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
范文 | 景彦荣 [摘?要]通过分析高校校园物流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对校园快递末端配送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优化校园物流环境、整合末端配送资源、提升服务效率。结合高校校园规划管理发展要求、大学生校园快递服务的需求特点、快递企业运营方式三方,对校园物流末端配送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高校快递;物流;末端配送;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08-0050-03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campus internal Courier from point layou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mpus terminal distribution rational layout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asic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logistics, discusses campus express distribution pattern at the end,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of campus logistics, integration of terminal distribution resources, improve service efficiency.By 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university campu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campus express service demand, and the operation mode of express enterpri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ampus logistics terminal distribution are studied. Keywords:College Express; Logistics; Terminal Distribution; E-commerce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高校学生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高校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成为网购的主力军。我国物流行业正在不断趋于成熟,但高校校园物流模式却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提高校园快递服务质量,优化高校校园物流运行模式,需立足现状,不断进行模式创新与规范管理,达到满足高校师生快递末端配送的需求。虽然校园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但是快递数量却十分庞大。可以说,校园快递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不可小觑。从目前高校快递市场的成长近况来看,其整合度低、自动化程度低、配送效率低以及客户满意度不高,快递的末端配送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较为头痛的一点。因而结合高校实际,探讨最后一百米配送难题具备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快递末端配送困境浅析 校园末端配送业务流程一般为:校园快递网点在收取校园快递包裹后,使用短信通知的方式让收货人携带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物品到指定地点取件,确认过身份后即可领件,未能及时取件的快递则由网点暂时代为保管。随着高校扩招,校园面积不断扩大,使得原有配送模式难以满足校园快递物流新需求,进而制约了校园快递市场发展。我国高校快递市场潜力巨大,但校园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环境,其在开展业务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 高校校园末端配送模式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高校学生网购数量、次数的迅速增加对快递公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快递公司在高校中穿行就为校园安全埋下隐患,不少校园因此做出了禁止快递进入校园的决定,加剧了快递末端配送的时效性问题。高校的占地面积大,传统配送模式的末端环节的“门到门”服务标准无法运用在高校校园之中,使师生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服务。目前高校自助提货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现有的提货地点不能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师生往往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取到自己的货物,这种提货地理位置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为用户取件带来极大不便。取货时间有限制,校内快递网点为降低运营成本,不能實现24小时物流配送的优质服务,天黑后就关门停止营业。而高校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大多集中于晚上,这样的服务不仅不能体现自助提货模式的便利性,也严重影响了快递末端配送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智能快递柜的使用陷入“寒冬”。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智能快递柜行业的服务集中程度低、密集程度小、服务利润低。各家物流公司为了争夺更广阔受众服务领域,抢占市场,大打价格战让行业面临成长压力。各自独立运行自提柜,不仅因占地成本过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还造成高校内部资源浪费。其实,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高校中智能快递柜重复建设的问题日益突出。物流末端配送过程中并不需要如此多的自提柜,企业可以考虑互相合作,推进共享和智慧物流,优化末端配送模式,即联合起来实现智能自提柜的共用、共享。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让整个行业实现换道超车,实现良性发展。因此,快递物流公司亟待整合相关资源,建立行业统一标准,提高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服务质量。 一味压缩成本,忽视仓储建设。校园快递站点大部分交由独立的第三方维护,而大部分的第三方快递网点交通能力差,仓储设备落后,并且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少企业还简单停留在减少物流成本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变化。整个末端配送环节盈利能力不足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代理点只赚取少量价格差价,难以盈利持续经营面临挑战。由于校园店铺租金较昂贵,造成校内快递网点和责任人不断更换,整体呈现出极强的不稳定性和不规范性。 快递网点末端配送服务质量亟待提高。校园快递网点临时兼职人员较多,上岗前缺乏相应配套培训,导致服务水平较低,大多不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未能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同时高峰期爆仓、库管无序、配送慢、包裹丢件等问题频发。配送末端的物流能力在高校校园急速增长的快递数量面前显得乏力,在购物狂欢节——618或双11之际更是捉襟见肘。