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无人机飞行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
范文 | 杨林超 摘 要:无人机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易于操作、造价相对低廉等诸多优点。无人机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暴露出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结合飞行安全风险概念及飞行安全风险特点,识别出多种无人机安全风险,并对不同风险评价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进行分析,为无人机飞行安全风险分析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无人机;飞行安全风险;风险评价 一、无人机飞行安全风险特点 无人机飞行安全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环境风险、人力风险、质量及技术风险,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高危害性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一旦对潜在的安全风险处置不当,则极容易发生失控、坠机等事件。[1]无人机一旦发生链路中断或者定位系统信号丢失等,则进入盲飞状态,地面无法有效控制。 (二)不可控性 无人机的风险可控难度较大。绝大部分無人机系统采用的飞行控制器控制回路结构简单,对于视距外的故障,地面人员则无法根据无人机当时所处的具体情况进行较为妥善的处理。 (三)预测难度大 无人机飞行安全风险不单单存在于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更多的集中于飞控系统。风险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预测风险的难度较大。 二、无人机飞行安全风险分类 无人机飞行安全风险的分类对于风险的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风险成因,可分为人为操作因素、设计因素、飞行环境因素等。其中环境因素是造成飞行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例如恶劣环境造成链路中断。 按照发生阶段的不同,无人机飞行安全风险可分为起飞风险、飞行风险和着陆风险。无人机飞行安全事故高发段主要是飞机的起飞和着陆两个阶段。 按照造成的危害对象来划分,可以将飞行安全风险分为三种:对飞行器本身的飞行安全造成影响,对所处环境造成危害和对上述对象同时产生危害。例如机载武器发射失败后,带弹着陆本身对飞行安全并不造成影响,但着陆过程中如果发生武器爆炸则影响的是整个机场。 三、无人机飞行安全风险评价 对无人机飞行安全风险分析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确定量化分析方法。目前常见的风险分析方法特点比较及其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如下表所示。[24] 四、结论 本文对无人机飞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结合无人机飞行过程各阶段的特点,便于找出对无人机飞行安全风险分析的适用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华,陈金良,周志靖,张建峰.混合空域中无人机飞行防相撞技术[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6,7(06):2429. [2]任长伟.复杂产品研制费用风险量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4):56805683. [3]马建军.武器装备应急采办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 [4]黄旭.航天43所民品项目风险管理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