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
范文 | 蒋延华 摘要:作为企业来说,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永恒的目标,作为交通运输企业也不例外,但是,交通运输事关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好安全的问题。那么,如何处理好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安全出行的关系,本文笔者主要根据所在的全州县实际情况,探讨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效益与安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效益 1 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1.1 安全生产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 安全是交通运输企业的生命线,交通运输企业第一位就是搞好安全工作,交通运输企业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可以这样讲,安全是运输系统最大的效益。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效益,它是伴随着交通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存在的,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通过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出来,所以说,安全与效益是相互租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1.2 企业的经济效益好离不开安全生产的工作做得好 安全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效益的支持,因为只有好的效益,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安全保障工作中去,如果企业的效益不好,安全生产所需人力物力等配套设施无法得到更新或者投入,安全生产就会收到影响。 所以说片面追求效益或者安全工作,都是错误的,安全和效益对立统一,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 2 目前全州县交通运输企业的现状 全州县辖18个乡(镇)273个行政村11个社区,行政区域面积402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4万人。目前,辖区内有运输企业12家,其中客运企业7家,货运输企业5家,有种类营运车辆大约4300多辆,其中客车491辆,约9000多个客位,出租汽100台,城乡公交线路37条,投入公交车497辆,其中新能源车公交车335辆,这些都是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3 当前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主要问题 3.1 企业主体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安全的源头管理 从笔者的实际工作中,目前全州县城的一些交通运输企业,只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交通运输的安全工作,不重视安全工作的开展,部分企业的营运车辆存在挂靠现象,尤其是货运车辆,大部分以挂靠为主,而企业只收管理费,车辆及司机自由安排,管理难度大,企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成一纸空文,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埋下了巨大隐患。 3.2 车辆超载等违章现象严重 非法车辆载客营运现象屡禁不止,在那些道路出行条件相对较差的城乡结合部以及偏远的山区,群众出行困难,而合法营运车辆因效益问题放弃这一市场,,从而滋生出部分微型车、农用车等非法载客现象,形成事故率频发的现象。但由于是个体行为,违法成本低,管理难度艰巨,阻力大。 3.3 驾驶员安全意识不高 交通运输是高危行业,大量社会人员以及文化程度不是太高的人员从事这一职业,整体队伍素质参差不一,主要是很多驾驶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的职业培训,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全州县相关执法单位一年内共出动执法车1300多车次,出动执法人员6600多人次,检查车辆5600多车次,做出行政处罚700多车次。可仍有部分从业人员冒险违章运营。 3.4 道路通行条件没有得到改善 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公路存在危橋、险路、临崖、临水的路段,尽管相关部门每年投入改造及维修,可车辆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公路的增长速度,并且在县域辖区内大多数公路是人车混行的四级公路,甚至缺乏相应的安全标志标线,以前建设标准低,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 4 交通运输企业提高经济的途径 4.1 经济效益 对于道路运输企业来说,安全的经济效益有其行业特点,它不像一般生产经营投资效益直接体现在产品数量增加等方面,而是主要体现在营运车辆安全行车及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安全工作提高了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不发生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4.2 非经济效益 非经济效益其实也就是安全效益,它是由于安全工作做得好所带来的效益。对于道路运输企业来说,非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对企业招商引资,吸引乘客或货主的积极作用。车辆的安全运行自然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从而增加乘客或货主的在行业竞争中选择该企业的概率。运输企业对危险品的安全运输有利于道路周边环境的保护,健康、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有利于乘客幸福感的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避免了因事故发生而导致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有利促进社会稳定等一系列社会效益。 5 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经济效益的途径 5.1 提高安全水平 实现客货的安全运输和运输企业内部的各项安全活动,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安全活动,如技术活动、教育活动、管理活动等。这就产生了不同的安全投资渠道。怎样分配有限的安全投资,是关系安全总体效益的大问题。安全技术活动是指实现本质安全化的投入,如采用先进的智能交通运输、自动车辆故障检测技术、GPS定位系统等,可以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减少人员失误,提高安全生产效率,被动防护费用是个体防护、复制设施等作为外延型、辅助性的安全投入。 5.2 在保证应有安全水平的条件下降低安全活劳动消耗 反应安全活劳动死亡消耗的水平主要的指标就是“全员安全生产率”,“年均完成安全投资量”,显然,从降低安全活劳动消耗的要求出发,安全专职人员的配备量是越少越好,这与长期以来一直要求企业多配备安全人员的做法是相反的。如何把两种要求和思路统一起来,即一方面要从保证非安全专兼职人员配备的越多越好,而要考虑在现有安全工作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安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价,使安全人员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在安全工作和任务得以较好地完成的基础上,在安全生产的水平得到可保证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安全活劳动的消耗。 参考文献: [1]王淑娟.浅析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J].现代商业,2013(32). [2]刘菊美,宋利明,黄照.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J].创业者,2000(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