货架布置杂乱无序,容易造成快递的丢失和损坏。在物流公司和电商自营的体系之下,学生必须在很短的时段内赶到某地点取货,无法自主选择配送的地点和时间,完全被迫接受末端配送服务。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出现包裹遗失的情况,降低高校学生的满意度。此外,在快递配送的实际操作中,快递员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往往采用“先签收后取件”的方式。这类不规范的快递末端配送流程极易在货物本身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下出现纠纷。 二、对策分析 (一)建立并优化校园专属快递服务中心 借鉴快递初期配送经验,突出快递分拣的层级性,以点带面,扩大覆盖配送面,提高服务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校校园快递末端配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要强化“用户体验”。快递末端配送服务质量包括准时到货率、货损货差率、信息沟通的良好性这三个指标,高校尤其是后勤部门应对经营主体制定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综合管理体系。对校园快递服务中心入驻的代理网点进行量化考核,动态调整。强化其公益属性,倾听学生诉求,及时发现问题。将“校园快递服务中心”作为高校为师生提供后勤服务的一项公共产品,纳入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完善校园快递最后一百米服务圈,现如今,快递公司只负责从网点至校园的来回运送,学校还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例如充分利用校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介工具,切实为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快递物流校园配送端的服务问题保驾护航。传统与新型模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地普及快递业务知识,开展快递知识、物流系列讲座活动等。 (二)科学规划快递分布点,实现取派件网格化 笔者在调研南京市各大高校过程中发现校园快递网点的选址及布局缺乏系统性规划。路径的选择是否合理,对配送速度、成本和校内快递网点周转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学校应与校园快递网点配合,过对包裹上快递信息进行“粗略性”收集,精准的划分。通过调研学生取快递时间,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说对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科学合理布局,无疑将在提高配送效率基础上增加在校学生对校园快递配送的满意度。精准地规划配送路径,搭建并优化校园快递信息网络,将分散的、不规则的信息,整合成学校校内专有“信息网络”。要立足于配送业务的整体情况,综合考虑各要素、各资源间的关系,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按照各快递公司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原则,从而使整个快递中心成为一个有秩序、高效率的物流管理组织体系。此外,整合校园物流快递代理点,统一管理能够避免各快递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为校园师生一次性取件提供便利,提高取件效率。 (三)三方联动,共建共赢 以在校学生为中心,校方、平台、企业多方协作,为信息收集、共享提供一个高效、安全的平台,大大提高校内快递物流绩效。既能有效地减少校内快递网点快递聚积、重复派送等问题,又能为高校师生供给多元化的配送模式,满足校园学生多样化的配送要求,从而解决校园“最后一百米”配送难题。此外,快递网点还可以与学校勤工部进行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工作实践的岗位,还能降低配送网点的人力成本。与校外人员相比,学生对于校园内部环境更为熟悉,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顺应了“互联网+”背景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在便利学生与配送网点的同时,有助于优化校园快递形象。 (四)倡导环保观念,建立包装回收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校园每天都会出现许多废弃的快递包装,影响校园环境。在末端配送过程中,快递包装问题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而这又是影响校园管理的一大重疾。校园快递网点应该与高校合作在出口设置快递包裹回收箱,并配备以小刀、记号笔等。这一做法不仅优化校园内部环境治理,还通过降低相关成本,提高快递公司收益。 拓展业务多元化。校园末端配送服务还可以将业务扩展至周边商家。例如外卖代送、超市代购以及物品代送等。校园中对于此类业务的需求量非常大,完全可以将其演变为一举多赢的“民生工程”。结合优化校园管理、服务在校师生、助力学生实践着力构建新型校园快递末端配送服务新模式,真正解决校园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三、结语 为了不断满足高校师生快递需求,提高校园快递服务质量,必须立足于现状,不断进行模式创新以及规范化管理。现代高校物流快递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业务,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智能化的收取平台,快递公司可以降低二次配送的成本,并且缩短校园物流在最后一百米上花费的时间,提高快递末端配送服务质量,提高师生满意度;此外,随着技术的日渐完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系统中录入的大量学生快递物流信息能够帮助学校、快递公司精准分析师生快递取件状况,进而加强校园内物流的监管,从数据中发现提取信息,提高服务水平。以校园快递中心为依托,促进与快递企业之间信息共享,推动校内快递末端配送的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共享化,减少重复建设,为校园内部规划治理提供新支持路径,为后期的广告投放等盈利模式变现铺路。总之,高校应着力“多管齐下”,搭建合作方式多樣,智能信息水平高,学生参与带入感强的快递配送模式,同时辅之运用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从而真正建立一个智能化、充满活力兼具动态调整的校园物流末端配送平台。 [参考文献] [1]戴金辉, 曹朝清, 朱雯华, 李博林. 高校校园快递第三方运营模式探讨——构建校园物流社[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5,37(6):30-31. [2]梅宝林. “互联网+”校园物流服务平台[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19(15). [3]袁碧燕, 袁宝莹, 林梓成,刘海金.高校快递最后“一百米”配送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7(11):129-131. [4]毛梦圆, 娄红,杨振华. 高校校园快递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 电子商务,2013 (12):92-94. [5]钟诚. 浅析校园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及对策[J]. 物流科技, 2014,37(2):124-126. [6]吕立超,谭淑芳.市场校园区域内日需品物流方案的可行性——从投资决策角度分析[J].北方经贸, 2018, 403(6):57-58. [7]Durand B , Gonzalez-Feliu J . Impacts of Proximity Deliveries on E-Grocery Trips[J]. Post-Print, 2012, 13(1):10-19. [8]唐伶. 电商快速发展趋势下高校物流末端配送问题探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16(6). (责任编辑:郭丽春?董博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