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
范文 | 【摘 要】 近几年,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为乡村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对乡村旅游进行合理的规划势在必行。通过对乡村旅游规划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指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评述,尝试性的指出国内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 乡村旅游规划 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规划起到了先导性的作用。乡村旅游规划是依据开发调查、开发潜力评估、景观设计等程序来确定功能分区、景观结构、服务设施等相关内容的生态设计,从而达到发展乡村经济与乡村生态保护目的[1]。 一、乡村旅游规划研究文献概况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以关键字“乡村旅游规划”进行搜索,2013年至2017年期间在核心期刊和旅游专业期刊所登载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得出以下发现。 (一)数量稳步增长,关注逐渐加强 在2013年至2017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总计为439篇,这5年期间学术界和相关领域对于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乡村旅游规划方面的文献数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二)视角趋多元,规划渐统筹 在以“学科”作为分类维度时,在收集论文中按所属学科总篇数依次排序为:旅游学74篇;农业经济学39篇;建筑科学与工程20篇;资源科学8篇。除此之外,还有归属于农业基础科学、自然地理学等其他学科,在数量和种类上都逐渐增加。由此可见,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具有跨学科属性,涉及的基础内容比较广泛。 (三)高校是主力,企业为辅弼 2013年至2017年期间在核心期刊和专业期刊发表论文的主力军是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部门。从院校分布地理位置而言,东南和西南地区高校位列第一,其次是西北和华北地区,这反映出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条件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差异,导致地区高校乡村旅游规划研究进展境况不同。 二、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方法 学术界在研究乡村旅游规划中多采用定性分析、个案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方法使用较少。马肖冰(2013)以大别山区温泉镇作为研究对象,从开发目标定位、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市场营销三个主要角度提出乡村旅游规划方案[2]。李倩、张洁等人(2014)通过对太阳峪村绿道旅游进行研究,从管理体制、人员培训和经营策划等方面提出实现太阳峪村绿道规划的措施与建议[3]。 三、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内容 (一)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张传博、吴静清等(2013)将贵阳市白云区摆茅村作为研究对象,将摆茅村规划为6个功能区,结合不同主题开发各种旅游形式,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4]。徐彩球、金姝兰(2014)运用田野调查、访谈等方法,提出建设以国家矿山公园为导向,“生态赣州游”相结合的乡村特色旅游[5]。 (二)乡村旅游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寿春(2013)通过对青海互助县进行研究,对该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合理规划,得出要强化政策引导、夯实基础设施、加快旅游资源开发、重视舆论宣传[6]。王楠、王戈(2016)从城乡规划学角度,通过对蓟县乡村旅游现状阐述,总结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规划策略[7]。 (三)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研究 唐琳、刘辉(2013)通过对武陵源乡村旅游进行SWOT分析提出城乡统筹下武陵源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即“一引、双驱、三动、四新”,助力实现和谐发展[8]。罗殿廷、朱桃杏等(2013)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用反规划法形成海南毛感景区规划[9]。 四、乡村旅游规划述评与展望 近几年,随着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势头向好,学术界加强了对乡村旅游规划的关注。但我们仍应警醒,我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中依旧有众多的矛盾和问题存在。 (一)乡村旅游规划研究数量未十分理想,关注度仍需加强 我国乡村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较为滞后,从调研数据中可直观感受到乡村旅游规划在整个乡村旅游研究中占比较低。在今后的研究进展中,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还需不断增加,以弥补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 (二)乡村旅游规划研究思路仍非常拘谨,创新性有待提高 我国在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中论文形式单调。对于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的对策措施套用一般的模式,缺少针对性。各地乡村旅游的环境、资源禀赋均不同,相应的对策举措需因地制宜,不可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 孙雄燕.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的程序与内容研究[J].生态经济,2014,(6):99—101. [2] 马肖冰.大别山区温泉镇乡村旅游规划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8):103—106. [3] 李倩.基于绿道理论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14,(5):6—8. [4] 张传博,吴静清等.贵阳市白云区摆茅村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5):209-214. [5] 徐彩球,金姝兰等.鄱阳湖流域典型矿区乡村旅游规划设计[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3):95-99. [6] 李寿春.青海互助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规划[J].中国乡镇企业,2013,(12):16-18. [7] 王楠、張戈等.天津蓟县乡村旅游规划策略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6,(8):127-131. [8] 唐琳,刘辉.武陵源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5):1-8. [9] 罗殿廷,朱桃杏等.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五赢模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53-56. 作者简介:周惠兰,女,1993--,浙江绍兴人,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公共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