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机制
范文

    蒋松 童鹏程 汪子怡

    

    

    

    摘 ? 要:科创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金融因素。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背景出发,基于耦合理论对创业投资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构建创业投资发展与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对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2011—2018年创业投资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关系、耦合协调度和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总体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状态,三省一市创投-创新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趋于收敛。据此,建议各省市建立创投-创新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创投资本在长三角地区流动,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并以创投资本为纽带建立创投-创新服务平台,从而有效推进长三角地区科创一体化发展。

    关 ?键 ?词:创业投资;科技创新;耦合协调;科创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832;F127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2096-2517(2021)02-0060-10

    DOI:10.16620/j.cnki.jrjy.2021.02.007

    一、引言

    2018年12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区域发展的新阶段。科创一体化是响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2019年12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长三角地区科创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加强长三角地区科创资源互通、优势互补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大局和全面开放大局中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研究长三角地区的创业投资发展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机制,无疑能为其他省市地区发展创业投资,形成创投—科创良性耦合协调发展机制提供经验模板与学习范式。

    科创要素在区域间的优化配置是科创一体化不断推进的前提。科技创新始于技术,从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每一个不同阶段,都依赖于金融资本的强力支持。一方面,传统的金融资本在审慎经营原则下,对支持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创新存在顾虑;另一方面,受限于行政分割、经营体系限制等因素,在短期内形成金融资源在区域内整体优化配置存在不少挑战[1]。比较而言,创业投资①在长三角科创一体化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在于创业投资与科技创新在风险收益上的高度匹配,更在于以民间资本为主的创投资本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受到的约束也较少。

    创业投资与科技创新之间具有何种关系,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诸多研究聚焦于创业投资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2-5],理论分析和不同国别、行业的实证检验大多肯定了创业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来看,创业投资作用于初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带动地区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6]。米建华等(2009)基于我国20个省市的截面数据 研究发现,创业投资具有创新发现、创新加速、创新产业化和风险分散的功能,可显著地促进技术创新[7]。邵同尧等(2011)采用我国27个省市的风险投资数据,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对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8]。潘璐璐等(2019)認为创业投资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在于资金救济、资源支持及风险分担,但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9]。

    现有从区域层面的研究主要分析创业投资对科技创新的单向作用,忽略了创业投资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创业投资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为创业投资创造机会,两者之间互为促进。而现实中,是否存在创业投资的发展(简称“创投发展”)快于地区的科技创新,形成“脱实向虚”的现象?或者创业投资的发展滞后于科技创新的金融需求,阻滞创新?从长三角地区实际情况看,区域整体属于国内科技创新的第一梯队,《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显示,江苏、上海、浙江的创新能力分别位于全国的第3~5位。同样,长三角地区是国内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地区,2018年长三角地区创业投资金额占全国投资金额的38.49%, 投资案例占比35.82%②。那么两者之间是否已经达到了良性的耦合机制?三省一市之间的耦合协调性是否存在差异?在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的目标下,该如何发挥创投作用加速地区间科创能力的整体提升?这些问题的回答对规范创业投资发展, 理顺创投与创新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推进长三角区域科创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在理论分析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机制基础上,对长三角各地区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并对区域整体的耦合协调性和耦合收敛性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创投-创新协调发展的对策, 为推进科创一体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二、 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耦合机制分析

    耦合的概念来源于物理现象,主要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实现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性动态关联。基于系统论视角, 本文考虑的创投-创新系统是指区域经济中创业投资发展和科技创新两个子系统,两者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创业投资以具有创新潜力的初创企业为投资对象, 有较高的失败容忍度,期望通过对初创期企业的股权投资实现未来的高投资回报。 科技创新包含从基础科学研究和实验、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整个过程,成本高、失败率高、周期长是其普遍特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子系统又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以科创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子系统,在发展过程中有着巨额的资金缺口需求和风险分担需求,需要强大外部力量的支持,驱动创新和支持创新的创业投资是促进科创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创业投资子系统的发展同样依赖于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发掘创新、孵化创新,形成新的市场动力。创新策源地通常也是创业资本活跃的区域,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为创业投资提供项目源,创造投资回报。当资本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两个各有优势的子系统中流动时,彼此之间的互补效能增强,相互间的影响在不断提升,最终形成良性的耦合协调格局,产生动态协同放大效应。

