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南亚跨境自贸区建设路径 |
范文 | 王珺鑫 摘 要: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的背景下,中国与南亚之间的国际贸易合作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其中跨境自贸区应成为两区域贸易合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中国对南亚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特征,从而确立中国在南亚建立跨境自贸区的基本路径:先通过投资环境评价分析筛选出具有区位优势的投资国;再通过显性比较指数优势分析,确定与目标国跨境自贸区的产品贸易合作类别和资金投入;最后通过跨境供应链竞争力耦合模型,进行供应链竞争力的综合分析。进而对我国在南亚建立跨境自贸区提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优化商品贸易结构,推动国际供应链一体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南亚;跨境自贸区;建设路径 伴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合作的深入开展,跨境自贸区正逐渐成为多方贸易合作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基于跨境自贸区视角,重点探究中国在南亚建立这一贸易新模式的可操作性路径,促进中国与南亚地区的贸易合作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跨境自贸区、打造集建、产、销三位为一体的跨境自贸区合作新模式,成为推进“一帶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环。一、中国与南亚地区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与南亚各国进出口贸易总额 中巴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了沿线贸易,瓜达尔港经修复后开港使用,促进了互联互通的顺利进展,南亚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近几年中国与南亚的贸易总额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00-2017年出现较快幅度的增长,但贸易总额仍然较小,中国与南亚的贸易总额在中国和南亚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不高,仅占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的8.8%。中国对南亚的出口始终保持顺差,例如,中国对南亚出口贸易顺差在2017年达到884.2亿美元,较2013年扩大63.1%,进出口贸易差额不断扩大使中国与南亚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愈发明显。从中国与南亚八国的贸易增长情况来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就贸易总额排前三位,中国对其出口额占中国对南亚地区出口额的95.4%,除此之外,中国对其他南亚国家的贸易总量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增速在10%以上的出口市场分别是不丹、阿富汗、印度、尼泊尔,但中国对部分南亚国家贸易量仍处于较低水平,甚至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的出口出现降幅,降幅分别为5.2%、9.5%。 中国和南亚是拥有30多亿人口的市场,地理位置上邻近,如果保持增长的趋势,中国与南亚仍有很大的贸易潜力可挖掘。中国与南亚贸易日益频繁,不断深化交流合作与创新,应把握“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良好机遇,通过建立自贸区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两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促进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的增长,使双方达到互惠互利的状态,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景。 (二)中国对南亚各国的直接投资增长较快 中国对南亚八国的投资中,对印度和巴基斯坦投资额比重较大,且对尼泊尔的投资额增加明显。中国和南亚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潜力较大和发展空间广阔。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应加大对南亚地区投资的深度和广度。南亚大多数国家在要素禀赋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南亚国家拥有丰富的矿物油、天然气、橡胶、木材、铁矿砂等资源;且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电子产品产业较为发达。受开采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这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我国应发挥现有技术优势,扩大对南亚的直接投资,并将一些发展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南亚国家转移。 (一)区位选择:构建跨境自贸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一带一路”推动了跨境自贸区的建设,能够有效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摩擦。通过构建跨境自贸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内部和外部环境较优的投资国,为跨境自贸区的区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评价投资环境常用的等级尺度法,将每个因素细分为若干子因素,根据各因素对投资环境的有利程度予以评分并基于八大因素各自在投资环境中作用的大小确定不同的权重。币值稳定程度和每年通货膨胀率占全部等级尺度评定总分数的34%,资本外调、政治稳定性、外商股权和歧视和管制占全部等级尺度评定总分数的12%,给予关税保护的意愿和当地资金的可供程度占全部等级尺度评定总分数的8%和10%。 应用等级尺度法,考虑政治环境、资本情况、企业待遇和税收保护等8个投资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南亚八个国家进行综合评分可知,印度、巴基斯坦得分较优,分别为92分和84分;其次是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得分都为80分,二者投资环境相当主要是由于海洋资源和旅游行业的引导。