展和规范互联网金融,推动“互联网+金融”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需求方

    1.学习金融法律法规,积极利用各种政策优惠。第一,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协助下,农户与企业应发挥主动能动性,利用各种渠道充分了解国家颁布的相关金融及税收优惠政策;第二,利用好政府创业基金和金融信贷支持等政策,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信贷效果;第三,不断学习和参与金融机构及其信贷人员的金融知识与业务宣传活动,及时了解掌握与信贷有关的优惠政策,积极申报各类农业项目并提高项目投资收益。

    2.提升资信水平,通过银行最低准入门槛。第一,对于农村企业,首先应自觉建立、完善和规范自身的财务制度;第二,逐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制度,实现经营管理不断规范化;第三,对于农户,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或互助组等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在生产上和资金上进行互助合作,直至产供销资金融通一条龙服务,提高正规渠道获取贷款资金的可能性;第四,防止不良信用记录,否则被列入信用“黑名单”将会寸步难行。

    3.搞好自身经营管理,降低信贷交易成本。第一,“打铁仍需自身硬”,为此,企业、农户必须从根本上练好内功,提升自身竞争力,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结合当地特色,创建自己的品牌和核心产品,并加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在有效信贷资源中获得银行的青睐。第二,认知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规律性,避免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给本就具有较高风险的农业雪上加霜。

    (三)供给方

    1.切实转变观念,不断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有效供给。第一,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信贷资金供给的主力军,担当着当前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重任,应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有效供给;第二,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新时代新常态发展所需要的市场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和效益观念,要深刻认识到农村金融生态是一个共生互益的生态链,只有对方好了自己也才会获益,否则双方都会受到伤害而难以发展。

    2.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第一,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政策性功能,有责任将普惠金融的光芒照耀到农村的每个角落。尤其是作为“三农”主力军的寻甸农村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将网点下沉,将资金向农村配置,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三农”;第二,积极支持农村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业生态旅游、支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支持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及“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的打造。

    3.完善信用评级机制,降低农村信贷资金沉没风险。第一,全面加强农户信用建档立卡建设,为信用评级的有效运行奠定数据基础,并定期对受贷农户进行测评,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农村信贷资金沉没风险;第二,为农村企业建立信用档案,进一步摸清企业所属行业、产业形势、所处周期、资产经营状况、盈利模式、贷款需求、现金流、偿还能力等,及时推出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提升其对银行的品牌认知度、忠诚度;第三,对农村企业进行多维评价,提前有效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全力搭建普惠金融服务“直通车”,以真正实现打通农村信贷资金顺畅流通的“最后一公里”。

    4.完善信贷管理体制,降低农村信贷资金机会成本。第一,在遵循可持续性、相互成长的基础上,完善信贷支农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二,有侧重、分等级实行科学营销,建立健全良好的信贷营销机制,包括借款人培训制度,监督制度等,由外向内,不断降低信贷资金投放的机会成本。

    5.创新农村信贷制度、产品与服务。第一,针对目前县域内农村信贷产品期限大多为中短期,建议对相关信贷产品与业务适当延长二到三年,以更好地满足企业与农户的生产性资金需求;第二,农村金融机構应充分利用机构、网点、人员扎根农村基层、掌握大量“软信息”的优势,结合各地特色优势,按照“普惠、便利、持续”的原则,不断创新针对农村企业、农户的信贷产品与服务,简化业务流程,简化办理手续,有效解决农村信贷资金用途结构失衡问题;第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构建起金融机构和企业、农户间的长期良好信贷关系,不断降低信贷交易成本,提高信贷资金效率,实现多赢局面。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人民银行寻甸县支行2012-2016年涉农导向评估表(内部资料)。

    ②表中2017年以前数据由人民银行寻甸县支行提供,2018-2020年数据为根据以前年度数据推测。

    ③数据来源于寻甸农商行、农行寻甸支行2017年度信贷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内部资料)。

    参考文献:

    [1]巴红静.基于制度经济学的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2(10).

    [2]胡新杰,赵波.我国正规信贷市场农户借贷约束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2).

    [3]李万超.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结构研究[D].辽宁大学,2014.

    [4]朱一鸣,张树忠.中国县域金融排斥问题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4).

    [5]王赞新,吴静.湖南省县域信贷资金流失及其回流机制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3).

    (王芳媛任职于云南省寻甸县农村商业银行;唐青生系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袁天昂系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高级经济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