    创投-创新的耦合系统如图1所示。一方面,创业投资通过资本形成机制、风险承担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科技创新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高不确定性使得传统金融部门在向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时有多重顾虑,科创主体往往面临着融资约束。创业投资具有天然的优势,其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与科技创新的特征相匹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资本,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风险管理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需求,科技创新过程中充满未知,科创主体承担着较高的风险。在风险约束条件下,一般投资者会倾向于风险低、收益快、投资少的投资项目。创业投资通过先进的项目筛查手段和风险审查机制识别具有创新潜力的投资项目,本身也具有较高的失败容忍率,能有效承担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技创新的高风险。除此之外,科技创新还需要众多其他资金的支持,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是创新的源泉[10],创新主体有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技术、销售、管理人才, 也缺乏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的资源,对市场的把握囿于自身规模与经验,而创业投资机构能为创新主体提供获取外部资源的集成平台,帮助创新主体招聘合适人才,有效对接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科技创新。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通过业务拓展、投资回报和技术支持促进创业投资系统发展壮大。创投行业发展所依托的项目挖掘与培养、项目有效评估以及资金有效循环,都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离开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创业投资就成了无源之水。只有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创业投资才能获得持续的新利润增长点。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壮大, 影响社会需求结构和投资方向,进一步创造出金融需求,为创业投资创造出更多的业务。创业投资的本质在于获取创新资本的高额回报,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决定了创业投资资金的健康循环,也决定了创业投资的存亡。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创业投资的投资收益起到关键性作用,决定了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此外,以信息技术为首的科技变革促进整体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样也为创投业务提供了更高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从而为创投资金优质循环提供保障。

    因此,创业投资发展与科技创新在交互作用下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形成共生、匹配、互动和协同的良性互动,实现正向反馈。从最初独自发展的无序状态, 通过内在演化机制向有序状态演进时,整个系统将产生“1+1>2”的协同效应。相反,如果创投-创新两个独立的子系统没有存在良性耦合关系,一方滞后于另一方,则两者相互掣肘,产生负向反馈效应。 假设创业投资滞后于科技创新发展,那么科技创新所依赖的创业资本支持效能不够,科技项目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转化为科技成果的可能性降低; 科技成果缺少必要的创投支持,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能力也会大大削弱。同样,如果科技创新滞后于创投发展,那么创投行业的发展缺少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撑,不仅会降低投资主体的投资热情,还会使得创投发展通过金融体系内的自我循环,造成“脱实向虚”的局面,阻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 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耦合模型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

    耦合模型可用于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子系统的耦合关系。为了科学地反映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情况,按照指标选取的全面性、准确性、可得性原则, 构建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综合评价指标,形成了评价体系。

    借鉴金融发展评价常用的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指标体系[11-12],本文尝试构建创投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投规模、创投结构和创投效率三个层次。(1)创投规模。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是创投规模最直接的衡量指标。(2)创投结构。根据创投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 创投结构包括多个方面,以1亿元以上资本的机构占比衡量创投资本结构,通常管理资本规模大的创投拥有更多的资源,募退能力相对较强;以非政府出资资金占比衡量创投的市场化结构;以早期投资项目占比衡量创投投向结构,早期投资项目占比越高,创投的风险承担能力越强; 以持股不超过50%的项目占比衡量创投对项目的控制程度。(3)创投效率。创业投资在“投入—回收—再投入” 的不断循环中实现自身价值增值,退出是风险资本循环流动的中心环节,由于各地区创投退出投資收益数据不可得,本文以退出项目占比来衡量创投效率。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科技创新系统主要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方面来衡量[13-16]。创新投入主要包括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 分别以各地区R&D经费投入强度、R&D人员全时当量来衡量。创新产出包括科技成果、成果转换和技术扩散三方面, 分别以各地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技术市场成交额来衡量。

    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耦合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耦合模型构建

    假定?滋1与?滋2分别是创投-创新耦合系统中的创投发展子系统和科技创新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 其值为xij(i=1,2,…,n;j=1,2,…,m), 其稳定序参量的值分别为最大值和最小值。由此得出创投-创新系统的功效函数?滋ij如(1)式所示。

    功效函数?滋ij反映变量xij对子系统的功效贡献,?滋ij∈[0,1],?滋ij越趋近于0,变量对系统的贡献程度越低,?滋ij越趋近于1,变量对系统的贡献程度越高。

    创投-创新的耦合系统中包括创投子系统和科技创新子系统, 各子系统也有若干序参量组成,各序参量对子系统的有序度可以通过线性加权法进行集成。

    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熵权法,它是用来判断某个指标离散程度的一种数学方法,通过数据来确定权重, 较好地避免了权重取值的主观因素干扰。熵权法计算出的指标所占的权重越大,那么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首先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比重,计算第i单元第j项指标值比重:

    利用熵值法计算出创投发展子系统和科技创新子系统的权重,构建包括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子系统的耦合模型,用以测度两个子系统各方面的相互依赖程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耦合度C取值范围[0,1],是评价子系统关联性和协调性的标准。若C=0,表明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两个子系统之间没有明显关联,即两者无序发展;若C=1,表明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两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度达到最大,协同发展良好。耦合阶段与判别标准如表2所示。

    由于耦合度只能说明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在定量反映协调发展水平时,可能会出现误差。例如,两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且数值相近,而此时的耦合度却可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这就造成了一种两个系统处于良好协同作用的假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引入了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更好地评判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之间的协调作用。其公式如下:

    (8)式中,C为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

    D∈[0,1];T为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指数,反映地区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整体协同效应水平,通常T∈[0,1],为待定系数。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有着紧密的联系, 处于同等重要的水平,鉴于此,本文取?琢=?茁=0.5。若D=0,说明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两个子系统之间无耦合协调状态,创投与创新向无序方向发展;若D=1,说明两个子系统之间已经实现完全共振耦合,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向新的有序结构协调发展。

    为准确反映长三角地区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情况,借鉴张芷若等(2019)[17]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1)当0≤D<0.1时,表明创业投资与科技创新处于极度失调阶段,说明创投资本未有效地应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处于低水平状态,创投资本配置效率低下,无法激励创新,可能会制约科技创新活动的展开。(2)当0.1≤D<0.4时,表明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处在低水平的耦合协调阶段,两个子系统均处于自身发展状态,创业投资从科技创新中获得的项目和回报有限,科技创新也缺乏创业投资系统的有效支持。(3)当0.4≤D<0.9时,表明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处于中度耦合协调发展阶段,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属于磨合期,两者对相互的促进有了一定的支撑,但仍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4)当0.7≤D<0.9时,表明创业投资与科技创新处于高水平的协调阶段,二者具有良好的耦合。在此情况下,创业投资与科技创新的发展都比较良好,且处于共同进步的状态。(5)当0.9≤D≤1时,表明创业投资与科技创新处于极度耦合,二者处于良性耦合状态。对两个系统中的序参量进行比较,可以识别出滞后的子系统。协调等级划分标准见表3。

    为进一步考察长三角地区各地耦合协调性的变动趋势,引入耦合协调度?滓收敛分析。?滓收敛能反映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的离散程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检验公式如下:

    其中,Di(t)表示第i个省份在t年的耦合协调度,n为省份数,即n=4。若?滓t+1<?滓t,说明各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差距在缩小。

    四、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为样本,以创投规模、创投结构及创投效率三方面来衡量创业投资发展,以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来衡量科技创新, 研究2011—2018年各地区创业投资发展和科技创新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创业投资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2012—2019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科技创新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2012—2019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二)实证结果

    1.各地区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计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2011—2018年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发展的序参量, 取各地均值,大致可看出各地区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情况,如图2所示。从创投发展来看,上海序参量得分最高,为0.6229,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得益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众多股权投资机构在上海设立总部。江苏和浙江的创投发展也都较为活跃,分别为0.5055和0.5250,这两个地区各有特色,江苏有一些较为出色的国有背景投资机构,而浙江以民营创投为主体。相比之下,安徽的创业投资发展稍微逊色,序参量综合得分为0.1997,在创投规模、创投效率上与其他三地有着明显差异。 科技创新序参量显示,上海科技创新水平最高,得分0.7984。上海的科创资源丰富,创新人才集聚能力强,创新投入规模和强度較高,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强,其科技创新优势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江苏省科技创新水平次之,达到0.5840,这与江苏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有着密切关系。浙江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近年来互联网经济、 数字经济的发展赋能浙江省科技创新动能,而安徽的科技创新能力则处于较低水平,与其他各地有着明显的差距。

    2.各地区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耦合情况分析

    以具体数据来看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如表4所示。上海和江苏的耦合度得分分别为0.5218和0.5082,属于磨合耦合;浙江得分0.4893,为颉颃耦合;安徽为低水平耦合。为避免耦合度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各省市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分析。 上海的耦合协调度得分最高,为0.5898,江苏次之为0.5195,处于中度协调状态。从?滋1,?滋2序参量得分来看,上海、江苏两地的科技创新得分明显高于创业投资。上海和江苏地区较早受到国家政策扶持,把握对外开放契机,形成先进的制造业基础,同时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人才、技术等支持,地区科创水平较高。尽管两地均具有国内比较活跃的创业投资体系,但相对于科技创新的金融需求而言, 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浙江省耦合协调度得分为0.4812,也处于中度协调状态,创业投资活跃,但科技创新稍显滞后。由于浙江省以中小企业为主,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也较引人注目,但新兴产业的整体培育和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需进一步提升科创能力,以提高区域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安徽耦合协调度得分为0.1712,属于低度协调状态,其科技创新序参量得分远远低于区域本身的创业投资发展,可见安徽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滞后。近年来安徽省的创投在政府引导基金的带动下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科技创新能力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相比, 仍有较大的差距。创业投资的发展尚未表现出对科技创新的显著促进作用。

