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张嘉琛 摘要:众所周知,新凯恩斯主义的最大贡献是阐述了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微观基础,这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个极大的发展,就业问题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密切关注的难题,研究就业问题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贫富差距;就业政策;工资粘性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33-01 一、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及背景介绍 凯恩斯主义由于其宏观理论缺乏微观基础,导致了经济学体系相互矛盾的情况出现,这遭到许多经济学流派的攻击与诟病,其中理性预期学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新凯恩斯学派在保留原有凯恩斯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完善了凯恩斯主义在微观基础这一块的空白,在就业理论这一领域,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工资价格粘性这一著名的理论,即工资的变化跟不上需求变化的步伐,并且工资一旦得以上调,再回落的可能性较小。 劳动是一个特殊的商品,劳动的供给曲线也和一般的商品供给曲线迥异,并且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市场劳动力曲线也不一致(如图1所示),首先我们来看单个劳动力的劳动供给曲线,在工资水平W0之前,随着工资薪酬的增加,劳动力的劳动供给会持续增加的,但是达到E*点时,即使增加工资劳动的供给量也是上不去的,这是人类生理需求的一种反应,劳动力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他对闲暇会有更加大的一个偏好,从而减少劳动供给,而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却是不同。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腾飞,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生产规模、经济总量都名列世界前茅,随着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我国大量的就业岗位不断被创造出来,就业人数也逐年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劳动力人数众多,我国的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如何增加我国劳动力就业,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学者和政府部门必须解决的难题,研究我国的就业问题有着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笔者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以实际工作和名义工资为突破口,探讨我国的就业问题。 二、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对我国就业的几点思考 (一)始终坚持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的调节机制 从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可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应该充分发挥自由市场的功能,充分利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信贷利率机制等,实现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进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然而,由于市场不是万能的,有先天的缺陷,比如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以实现经济的正常运转为前提,弥补和纠正市场的缺陷。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劳动人口多,市场体制不完善,劳动法规不健全,户籍制度等因素对劳动力限制较大,劳动力流动性不强,因此我国应该立足于国情,实事求是,在发挥市场对就业调节作用的基础上,配合科学、合理、可行的宏观调控政策。 (二)始终坚持发展型的财政政策,不盲目追求收支平衡 传统的财政政策一味的追求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没有把财政的安排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合理适时的运用财政这一调控工具,这严重降低了财政宏观调控的实效性,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财政政策的调控结果与最初的政策目标设想是相背离的。新凯恩斯主义指出,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我们不能盲目追求财政的收支平衡,应该结合实际的经济情况,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财政政策这一宏观调控杠杆。 (三)坚持财政和货币政策相结合,预防“滞胀”的出现 新凯恩斯主义指出,如果一味长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刺激出口,容易导致经济出现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滞涨”现象。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我国长期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刺激出口和消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导致我国城市工作岗位不足、环境质量差、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很可能会面临新凯恩斯主义者所指出的“滞涨”局面。因此,我国应当尽早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消除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促进就业,推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开放的深化期、经济的升级期、社会的转型期,解决就业问题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终实现伟大中国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黄新萍.现代西方主要就业理论及其启示[J].国外财经,2001(3). [2] 罗良文,刘辉.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及其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0). [3] 魏下海.西方就业理论及对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启示[J].理论学习,2006(5). [4]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 陈晴晔.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及政策的演进[J].经济问题,2008(6). [责任编辑:金永红] 摘要:众所周知,新凯恩斯主义的最大贡献是阐述了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微观基础,这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个极大的发展,就业问题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密切关注的难题,研究就业问题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贫富差距;就业政策;工资粘性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33-01 一、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及背景介绍 凯恩斯主义由于其宏观理论缺乏微观基础,导致了经济学体系相互矛盾的情况出现,这遭到许多经济学流派的攻击与诟病,其中理性预期学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新凯恩斯学派在保留原有凯恩斯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完善了凯恩斯主义在微观基础这一块的空白,在就业理论这一领域,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工资价格粘性这一著名的理论,即工资的变化跟不上需求变化的步伐,并且工资一旦得以上调,再回落的可能性较小。 劳动是一个特殊的商品,劳动的供给曲线也和一般的商品供给曲线迥异,并且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市场劳动力曲线也不一致(如图1所示),首先我们来看单个劳动力的劳动供给曲线,在工资水平W0之前,随着工资薪酬的增加,劳动力的劳动供给会持续增加的,但是达到E*点时,即使增加工资劳动的供给量也是上不去的,这是人类生理需求的一种反应,劳动力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他对闲暇会有更加大的一个偏好,从而减少劳动供给,而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却是不同。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腾飞,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生产规模、经济总量都名列世界前茅,随着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我国大量的就业岗位不断被创造出来,就业人数也逐年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劳动力人数众多,我国的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如何增加我国劳动力就业,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学者和政府部门必须解决的难题,研究我国的就业问题有着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笔者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以实际工作和名义工资为突破口,探讨我国的就业问题。 二、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对我国就业的几点思考 (一)始终坚持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的调节机制 从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可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应该充分发挥自由市场的功能,充分利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信贷利率机制等,实现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进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然而,由于市场不是万能的,有先天的缺陷,比如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以实现经济的正常运转为前提,弥补和纠正市场的缺陷。