排名前五名的国家整体得分相差不大,这与中国对南亚的八个国家的贸易总量的排名也基本一致;分值较低的国家说明现阶段还未处于投资的理想状态,外部环境一般,国家内部某些因素可能会阻碍境外投资的正常运转,在这些国家建立跨境自贸区要慎重考虑。对于分值处于80分及其以上的国家根据其自然资源优势,建立不同导向性的跨境自贸区。 (二)贸易品选择: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南亚次大陆雄踞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间,中国与南亚国家的产业互补性很强;商品结构具有差异性,两国产品出口各有比较优势。把商品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基于所查找到的数据,对中国与南亚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分析。 将SITC[0]-SITC[4]视为初级产品或资源密集型产品;将SITC[5]-SITC[9]视为工业制成品,其中SITC[5]、SITC[7]可视为资本密集型产品,SITC[6]、SITC[8]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考察对一国贸易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使用国际贸易学中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RCA。计算公式如下: wij表示i国在j产品上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占整个世界市场在该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总和的比重。通过比较计算中国和南亚国家不同类别产品出口的RCA指数,得出贸易互补性较强的国家。 根据RCAij指数的计算方法,对中国、南亚十大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中的比较优势或者竞争力进行分析。对于SITC0-SITC4五大类初级产品,中国与南亚的出口情况可以看出,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对于初级产品的出口不具备比较优势,而南亚各国在初级产品的出口上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中国和南亚在初级产品的出口方面的互补性较强,不构成竞争性;南亚各国之间的竞争性要大于互补性。 对SITC5-SITC9五类工业制成品可以看出,中国在机械及运输设备及其他的工业制成品上的出口比较优势较为显著。对于南亞各国而言,印度在SITC5(化学品和有关产品)的出口上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尼泊尔、巴基斯坦和不丹在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和印度在多种工业制成品上均具有竞争力,像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制品。二者既存在竞争性又存在互补性。 现阶段,中国对南亚的出口多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一般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南亚对中国的出口多集中于初级产品,一般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充分利用了南亚各国在初级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但没有发挥其在工业制成品产业的竞争性,难以实现资源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效率配置。这种高附加值和低附加值的贸易尽管实现了贸易互补,但不利于贸易的持久进行。因此通过建立跨境自贸区,加以一定的技术扶持,提高输出初级产品的品质,加大对稀有金属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工业制成品的优势互补。 (三) 跨境供应链竞争力: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宏观层面:自贸区供应链分为三部分:供应商与跨境自贸区的联系;跨境自贸区内部联系和制成品与外界的输送联系。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企业连成一个整体系统,链上企业为同一目标将各自竞争优势聚集并融合外部环境,形成独特的供应链竞争优势。 跨境自贸区的供应链是将自贸区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内部形成生产、储存和配送的完整协调统一体后,再与外界环境进行对接,同时发挥内外优势。供应链融合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既考虑顾客对产品服务的要求又要提升参与企业的经营效益,发挥供应链竞争优势。跨境供应链为中国和南亚在宏观层面提供了资源整合的机制,能够大大提升两地区贸易交易的效率,在跨境自贸区内部形成的制造商、仓库与配送中心一体化的有机整体,结合两地区各自特色形成符合各自特点的销售网络。中国与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需要依托于事先搭建的跨境自贸区之上。 第二,微观层面:供应链竞争力的形成机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得出,供应链运作能力、关系维护能力和协调能力是形成供应链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自贸区跨境供应链基于“竞争—合作”机制,只有供应链竞争力耦合好,跨境供应链才会在国际市场环境中取得优势。供应链竞争力因素的耦合,合作互利是耦合的基础;利益协调是耦合的保障。 关键业务流程由外部关系维护能力和内部关系维护能力为保证顺利开展。通过外部关系维护能有效利用外部资源环境,结合政府提供的投资环境、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和其他企业提供的人力物力等。内部关系维护能管理结合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机器设备等和制造商的技术创新,以及客户对产品服务的要求,基于契约、承诺和相关利益来运行。 供应链运作能力作为对供应链上的关键业务流程的管理,它的高效运行增强了供应链的运作,将供应链上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使用,转化为供应链价值,从而形成供应链竞争力。 在微观层面,跨境自贸区是各个具体企业进行贸易的重要平台,为广大的企业搭建这样的平台,是各国政府在鼓励贸易时首先要做的,只有供应链的运行顺畅,能保证各方面良好协调,才能创建出自由流畅蓬勃发展的贸易往来景象。 第三,跨境供应链竞争力耦合。竞争力耦合就是把各方面的因素,例如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资源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沟通整合在一起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从而考虑由于各方面的综合作用产生的竞争力因素。 