    3. 长三角地区创投和科技创新总体耦合趋势分析

    运用2011—2018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创投发展序参量、科技创新序参量、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计算结果做趋势图,如图3所示。长三角地区创投发展具有较大的波动性,2011—2012年处于创投发展的增长期,创业板的开闸为长三角地区活跃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也为创业投资机构开辟新的退出渠道,创投热情一定程度上被点燃。但随着2012年底IPO暂停,创投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阻,2014年后情况有所好转,特别是2016年国家出台促进创投发展的政策,为创业投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11—2018年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处于缓慢增长中,从2011年的0.4326增长到2018年的0.4681, 增长了8.21%。 自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传统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尽管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但现实中科技创新能力增长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培育时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仍任重道远。

    2011—2018年间,长三角地区创投-创新的耦合度也呈波动趋势,主要源于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间非同步的上升和下降,当创投和科技创新波动趋于一致时,两者的耦合度提高;当创投和科技创新的升降出现反向时,两者的耦合度下降。以更为准确的耦合协调度来看,2011—2018年长三角地区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不大,2011年总体的耦合协调度为0.4349,经过2012和2013年小幅波动,2014年达到0.4448,2018年为0.4716,处于中等协调状态。这表明长三角地区创投-创新系统存在耦合关系, 但尚未达到良性耦合状态,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合前面各地区的分析,四个地区间创业投资和科技创新存在不同的耦合情况,科技创新发展快速的地区,应吸引更多的创投资金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更多的风险管理手段,发挥创投加速科技创新的作用;当创投的发展快于本地区的科技创新时, 应发挥创投作用, 利用资金资源吸引创新项目落户于本地区,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避免资金在金融體系内循环,反而不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4.耦合协调度收敛性分析

    长三角地区科创一体化的推进不仅依赖于各省市创投-创新耦合协调度的提高, 更依赖于耦合协调度较低的省市向耦合协调度较高的水平靠拢,不断缩小各省市的差距。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耦合协调度收敛性测算结果如图4所示。?滓收敛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最高为0.2881,快速下降到2013年的0.0233,有个明显的转折。这一年中央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长三角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加快了区域合作的步伐。长三角地区政府间开始建立科技创新的区域合作机制,为科创资源的流动提供便利,上海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对长三角其他地区科技能力的提升产生辐射效应。创投本身具有空间集聚特征,长三角地区的空间邻近性为创投资本在长三角地区配置提供便利。 创投-创新的耦合协调度收敛系数在2016年小幅升高,2018年达到最低0.0176。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长三角地区科创一体化目标更为清晰,G60科创走廊从1.0版上升为3.0版,区域间合作程度加深,促进各地区科创要素对接。 地区间创业投资联动发展,推动创新与资本的交互融合。 各地区创投-创新耦合协调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差距在缩小,创投-创新耦合协调性趋于收敛。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深入分析了创业投资与科技创新系统构成及其运行机理,构建了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基于耦合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 安徽三省一市2011—2018年度创业投资发展和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耦合协调度收敛性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创投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耦合机制,总体上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状态,良性耦合的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形成。上海、江苏和浙江均处于中度协调状态,上海领先于其他省市, 安徽省处于低度协调状态。各地区创投-创新耦合协调度差距缩小,趋于?滓收敛。因此,为达成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发展目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形成创投+创新的良性耦合机制。创投与创新的良性互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然而,长三角地区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尚未形成良性耦合协调发展机制,难以发挥创投资本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和其他增值服务,科技创新也难以为创投资本提供优质的项目源泉,降低了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作用的效率。各省市在制定创投发展、科技创新政策时,应关注本地区创投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阶段,针对性地提升发展滞后系统, 使两者达到良性耦合协调,实现螺旋式上升, 以创投+创新力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 促进创投资本要素流动。整合长三角地区创业投资资源优势,发挥创业投资独有的领投、合投、跟投、阶段投资的运作特点, 对各地创投机构已经投资的一批科创产业项目,加大联合投资力度,加强市场、技术、产业链资源整合,加快投入产出见效周期。推动设立长三角地区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的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母基金,对注册和投资在长三角地区的子基金实施更加灵活的政策,重点支持一批区域内优秀创投机构,扩大对科创产业新项目的投资规模。优化创投税收政策,开展投贷联动、创投退出减持反向挂钩政策,鼓励资本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充分发挥上交所开设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及创业板、新三板、地方股交中心等资本市场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陆续推出的优势和契机,为长三角地区创投企业投资的科创产业项目上市和退出提供优先和便利,同时探索设立长三角股权二级市场基金,拓宽创业投资多样化退出渠道。 加强长三角创业投资领域的互动,定期举办长三角创业投资行业发展论坛及政策宣讲、项目路演、机构对接等活动,优化长三角创业投资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3.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网络,加快创新要素集聚。上海市科技人才集聚,科研院所和高新产业园区云集,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江苏、浙江两省科技创新资源也较丰富, 而安徽省科创能力相对较弱。 然而各地科创资源重复配置的现象较为明显,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 各地应打破科技孤岛现象,建立区域间科创资源的协调分工机制。发挥上海的科创策源地中心作用和向其他地方进行科创资源的溢出效应; 江苏省应以先进制造业基地优势,承接上海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浙江省应继续发挥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的优势,将数字动能与传统产业相链接; 安徽省应加快科技人才聚集,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在科技创新上与江浙沪地区的对接,实现科技创新上突破。