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劳动人口多,市场体制不完善,劳动法规不健全,户籍制度等因素对劳动力限制较大,劳动力流动性不强,因此我国应该立足于国情,实事求是,在发挥市场对就业调节作用的基础上,配合科学、合理、可行的宏观调控政策。 (二)始终坚持发展型的财政政策,不盲目追求收支平衡 传统的财政政策一味的追求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没有把财政的安排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合理适时的运用财政这一调控工具,这严重降低了财政宏观调控的实效性,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财政政策的调控结果与最初的政策目标设想是相背离的。新凯恩斯主义指出,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我们不能盲目追求财政的收支平衡,应该结合实际的经济情况,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财政政策这一宏观调控杠杆。 (三)坚持财政和货币政策相结合,预防“滞胀”的出现 新凯恩斯主义指出,如果一味长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刺激出口,容易导致经济出现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滞涨”现象。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我国长期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刺激出口和消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导致我国城市工作岗位不足、环境质量差、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很可能会面临新凯恩斯主义者所指出的“滞涨”局面。因此,我国应当尽早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消除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促进就业,推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开放的深化期、经济的升级期、社会的转型期,解决就业问题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终实现伟大中国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黄新萍.现代西方主要就业理论及其启示[J].国外财经,2001(3). [2] 罗良文,刘辉.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及其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0). [3] 魏下海.西方就业理论及对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启示[J].理论学习,2006(5). [4]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 陈晴晔.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及政策的演进[J].经济问题,2008(6). [责任编辑:金永红] 摘要:众所周知,新凯恩斯主义的最大贡献是阐述了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微观基础,这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个极大的发展,就业问题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密切关注的难题,研究就业问题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贫富差距;就业政策;工资粘性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33-01 一、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及背景介绍 凯恩斯主义由于其宏观理论缺乏微观基础,导致了经济学体系相互矛盾的情况出现,这遭到许多经济学流派的攻击与诟病,其中理性预期学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新凯恩斯学派在保留原有凯恩斯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完善了凯恩斯主义在微观基础这一块的空白,在就业理论这一领域,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工资价格粘性这一著名的理论,即工资的变化跟不上需求变化的步伐,并且工资一旦得以上调,再回落的可能性较小。 劳动是一个特殊的商品,劳动的供给曲线也和一般的商品供给曲线迥异,并且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市场劳动力曲线也不一致(如图1所示),首先我们来看单个劳动力的劳动供给曲线,在工资水平W0之前,随着工资薪酬的增加,劳动力的劳动供给会持续增加的,但是达到E*点时,即使增加工资劳动的供给量也是上不去的,这是人类生理需求的一种反应,劳动力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他对闲暇会有更加大的一个偏好,从而减少劳动供给,而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却是不同。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腾飞,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生产规模、经济总量都名列世界前茅,随着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我国大量的就业岗位不断被创造出来,就业人数也逐年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劳动力人数众多,我国的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如何增加我国劳动力就业,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学者和政府部门必须解决的难题,研究我国的就业问题有着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笔者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以实际工作和名义工资为突破口,探讨我国的就业问题。 二、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对我国就业的几点思考 (一)始终坚持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的调节机制 从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可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应该充分发挥自由市场的功能,充分利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信贷利率机制等,实现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进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然而,由于市场不是万能的,有先天的缺陷,比如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以实现经济的正常运转为前提,弥补和纠正市场的缺陷。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劳动人口多,市场体制不完善,劳动法规不健全,户籍制度等因素对劳动力限制较大,劳动力流动性不强,因此我国应该立足于国情,实事求是,在发挥市场对就业调节作用的基础上,配合科学、合理、可行的宏观调控政策。 (二)始终坚持发展型的财政政策,不盲目追求收支平衡 传统的财政政策一味的追求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没有把财政的安排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合理适时的运用财政这一调控工具,这严重降低了财政宏观调控的实效性,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财政政策的调控结果与最初的政策目标设想是相背离的。新凯恩斯主义指出,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我们不能盲目追求财政的收支平衡,应该结合实际的经济情况,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财政政策这一宏观调控杠杆。 (三)坚持财政和货币政策相结合,预防“滞胀”的出现 新凯恩斯主义指出,如果一味长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刺激出口,容易导致经济出现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滞涨”现象。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我国长期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刺激出口和消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导致我国城市工作岗位不足、环境质量差、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很可能会面临新凯恩斯主义者所指出的“滞涨”局面。因此,我国应当尽早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消除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促进就业,推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开放的深化期、经济的升级期、社会的转型期,解决就业问题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终实现伟大中国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黄新萍.现代西方主要就业理论及其启示[J].国外财经,2001(3). [2] 罗良文,刘辉.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及其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0). [3] 魏下海.西方就业理论及对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启示[J].理论学习,2006(5). [4]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 陈晴晔.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及政策的演进[J].经济问题,2008(6). [责任编辑:金永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