自贸区跨境供应链竞争力耦合分为两阶段:一阶段是从库存运输管理、资源设备管理、信息流管理、金融管理、外部关系管理、内部关系管理、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这八个基层维度到竞争力三大影响因素的耦合;另一阶段为供应链的运作能力、关系维护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三大硬性因素融合为供应链竞争力的过程。第二阶段以第一阶段为基础,核心企业在竞争力形成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跨境自贸区与所在国和其他贸易国发生着资源、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双向来往,耦合建立在自贸区内的核心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将供应链运作能力所包含的库存运输、资源设备、金融管理,供应链协调能力,外部和内部的关系维护能力协调融合,合理规划企业在资金、运输方面的总用度,提高整个自贸区的运行效率。跨境自贸区在应对各方面问题的能力上有天然的优势,是整合诸多因素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一带一路”中国与南亚的贸易往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跨境自贸区在耦合时要求每一个过程不能独立存在,各环节都要通过有机整体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时刻进行动态的调整和优化,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保障贸易的高效进行。三、中国在南亚建立跨境自贸区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区位选择,增强互补优势产品贸易合作 根据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印度的铁矿砂、锌矿以及巴基斯坦的宝石等是我国矿产资源中所稀缺的,而我国的煤炭资源和磷矿资源恰好是南亚国家的软肋。对于互补优势产品,两国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积极调整产业产品贸易结构。此外,在矿物燃料以及饮料烟草等产品方面,中国与南亚部分国家在美国、日本等不同的市场上均有较强的贸易竞争性,对于存在差异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应努力做好市场细分,根据产品差异性,促进贸易流通。 (二) 推动跨境自贸区供应链建设,提升贸易规模 供应链融合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企业连成一个整体系统。加强自贸区供应链建设,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以点连线、以线带面,逐步形成“一带一路”跨境自贸区网络。在物流方面,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合作项目相继启动,例如港口、机场、桥梁等建设,为区域间互联互通提供了良好的物流基础。在资金流方面,中国有能力提供资金以满足南亚的发展需要,中国能够为部分南亚国家或一些重要项目提供无偿资金援助,也可以以直接投资、合资、收购对方企业股份的方式开展合作。在信息流方面,区域政府可与各个供应鏈协会共同成立自贸区供应链管理中心,负责统筹管理自贸区内供应链网络。 打破单一的融资租赁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信息平台,进行资金供给与需求的筛选和匹配,建立健全自贸区融资租赁机制。通过“一带一路”加强中国同南亚之间的互联互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创建物流企业的竞争机制以及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以竞争倒逼企业内部转型升级,逐步完善物流服务发展体系。制定自贸区以及片区之问的协同治理机制,发挥两国政府组织的有机性,协同其他部门灵活处理自贸区及各片区之间的事务,同时加强各自贸区政府部门的合作,加大交流力度和协调能力,达到区域协同发展的效应。 (三)政府加强政策沟通,最小化隔阂摩擦 完善中国与南亚贸易政策的对话磋商机制,构建常态化、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增进彼此战略对接、逐步消除与南亚部分国家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加强谈判,减少贸易摩擦,从多边出发促进双边关系的解决。其中,中国对不丹的投资在南亚八国中处于较低水平,但根据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看,不丹国内环境十分稳定,相对得分较低的项目是和当地政府有关,当地政府对于关税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与不丹的进一步合作,期望未来的发展中两国能建立更为密切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关系,促进双方共同的发展。 增强政策沟通和融合发展,协商谋划合作愿景及措施,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速产品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改革进程,共同制定检验检疫标准和产品品质认证体系,协调化解贸易摩擦,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崭新平台,抓住发展机遇,政府和市场发挥协调作用,调动民间力量及利益共同体的积极性,夯实互利共赢合作基础,惠及更多社会民众,构筑命运共同体。参考文献: [1]姚鹏,孙久文.贸易开放与区域收入空间效应—来自中国的证据[J].财贸经济,2015(1):132-142. [2]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30-38. [3]程欣.“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及发展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16(6):110-116. [4]高虎城.深化经贸合作共创新的辉煌——“一带一路”战略构建经贸合作新格局[J].国际商务财会,2014(6):5-7. [5]余莹.我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模式与政治风险管控——基于“一带一路”地缘政治的视角[J].经济问题,2015(12):8-14. [6]王德华.“一带一路”与环印度洋共同体建设——兼论中国—环印度洋能源供应链的构建[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2(4):74-91、142. [7]杨鹏强.自贸区背景下的跨境供应链探析[J].时代经贸,2016(31):37-4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