    4.以创投为纽带,搭建长三角地区创投-创新服务平台。目前江浙沪三地的创投发展均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但区域之间平台资源、信息仍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不利于区域科创一体化建设。为此各省市应打破约束,以创投为纽带,搭建起信息、资源等创新要素共享的长三角地区创投-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与各类型金融机构的联系,开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协同为科技创新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支持,在科创领域先行探索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路径。 同时各省市政府要加强合作,整合各省创新优势资源,以金融创新推动跨区域利益补偿机制,建立科创资源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创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键,范从来,蔡欣磊.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实践、绩效与推进路径——基于银行信贷聚合视角[J].江海学刊,2020(2):89-97,254.

    [2]KORTUM S,LERNER J.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Venture Capital to Innovation[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31(4):674-692.

    [3]CHEMMANUR T J,KRISHNAN K,NANDY D K.How Does 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 Improve Efficiency in Private Firms? A Look Beneath the Surfac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1,24(12):4037-4090.

    [4]苟燕楠,董静.风险投资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2):35-42.

    [5]于永达,陆文香.风险投资和科技企业创新效率:助力还是阻力?[J].上海经济研究,2017(8):47-60.

    [6]许昊,万迪昉,徐晋.风险投资、区域创新与创新质量甄别[J].科研管理,2017,38(8):27-35.

    [7]米建华,谢富纪.创业投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20省市的截面数据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6):12-13,30.

    [8]邵同尧,潘彦.风险投资、研发投入与区域创新——基于商标的省级面板研究[J].科學学研究,2011,29(5):793-800.

    [9]潘璐璐,孙陵霞.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探析——基于中国近二十年数据的经验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4):203-209.

    [10]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11]吴爱东,刘东阁.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J].南方金融,2017(3):28-36.

    [12]李雪松,王冲.长江经济带金融与实体部门发展效率研究[J].金融理论探索,2019(1):64-74.

    [13]宋德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科技创新耦合性评价[J].科学学研究,2013,31(2):191-200.

    [14]王仁祥,杨曼.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关系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来自35个国家的经验证据[J].软科学,2015,29(1):33-36,41.

    [15]蒋天颖,刘程军.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6):8-13,42.

    [16]徐玉莲,王玉冬,林艳.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2):116-122.

    [17]张芷若,谷国锋.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分析[J].经济地理,2019,39(4):50-58.

    Coupling and Coordinating Mechanism of Venture Capit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 Case Stud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Jiang Song, Tong Pengcheng, Wang Ziyi

    (School of Business,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09,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innovation is the key to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Venture capital has the role of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coupling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venture capit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nstruc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uses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Using the data of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from 2011 to 2018,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and convergence between venture capit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moderate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t has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but tends to ?convergence.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establishing a benign venture capital-innovation interactive mechanism, promoting the flow of venture capital among regions, constructing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twork, and using venture capital as a link to establish a capital-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to achiev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 venture capit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innovation

    (责任编辑:龙会芳;校对:李丹)

    收稿日期:2020-11-20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供给侧改革支持科技创新对策研究”(19EYB021)

    作者简介:蒋松,男,江苏常州人,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与投融资管理;童鹏程,男,浙江金华人,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与投融资管理;汪子怡,女,江苏淮安人,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与投融资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